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从《梅大栋日记》看恽代英在安徽宣城的思想启蒙活动

银行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16 10:14:53

恽代英(1895-1931),湖北武昌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革命家、理论家,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百位英模之一。在恽代英烈士短暂而辉煌的36年人生历程中,安徽宣城得机缘巧合,深深地镌刻了他奋斗求索的足迹。1920年11月至1921年6月,恽代英应邀担任安徽省立宣城第四师范教务主任,教授国文和修身。在这里,他除旧布新,改革教育思想、组织学生成立进步社团,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参加社会调查,积极进行思想斗争,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不仅使原本思想陈腐和管理混乱的宣城四师成为皖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为皖南党组织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和人才条件,而且他本人也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重大转变,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因此,在宣城8个月的经历,对于恽代英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是,由于时间久远,资料阙如,人们对恽代英在宣城开展思想启蒙活动的情况了解不多。所幸的是,笔者新近意外发现了一本《民国十年国民日记》,记主梅大栋,正是当年恽代英任教宣城时的学生。日记总共5万余字,书体为毛笔行书,工整流畅,记载了作者2个学年50多天的活动以及所思所想。其中多处记载了恽代英1921年在宣城四师进行思想启蒙、开展学生运动的重要事迹,堪为研究恽代英早年从事教育活动、完成思想转变的重要第一手史料,弥足珍贵。

唤醒沉睡的宣城青年

梅大栋,1901年生于安徽旌德三都的一个普通农家,1919年考入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由于他思想活跃,追求进步,1920年11月恽代英任教宣城四师后,他很快成长为宣城四师的学生运动骨干,并深得恽代英的信任。1923年底,经恽代英介绍,梅大栋到安源煤矿从事工运工作,1924年1月在安源煤矿职工俱乐部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1月返回家乡旌德,成立皖南地区首个党组织“中共旌德三都农民夜校支部”,任支部负责人,直属中共中央局领导。在其影响下,旌德青年纷纷走上了追求革命的进步道路,并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毅然举行“五一六”旌德暴动,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武装反抗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的第一枪。

梅大栋一生言行深受恽代英影响,喜日记,好自省,追求真理,刚直不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大栋回忆起自己的革命之路,对老师恽代英的引领念念于心,他在一篇《自述》的材料中写道:“恽代英、萧楚女一面教学,一面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在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下,我的思想亦前进,搞新文化工作非常积极。”在宣城四师与恽代英一起经历的那些日子,点点滴滴都记录在他日记的每一页中,闪烁着蓬勃的青春活力。翻开这本日记,开篇就是1921年元旦那一天,梅大栋这样写道:

“今日我校门上的国旗随风飘的(地)舞着,天空中的雨濛濛的(地)下着。同学们多欣欣然的(地)说着‘过新年呵,过新年呵!’我就不觉的(地)感慨起来,说:‘新年呀,你又来了么,你何钟情于我们。我记得与你忽忽的(地)别了多次,多怠慢了你,多辜负了你,你尚不见怪我。我自己想起来心中非常酸楚,实在觉得对不住你。新年呀,现在我觉晓你的用意了。你宽容是无限的,但是我的光阴是有限的(得)很,若一误再误,那就不得了。从前的我,还在睡觉的时代,到了今天已被警醒了,今我的感想有两种,一种是叹息已(以)往,二种是图谋将来。叹已(以)往之不可谏;知来者犹可以追。你能许我吗?我从今以后做不睡觉的人了,从此自新了。过往的睡觉的我,也从此扑杀了并要捉今日欲新的我,禅让明日的新我,尚不止以今日的我杀今日睡觉的我,还要拿今日的我,追杀来日睡觉的我。’……”

梅大栋的这篇日记真实地记录了1921年元旦这天宣城四师学生迎接新年的喜庆心情,印证了恽代英在宣城四师进行教育改革,宣传新文化从精神思想上给学生们带来的明显变化,显示了宣城四师学生积极向上的新气象。梅大栋检讨自己,说他从前还在“睡觉”的时代,到了今天已被“警醒”了,一面叹息以往,一面图谋将来。叹以往之不可谏;知来者犹可以追。表示“从今以后做不睡觉的人了,从此自新了”。

