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邓小平时代观的理论渊源与思维轨迹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2-03-25 10:11:43

[摘要]时代问题是邓小平理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时代观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依据和客观基础,呼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世界的眼光、发展的观点对时代进行动态的分析,使理论跟上变化的时代。

[关键词]邓小平时代观 理论渊源 思维轨迹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52-02时代是一个人们经常提及的概念。由于客体本身的复杂性,加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往往是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方法和思维去认识时代。所以,人们对时代的理解也不同,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但并无正确与错误之分。邓小平在时代问题上的观点和提法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不完全一致,甚至有较大出入,这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形态不同而引发的差异,但在基本观点和方法上仍然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邓小平时代观之概念界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时代是指历史发展的阶段,它规范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世界面临的基本矛盾和主要问题、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以及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力量。世界上各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总是与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时代特征无疑是在一定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国际大背景。时代观是一个国家对所处国际环境的阶段性本质和内在逻辑的理性概况与总结,是对特定历史阶段国际社会基本态势、结构和力量对比特点与走向的把握与认识。

时代观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始终高度重视对时代本质和特点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把握。邓小平时代观,就是邓小平理论所包含的关于当今时代的性质、特征及其对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制约和推动机制以及社会主义应当如何对时代主题要求做出应对等一系列重大观点的总和。具体包括科技革命时代特征论、世界格局转换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三个有机组成部门。可以说,邓小平理论的整个逻辑思维的起点就是一个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世界及其在此条件下的中国国情,他的一切观点都是根据这一事实,从这一事实展开。

二、邓小平时代观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

时代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思想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1]恩格斯也曾指出:“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2]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方式的变更、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变是时代变更的主要内容,也是划分时代的基本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资产阶级时代的特点。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时代的阶级局限性和资本主义时代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出发,预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趋势,坚信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世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的时代是马克思时代观的精髓。这种时代观是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为立足点的一种长时段的大时代观,正是在对时代的分析批判和理性抽象中马克思主义在多元文化中脱颖而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时代的学说,具有极强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今天认识时代性质,把握时代特征,破解时代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列宁的时代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世界共产党人对他们所生活时代的性质进行了不倦的探索。其中,列宁关于时代的论述居核心地位。列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深入的全面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学说。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帝国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揭示以及对资本主义时代变化的分析。

列宁的时代观,是以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立足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全局,第一次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时代,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此外,列宁科学地考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指出:“革命潜伏在战争中,并从战争中发展起来”。[3]战争引起了革命,这是20世纪上半期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战争引起革命”“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等著名论断,极大地鼓舞了无产阶级斗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后,斯大林将这一论断明确地概括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4]列宁、斯大林的相关论述又被后来的一些理论家归纳为“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正是这些论述,为尔后世界共产党人的研究时代问题奠定了新的基础。

三、邓小平时代观建构的思维轨迹

邓小平时代观坚持以实事为基点,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无论在世界观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学说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一)世界观角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资产阶级时代或资本主义时代。列宁在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垄断特征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两个时代。依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列宁认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从而达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帝国主义被消灭的境况。后来,斯大林基于列宁对时代的科学判断,把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并提出了“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概念。这种后来被称为“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观,在我们党内影响深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基本上继承了列宁、斯大林关于时代主题的理论。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的发展逐渐出现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特别是随着战后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战争与革命已不再适应各种国际力量的要求。要和平、求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世界的普遍要求。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立足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大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新论断,改变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实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

(二)方法论角度

马克思主义划分时代是着眼于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而一般并不着眼于生产力。马克思认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5]这里所论述的时代指的是历史上的大时代。在大时代中,由于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小阶段,即小时代。列宁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一历史性的变化,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大变动中,敏锐地认识到世界已进入新旧时代交替的大变革时期。相较而言,邓小平时代观更多的是体现在一个相对微观的层次上,是对时代具体进程的把握,是对时代基本特征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的高度概括。邓小平不仅从时代发展的内容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而且在时代认识的方法上也做了发展。他认为我们当今所处的大的历史时代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世界仍处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创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邓小平把历史时代的性质与每个阶段性时代特征加以区分的思想为我们破解时代主题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时代的学说。

总之,邓小平时代观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随着世界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坚持世界的眼光、发展的观点,保持高度的时代自觉和时代责任感,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0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1页.

[4]斯大林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推荐访问:渊源 轨迹 思维 理论 时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