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长效机制探究①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03 10:07:17

[摘           要]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从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学情特点出发,剖析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站在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供给侧”改革、多元化考核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成效,以期给艺术类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提供一些思考。

[关    键   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012-03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就是让这一思想对学生起到“入脑入心”的效果,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该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而且要形成用其指导自身学习和生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而自觉承担起建设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主渠道,追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用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教育和武装当代大学生的根本举措。直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矛盾解决的长效机制,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必要性思考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是各类高校当前和今后的首要政治任务,关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高校校园意识形态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进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艺术人才的现实要求。

(一)立足新时代,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客观需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育新人”,即“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进而“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先成人、后成才”。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当代中国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现阶段培养合格接班人,是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客观需要。

(二)迎接新使命,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

新的时代催生新的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的历史性飞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集中宣讲、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应该发挥用这一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的主渠道作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高校理应第一时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让该思想走进学生头脑,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校园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

方位决定方略。在2018年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新时期思政理论工作同样需要改革,探索教学“供给侧改革”,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能动性作用。

(三)勇担新担当,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现实需要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艺术类高职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的文艺骨干和管理精英的重任,艺术类大学生不管是现在的校园创作还是将来的工作岗位,都要做到文艺“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问题”。

新的使命需要新的担当。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子,更应励精图治,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德艺双馨”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立志以青春之力,为文化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积蓄力量。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矛盾研究

思政理论课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主渠道,分析梳理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矛盾是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长效机制的关键。

(一)课程内容“一般化”和学生“个性化”诉求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各层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课程,也是讲授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干课程,是各层次高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所用的教材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2018年4月版的最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教材,我们可以概括地讲,这是一本全国高校统一的教材,具有“一般化”、大众化的特点。而艺术类高职院校不管是在办学层次上还是具体学情上,都呈现出自身办学的特点,而教师依照学情特点编写“个性化”的教辅资料应该成为理论“进学生头脑”的基础性工程。

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追求自由、个性解放,喜欢特立独行,对该课程形成“古板、老套”等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排斥心理,甚至认为思政理论学习缺乏个性化的过程。这成为解决思政理论教材“大众化”和学生“个性化”诉求之间的矛盾需考虑的因素,切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课程教学“理论性”和“实践性”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该理论体系围绕时代之问、聚焦当下实践,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系统总结,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璀璨结晶,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也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进教材”中,马工程的编者极其重视思想性、科学性,使“概论课”教学呈现出较强的理论性特点。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将在实践中得到传播、检验、升华。

就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学习活动来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是学习活动偏向课堂,教师理论性讲解,学生被动性接受,忽视了思政教学的实践性,大大降低了“入学生头脑”的实效性;二是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其专业学习中追求感性表达,认知呈现“感性化”“碎片化”的特点,易接受网络非主流价值判断的影响,追求价值多元化,单一教学形式无法有效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三)课程目标“主观化”和“客观化”现状之间的矛盾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对大学生进行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及时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战略意义,而且要求当代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认清当下国内外发展形势,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三观”,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这样的教学效果实质就是要求思想理论“入脑入心”,进而转化为大学生的行动自觉,具有明显的主观化特点。

而我们面对的客观化现实是:(1)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理论基础差、轻文化学习且学习兴趣较弱等客观实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意义认识不够,学习主动性较弱;(2)从现有考核机制看,大多数学生单纯地追求考试及格、学分完成,对学习理论认知度不够。教师受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也难以形成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开展教学创新的动力不足,对学生持续性理论学习的关注度也不高。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生头脑的机制思考

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推进思想“进学生头脑”和艺术类高职院校特色之间呈现的矛盾,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侧改革”和多元化考核机制,是有效推进思想理论“入脑入心”的长效机制。

(一)立足课堂教学,推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改革

1.教学内容生活化

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关切点入手,架构学生从社会热点反思课程知识点的思维桥梁。教学素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紧跟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以学生出行的常用交通方式,紧跟热议的“滴滴空姐遇害事件”,经学生讲解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嘀嘀打车怎么兴起的?为什么那么火?出现问题该怎么办?”学生展开讨论,回归所学知识: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共享经济兴起并快速发展,同时解决共享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在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寻找出路。从教学案例到课本知识点,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适时引导学生理性、全面地分析社会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教学资源艺术化

