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思想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2-02-26 10:07:02

摘要:运用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违反儿   童天性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父母要在实践中切实落实尊重儿童的理念,就需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学会尊重、等待,促进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儿童天性  幼儿家庭教育  尊重 等待

一、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思想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中开篇就举起了“性善哲学”的鲜明旗帜,他论述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1]在卢梭看来,儿童的天性是由于上帝的恩赐,生而秉赋着良心、理智和自由。他的“性善哲学”给“归于自然”作了理论依据,他的“天性至善”和“归于自然”的理论,体现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应摆脱社会文化的攀笼而使人率性发展。

在卢梭看来,不但因為天性至善,教育应顺应天性的自然发展;而且就教育效果看,也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乘。他解释说:“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2]在这里,“自然”即天性,是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潜能,天性完全超越我们的控制之外;“人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的指导作用,它受我们的支配;“事物的教育”是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也只有一部分可以为我们所控制。卢梭还指出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彼此协调,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怎样使三者协调呢?卢梭的答案是受人支配的两种教育力量“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服从天性的发展。

卢梭歌颂天性善良,要求教育顺应儿童天性发展,因而呼吁教师要研究儿童,了解儿童,把儿童在教育上的被动地位转变而主动地位。根据卢梭的解释,教导和环境如果不适合天性的发展,就无法谋求天性的正常发展,就无法达到教育上的最高效果。卢梭在《爱弥尔》中,反复申论:“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首先要把他放在他应有的地位,而且要好好地把他保持在那个地位。” [3]

卢梭关于“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有关,他是在法国当时封建社会、宗教势力对儿童的残酷压制和迫害的现实以及封建教育完全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提出的“尊重儿童和保护儿童”的战斗宣言。尊重儿童、顺应天性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虽已有两百多年,但这种教育思想仍不过时,不仅有利于我们思考学校教育问题,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启示。

二、当今幼儿家庭教育中违反儿童天性的现象分析与思考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天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成功胎教决定一生”这是当代社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流行的俗语,也反映出千千万万父母渴望子女成龙成风的急切心态。在孩子瘦小的手指还抓不稳毛笔时,就开始练起了书法;在孩子发音还不够准确、说话还不够流畅时,就开始背诵起《唐诗》、《宋词》、《百家姓》、《千字文》;在孩子稚嫩的肩膀还不足以扛动小提琴、幼小的身体还没有钢琴高时,父母就急切地开始了对孩子的音乐熏陶和音乐天赋的开发......当孩子背诵出一两首诗时或弹出一两首曲时,好心的父母感到很安慰,“总算没有白忙活,咱的孩子不比别人的差”。我们暂且不管这种以牺牲儿童游戏和自由的早期教育对幼儿将来的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而是仅是思考这样的生活是孩子想要的吗?儿童从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吗?作为父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吗?好心的父母就一定能办成好事吗?

做父母的可能不知道当孩子在练书法时,心里想的可能是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的肆意玩耍;在背诗词时,可能更愿意唱一首刚刚学会的歌谣;在练习指法时,可能正竖着耳朵听窗外的鸟叫……远离了儿童的生活,单调的灌输和生硬的记忆,仅有一点兴趣也会变成痛苦的煎熬。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自由、平等和独立,他们需要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和小伙伴们自在地游戏、玩耍,也可以一个人发呆、涂鸦,他们渴望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里尽情地展现、享受和成长。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4]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实施和天性的成长彼此对准口径,才能保证天性不受戕害,才是教育的正当途径,否则就会贻害无穷。“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5]

尊重儿童的自然,尊重儿童的天性决不能仅停留于一种思想或一个口号,它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切实的落实,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当我们对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进行一番考察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父母身上出现了身心二分现象,即从思想上知道应该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但在实际教育中仍然是在不顾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甚至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促进孩子的成长

恰当地解读儿童,努力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儿童的基础。做父母的,必须首先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所说所做所思所想,在之基础上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和孩子需要的。

1、学会尊重--孩子也是独立、平等的人

做父母的,只要用心观察你的孩子,细细回想自己的童年时代,就会发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不同:成人的世界是规则的、功利性的、合乎目的的、写实的;而儿童的世界是自由的、游戏的、梦想的、诗意的。既然孩子与我如此不同,我们就应该尊重他的不同,把儿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与我平等的人。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6]作为父母从成人的眼光和判断标准出发,认为对孩子有利的一套,并不一定适应孩子真正的需要,我们不能变回稚嫩的孩子,也不要苛求把孩子塑成早熟的我们。

所以做父母的,在教育你的孩子之前,必须摆脱原有的高高在上的想当然,走到孩子的身旁,蹲下身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认识儿童的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儿童,那我们给他的,可能不是孩子感兴趣的,即便我们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引起兴趣,就像用糖衣将苦药裹紧,吞是吞下去了,但不仅没有对症下药,反而会因药物的毒性损伤孩子的身体。

2、学会等待--欣赏旅途中的风景

现在的父母不知怎么了,总是试图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学会十八般武艺,快速地成材,他们担心孩子成长晚了,就会落后于人,在竞争中失败。他们不愿浪费孩子的时间,急于缩短孩子的童年期,让他们速成为一个他们期望、社会要求的成人。期望自己的子女更有学识、更有能力,而置孩子的客观实际于不顾。结果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幸福的童年,还在无形中扼杀孩子的天性和个性,甚至酿成悲剧。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踏出的每一步,甚至跌的每一跤,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都具有发展的意义,都是生命的真实流淌。卢梭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这个法则就是: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7]做父母的,应该给予孩子成长的自由。“你认为这样让他自由是浪费了他的时间吗?恰恰相反,这段时间是用得非常恰当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怎样在最宝贵的时期中不致浪费片刻的光阴;可是,如果你在不知道应该如何着手以前就开始行动,那么你就必然会盲目从事,容易做错,不得不重新来做,所以,你急于达到目标,结果反而不如慎重前进的快。” [8]

所以,即便你的孩子在某方面的发展落后于人,也不要急于给学生贴上“不如人”、“不正常”的标签,并且急于寻找良方。儿童的成长,尤其是学前儿童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做父母的我们做的就是等待、欣赏和必要的帮助。

3、解放孩子还需解放自己

做父母若想做到真正地解放孩子,给孩子自由,还必须学会解放自己。很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投入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有的甚至牺牲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们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为重心,他们唯一的事业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材。这样做不仅牺牲了成人应有的幸福而且给孩子的成长也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父母整日对孩子的发展和前途忧心重重、紧张焦虑,但是对于0-6岁的孩子不仅根本无法理解父母的犧牲和付出,反而会受父母情绪焦虑影响而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所以,做父母的,将自己从对孩子的发展和前途的忧心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把在孩子身上投入的过多时间和精力要回来,转而尊重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享受自己的工作生活。而且父母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自信乐观的生活状态,更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2][3][4][5][6][7][8]:卢梭著.爱弥尔.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1,426,3,90,71,88,93,95。

推荐访问:卢梭 家庭教育 天性 启示 尊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