虽然恽代英在宣城四师只工作了两个学期,但他给学生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恽代英的学生吴蔚春回忆:他“在学生中很有威信。对当时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很有贡献。他是一位很好的演说家、鼓动家。他的讲课、讲演,生动活泼,对群众心思、思想活动掌握得很清楚,因而很吸引人”。“(宣城)四师学生在过去是极散漫的,校风很坏。每逢星期日吃酒赌钱是司空见惯的,个别的还有寻花问柳的。自恽代英来了,仅两个星期这种不良的风气开始改变了。同学们都按时早起,按时学习,按时休息。吃酒赌钱的风气没有了。许多同学兢兢业业在学习上用功夫了”。因为恽代英的讲话“亲切有味,逸趣横生。他的知识是那样丰富渊博。你问到哪里他谈到哪里。他把中国国内纷争的局面和国际列强竞争的动态,说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娓娓动听”。“他提倡同学要组织各种学社、相互砥砺切磋,研究学问,陶冶品德。自从他到校后,同学们组织了‘利群’‘互助’等社。從此多种学社就如雨后春笋,一齐蓬勃起来。每到下午课后,总有好多同学在校园里、树林里五七个人一组,开会研究学问、讨论出版刊物问题”。这些回忆的内容,也都能从梅大栋的日记中得到了切实的证明。此外,梅大栋的日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恽代英在宣城四师是如何引导青年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如何指导学生成立社团组织,并让这些社团组织利用假期时间考察乡村教育等。恽代英对自己在宣城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绩,也有一个自我评价,认为“这里校长的人格,大致我还相信。同事恶习亦还不多。同学明摆着有一部分是大有希望的”。

革新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

恽代英在宣城任教的那段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他本人的思想处于从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重要时期。当时,他是带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来到宣城从事文化启蒙的。因此,恽代英在宣城的教育革新,首先起自于他对教育目的的革新。

1921年4月,恽代英写过一篇题为《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的教育论文,此文发表于《中华教育界》10卷第十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在这篇论文中,恽代英全面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上有益的人”。“我以为要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益的人,第一层要使他在这种恶社会里站得住,第二层要使他能够改造这种恶社会。”恽代英断言,“若就这两层批评现在的教育,我大胆说一句,可以说是一钱不值。现在的教育,只是秉从古以来的养成书娄的宗旨,给学生许多片段浮薄的知识,除此以外,德育、体育,都只是门面话”。“教育者只是与私家做奴隶,不配做人类的教育家”。因此,恽代英提出了自己改造教育“最综括最切要的办法,便是教育家把改造教育与改造社会打成一片,用自己所养的人,去做自己所创的事,创自己能做的事,以容自己所养的人,这样才人无不有合当的事,事无不有合当的人;再说明显些,教育家必同时兼营各种社会事业,办学校,只是完成他社会运动的一个手段。换过来亦可以说,社会运动,只是完成他教育事业的一个手段。我看见许多办教育的人,只辛辛苦苦养出一般学生,学生一卒了业,便交给社会,去任意蹂躏,这种用力是何等不经济。我又看见许多办社会事业的人,只知东扯西拉的(地)弄许多乌合之众在一块做事,这些人既无训练,又不团结,这种用力亦是如何的不合理。所以,我们最应当做的,必不可如前所说的两种人,各只做了半截的事业,我们要改造教育,必须同时改造社会。要改造社会,必须同时改造教育”。但在“一碗饭主义”盛行,以教育为免于“儿啼饥妻号寒”手段的宣城四师教师中,恽代英的思想显然被看作是十分“激进”的,同道几稀。因此,恽代英十分苦闷,他在创作的诗歌《一刹那的感想》中写道:“眼看见许多天使样的少年,一个个像我样的堕入劫障/我待要努力,这罪孽深重的人类啊!又处处打消了我的力量。”

恽代英的苦闷在于,他要求自己“为同学做点有益的真事”,但“同事之中,理想、志愿、知识、品格各各不同”,“办事人只图各自办事便利,不能为此校立个可久的规模”,“居教育者地位的,有些人根本上对教育没有什么信仰,更谈不上研究改进”,“很少真想为学生做点事”。因此,恽代英感到在宣城四师“虽然又赚了钱,又读了书,总觉对不住这几个钱,对不住社会”。