根据艺术生学习特色和思维特点,一是在教学资源选取上多以艺术性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如讲到“一带一路”倡议,视频可以采取偏艺术性的展现方式,如以诙谐的言语、沙画形式呈现的“一带一路”简介,让学生带着艺术的气息简单明了地理解“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中国方案、重大战略意义。二是在课件制作中,针对艺术生感性化的特点,多一些图片论证、少一些文字说明,图片也可以多动漫化、卡通类插图,同时注重PPT整体美感设计,以多元化、艺术性的教学资源配套贯通地开展教学,增加艺术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适应新时代,探索实践化、网络化、校园化的“教学供给侧”改革

1.完善思政实践教学机制,丰富“第二课堂”

进头脑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思想理论应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是引导激发学生从课堂上“懂”到课后的“做”的思维自觉、行动自觉。艺术类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艺术优势,借助学生的专业学习平台,贴近学生专业设计主题实践活动,以艺术的手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在全国掀起学习“红船精神”的时候,舞蹈系学生通过原创舞蹈《红船》,以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传达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美术系利用绘画优势制作“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我见”的主题画报,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改革开放40年带给中国的巨變。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设计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文化育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2.建立“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推进思政教育网络化

“‘互联网+’思政教育”成为引领当今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潮流”。以推进教学改革为抓手,结合信息技术,适应现代大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手段的供给侧改革。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网络达人”的特点,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学生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学生关注、搜集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制作精美课件,带到课堂与同学共享,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兴趣,另一方面要抓好互联网舆论引导主阵地。二是运用蓝墨云班等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使用手机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理论讲解、视频学习、问题讨论等教学设计环节,利用“弹幕”等反馈随时吸引学生与教学形成互动,引发学生思考,并在教师答疑解惑过程中形成思想共识、情感认同。

3.搭建文化平台,实现思政教育校园化

通过搭建文化平台,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利用固定的教室黑板报、校园宣传栏、橱窗等固定媒体平台,张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主题思想和学生创作的主题作品;(2)利用学生社团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创作贴近专业发展的微电影、微视频、动漫等,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制作相关主题思想宣传片,从理论到实践推动思想进学生头脑;(3)结合“校训、校风、学风”建设和学校综合展演季的平台,让大学生自己创作、自己展演,发挥优秀大学生典型榜样示范作用,达到“见贤思齐”。

(三)探索学生、教师和学校立体化的多元考评机制

1.完善多元化考试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期末学生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中,形成重课堂参与、突出实践考查和辅助灵活试卷考查的机制,以考核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要突出实践分值的比重,刺激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期末考查的侧重看,除基础理论知识考查外,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情感认同表达;在平时成绩的给分项中,加入新闻讲解的分值,以便为我们开展的案例教学积累素材。通过量化考评推动教学设计的有效执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2.完善多元化考核机制,倒逼思政教师开展教学改革

建构针对思政教师的多元化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考核,倒逼教师开展网络化教学。二是在科研立项上,侧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课题设计,鼓励思政教师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库,做好理论的宣传者和学生领路人。三是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方面,注重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考核,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多元化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3.建立多元化主体机制,形成学校教育合力

习近平强调“必须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做”,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社科部具体实施”的多元化主体机制,构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合力。一是完善学校党委领导负责制,落实校内各级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形成党委领导班子带头上党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常规机制,并建立领导干部进教室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定期听课制度。二是切实抓好課程思政建设,鼓励动员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可以合理设计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美术系的校外写生活动,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去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发源地,用专业写生的实践推动思想“入脑入心”。三是联合教务处、学工部和各教学单位,搭建稳定的校外实践平台,切实推进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如欣赏红色主题剧目、参观改革开放40年展等活动,推动体验式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凝聚学生民族情感,做到思想“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秦宣.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7(22).

[4]王建国.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2).

◎编辑 冯永霞

推荐访问:新时代 探究 长效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头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