如何向學生传播自己的教育革新思想呢?恽代英常常选择和学生谈心交流之法。梅大栋在日记中记载了恽代英和他们交流的情形。1921年6月5日,“代英解说试验的意义。他说这问题分二层:(1)智慧的试验,为学生分班的。(2)教授成绩的试验,为教授改良的。但这两种的试验,于学生均无益。不过,以此可以知道儿童能何等教育、教法,如何改良才能使儿童得益。我们教法应该要晓得,不在教员教得多,是要学生学的(得)多,而且不仅要学生记得多,并要使学生将学的化出来用”。恽代英主张“考试不应该使学生有预备”。“因为几点钟塞进去的东西竟无何益,而且不能持久,他们自然答出来的比较益大而永久些。”而且考试的成绩也不应公开,他认为“这种成绩的优劣不当使学生知晓,因为是教育测量学生,不是试验学生的成绩,若是为试验学生成绩起见,这种学校制度要完全推翻,要学生自己看书,教员不过是知道者;若要用讲演教法,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主张各人自己看书,互相辩驳,各将所阅的书缩小编辑,这才能算学生有成绩。然现在许多人说糟蹋时间,但我觉得非要糟蹋时间不可,要这样才能有益,不过要糟蹋的(得)有价值,若要害混,那就冤枉了”。恽代英主张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学生的“成绩室,要没有才好。何故呢?就是能使优生起骄傲性虚荣心,劣生起灰心自怯性。这件事我最相信学生优劣不分。劣者不自知其劣,故自信心仍发展,优者不以优自居,则二者调和”。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恽代英的教育思想反对读死书和死读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先进性,即便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年的6月9日,因暑假在即,恽代英准备离开宣城,下学期到河南柳林创办具有师范性质的柳林中学,他希望梅大栋处理好家务,与他一同前往。梅大栋在日记中写道:

“(晚)与代英谈柳林事,他叫我们筹备家庭方面。克训、世高、精传、戒三(注——皆为恽代英学生)开谈话会,至十三点半钟睡。代英说,柳林的学校虽属初办,恐怕比起办了多年的学校还高些。因为我们的教职员不要薪水,又不用夫役,除了伙食开销以外就无别的地方支钱,所有得钱都是拿来办学校,不是各办事的人般回去养妻子享福,所以虽钱少,比起公立的学校要好多了。就拿四师作比,他每月虽有三千五拾元开支,教员到占了九佰余元,伙食占了千余元,夫役占了伍拾余元,办公事及不关学校正事总要好几十元,所用来办学校真正的款子,只有几十元或佰余元,怎办的(得)好这些学校?我们是完全不赞成这些学校。

我们到办了数班以后,再渐渐的(地)办实业学校做本校的辅佐,并设工厂以便贫学(生),籍此可以读书,将来一定要办男女合校,并且到了以后就将所收学生膳费,给毕业于本校的学生出去办学校,免得一出学校就要饿死。但我们的学校虽是中学,完全是师范的性质。我并不是反对中国现在教育的‘人’,我办教育一定要学生自能动、能做,并不是读死书,到社会中做无益的人。我们的学校内的章程,完全与现代教育部所订之章不同。我一定知道我们的人出来是能为社会做事的。我主张办工厂,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为贫子弟寄妻子的地方。”

从这段日记中,可清晰看见恽代英当时的教育思想,他希图通过实业与教育并举的办法培养学生“能为社会做事”,“成为社会上有益的人”,而不是成为“刮地皮的官僚”和“杀人的资本家”。由于准备与恽代英合股创办柳林中学的股东们之间的争权夺利,柳林中学后来没有办成,恽代英的理想也未能在柳林实现。但办新式教育的思想却因为老师恽代英的引导,也在梅大栋等人的心中扎下了根。这年暑假,梅大栋拟定的“返里对于社会的三个计划”都和教育有关:“(1)暑假义务学校;(2)晚间招邀平民讲演;(3)邀集同志组织小学教育研究社”。后来,梅大栋成立皖南最早的党组织,也是从创办农民夜校开始的。

创新学生喜爱的教育方法

基于革新教育的理想,恽代英在实践中自然要改革教育方法。他向学生讲授修身和国文,不用旧教材,而是自编讲义。发表演讲更是他的专长,成为他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他利用各种机会发表演说,宣传五四运动的意义,宣传新文化,抨击时弊。

“晚谈”是恽代英开展学生工作所“发明”的打破师生界限,体现师生平等,与学生对话、交流思想的又一重要方法,很受学生欢迎。所谓“晚谈”,就是利用每天傍晚或晚饭后的一段时间,在校园里,或在校门口,或在学校的广场上,或在恽代英的宿舍里,与学生进行不拘形式的谈话,谈话的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修养以及和新文化运动有关的各种话题。同学们把他围着,听他谈话,越围越多。梅大栋5月11日的日记就记载了当天“傍晚代英的谈话”,原文如下:

“我们谈话要寻比我们学问浅的谈,就有话谈,否则只听听罢了。并且说要寻话说,想法子说,时常的说,要说到自然,……那就能随意说话了。并说在学校做事做工也是如此,要寻来做,想法子帮助人家,而养成自己做事的能力,将来出了学校,读书还可以读,未必到学校里做了事就不能读书。而且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逼迫,再肯去做,不然就一定是打混了。并说他得益于立会的地方很多,不过也是勉强而到自然的大概,总要切实的(地)做,不然也实在无益。这些话我实在觉得对。后来到他房里看他北京学友的一封信,是讨论修养的事,并分过失为几条,很是诚实改过的人,我非常钦服。代英又说:人只要知道有过,就要说出来,不能隐瞒。不然就使心不安,做事也就失了秩序。所以无论什么过失,说出来了,心中觉得很安怡,而且容易改过,不失为改过君子。又说到我们做事是做把人家看的,做得好,自然有人欢迎,而且不少做也高兴;做得不好,也可受人家教训,可以改造我们的将来。一个人自己做,好歹只有主观没有客观,做得好也没有趣,做得不好自己觉得更不安了。”

这是梅大栋日记里记录恽代英“晚谈”内容最详细具体的一次,对于我们研究恽代英在宣城四师如何传播新思想,赢得青年,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特别是从恽代英的这篇谈话中,我们还能强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传统的由来,在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恽代英应该是较早有这种思想萌芽并付诸实践的人。

恽代英当年在宣城四师的学生和同事后来都撰文回忆说,恽代英通过讲课和谈话,向青年人传播新文化和革命思想。他和学生很亲近,从不摆老师架子,不让学生喊他老师,要直呼其名“代英”。他说,他是青年中的一员,喊他为老师,就有了距离。于是,当时宣城四师的同学和同他接近的青年人,面前背后都一直叫他“代英”,没有叫他“恽代英”或“恽先生”的。梅大栋4月1日和5月13日的日记,以最原始的资料,为这些回忆文章提供了佐证。

记日记,是恽代英从母亲那里传承的良好习惯,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直到他加入中共产党,成为党的重要领导人,由于秘密工作的需要,他才忍痛割爱,放弃了记日记这个多年养成的习惯。恽代英认为,记日记,是自我反省修身的一个好办法。他的日记题材分为修学、治事两栏,用油印好的格子纸装订。每日应读的书、应做的事,以及读书的心得、品德修养都记载在日记上。因此,恽代英要求学生也要经常记日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本梅大栋日记,正是恽代英倡导的直接结果。甚至连其写作格式都是从恽代英那里学来的,每日应读的书,应做的事,以及读书的心得和品德修养,都记载在案。特别是梅大栋从恽代英那里也学到了不断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作风。在5月5日的日记中,梅大栋检讨自己“不能自己做事,好说闲话”;在5月8日的日记中,他自我批评“修养方面稍退步”;在5月9日的日记中,反省自己“心不大诚正,就是下了雨,有躲雨的心”。在5月28日和6月9日的日记中,更是解剖自己“自欺,恶待友人,心术不正”“好责人,恶待刘君,下次切戒”。如此等等,所见多有,丝毫不给自己留情面,而且这些日记是可以在同学中互相传看的,其目的也就是恽代英在5月11日“晚谈”时说的:“人只要知道有过,就要说出来,不能隐瞒。不然就使心不安,做事也就失了秩序。所以无论什么过失,说出来了,心中觉得很安怡,而且容易改过,不失为改过君子。”所以在惲代英的学生中,君子颇多,不能不说,这是深受恽代英影响的缘故。

当然,在梅大栋的日记里,不仅记下了这些自我批评和反省,同时,也记录了这些关心国事、追求社会进步的青年们心中的快乐之事和他们对时局的感言。在5月17日的日记中,梅大栋这样写道:“今日和互治会几位会员想起了开书舍助卖杂志的事,实在快乐。”成就感溢于言表。而在此前一天,即5月16日的日记中,梅大栋记载的则是四师被反动势力污蔑、陷害以及因此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思考:

现在几日,我们学校非常危险:(1)教育(安徽)经费缺乏;(2)本地绅商学界反对,污我校是过激党,他们真算毒心了,但就我们的良心,发起联合会,是一种爱国的热忱,查劣货是为挽回利权起见,可恨奸商污绅及腐败学界竟不容中国有强的一日。但只希望中国日趋于亡,我不知彼等到了做亡国奴的日子又作怎样的感想?何以到了今日受了种种的激动还未醒,还未觉悟咧?觉悟!觉悟!你何以不与他们接近,独与我们周旋?觉悟!我望你努力朝他们脑里去,或者为我们中国不得致于亡国,若你要在途中一顿挫,那就危险了。

从这段日记可看出,恽代英在宣城进行的思想启蒙,组织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开展查烧日货的爱国行为,引起了地方反动当局的仇视。绅商学界的保守势力对此十分害怕,污蔑恽代英等人是“过激党”,费尽心思想把恽代英排挤出宣城。为此,宣城各机关和地方上的反动豪绅们联名给安徽督军张文生打了一个400多字的电报,说恽代英在宣城宣传赤化。四师师生得到消息,深感震惊,而恽代英却处之泰然,照样领着学生到宣城附近的乡村开展社会调查。不久,上海《申报》登载了一则新闻,内有“恽代英先生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是一个爱国主义志士,学问渊博,品德优良”等语。慑于恽代英在全国的影响,张文生对宣城豪绅们的上告采取了置之不理的办法,虚以应付。

培养学生自治能力

早在中华大学读书时,恽代英就组织过以“讲修养”“自助助人”为指导思想的“互助社”。五四运动时,这个组织由当初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后来又从这个组织的成员中,发展出七八个社团,如“日新社”“新知社”等。恽代英到宣城四师任教后,同样花了很大精力发展学生的社团组织。梅大栋日记对宣城四师社团组织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作了详细的记载。

1921年3月19日,宣城四师新学年开学不久,四师本部和附属小学等校师生五六百人召开自治大会,梅大栋当天日记不仅记载了这天会议的盛况,还记载了他对学生自治的思考:“自治是人的一大要系,如不能自治,则失其所以为人,那便不能算为完人,并且要切实在精神上做。不要做那虚伪的形式的,光图表面好看就算了事,这就不成为自治了。”“要小学学生养成自治能力,就无(毋)庸到中等学校里设名义的自治会了,现在既无能自治的小学学生,则不可不行补救之方。若能人人互相勉励,互相帮助,而不达目的不止,亦未可限量。”

梅大栋写的这段话,显然是受了恽代英的影响。1921年初,应安徽芜湖省立五中校长刘希平的邀请,恽代英到芜湖给五中等校学生演讲。离开芜湖前夕,恰逢和县、含山两县在芜湖读书的进步青年学生组织的“和含学会”的《会刊》创刊,邀请恽代英为《会刊》题写序言。恽代英欣然允诺,他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所以同乡会、同学会,除了联络感情,营谋私利以外,是没有用处的。但是和含学会却不是这样的。”因为“和含学会,是和县同含山同志的青年,为乡土运动而团结起来的”,是为了“讲学做事”。恽代英希望和含学会“可以对社会多生些功效”,“少做场面上的事,多做骨子里的事。少做扎空架子的事,多做切实的事。少做与人捣蛋的事,多做改进自己改进团体的事。这样的和含学会,可成为中国乡土运动一个模范团体”。恽代英期待和含学会的青年:“个人修养圆满了,团体实力充实了,三五年后,自然可以改造乡土。人只怕不好,好人只怕团结不起来,团结起来只怕中途变坏了;不然我们年纪一天天长大,学问一天天进步,声望和地位一天天继长增高,为什么愁不能改造乡土?乃至改造中国呢?”在文章的结尾处,恽代英激情四射地大声疾呼:“和含学会的同志努力了!”

在恽代英的指导下,1921年四五月份,宣城四师的学生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梅大栋日记把宣城四师这些学生团体的成立及其活动,都作为大事要事予以浓墨重彩的记载。在1921年4月1日的日记中,梅大栋写道:

“因数日前与诸同志提倡结一小团体,互相助治。今日自三时(即下午三时——编者注)开筹备会,发起者十人,将章约拟定,定名互治,于下星期开成立会,实行并各会员各备草册,以记周修养读书之得失,在开会时报告以就矫正。自今日始,下星期四开会报告。旁(傍)晚时看某寄代英的信,中有求实(即李求实。又名李伟森,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著名的龙华五烈士之一)的一封。求实即互治会会员之一。中讨论者是说话和如何读书。信很长,总有千数百字。大意说,会说话是肯用思想,不会说话是不能思想。读书也要随读随想。代英说过,不然虽是将书读的顺熟也是白白地,即孔子所说得(的)“学而不思则罔”的话是可以想想,是很有道理的。我看罢倒也得点益处。并说求实是脱离家庭的人,要努力去做求实的工夫,不要做到反面去了,若人好笑。这真不错,真算是好友如兄弟,无事不可以规劝。”

从这段文字中,可清晰看出恽代英对宣城四师学生社团“互治会”的影响力。而且还特别强调了恽代英谈如何读书。1921年5月4日,梅大栋日记记载:“今日发起少年社,于理化教室开成立会。”5月8日的日记记载:“续开互治会,说要会员时常谈话,还要报告。下午新少年社开第二次会议。下次竭力进行讨论怎样创造新少年社。”5月13日又载:“晚饭后,闻新少年社讨论进行方针,未得结果。”5月14日,“新少年社”再次召开“特别会讨论进行方法”。经过讨论,这个宣城四师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社团组织,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定出了条例,共有5条:第一,用感情、互助、监督、信用做本社进行的根本;第二,打破你我阶级,公同谋群众上面的事业、品行上面的切实修养;第三,研究新文学思想,为做事的手段,一方面迎合新少年,一方面运动旧少年;第四,扩充本社范围,实行平民主义;第五,储蓄款子一方面购书报,组织社刊,一方面为将来在社会做事的预备。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恽代英一贯的“讲修养”“自助助人”的思想,而且还具有开展社会革命的思想元素。被选为新少年社主要负责人的梅大栋,从宣城四师毕业后很快就投身工农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外,梅大栋5月9日的日记还花了较大篇幅记载了宣城成立学生联合会的过程和当天的活动。

起(床)五点半钟。七点钟整队赴学生联合会场开成立会。到者共八校:一、二、三高(小)、皖中、八中、附属高及我校,计到人数不下佰。继游行街市,扯日本货招牌,并火其少许劣货,以惩将来。几无街未到,惟值雨为劳,及回至会场——井均仓,已过二小时。返校看平民教育家庭研究。

今日的感想:开学生联合会做什么?国耻纪念是什么?游行街市又做什么?抵制日货扯招牌又为的什么?我想这几层问题真够想了,不要一味子盲从!

在当天的日记里,梅大栋还完整地记录了《宣城学生联合会章程》,共有8条14款,章程规定了会名、宗旨、入会条件、领导和内设机构、会费缴纳等事项。

经过恽代英半年多的组织发动,当时宣城四师的学生社团可谓是蔚为大观了,主要有觉社、爱知社、我社、互治学会、醒群社、学行互助会、新少年社等。1921年5月15日,星期天。这是宣城四师学生十分兴奋的一天,上午8点至11:30,由这些学生社团共同发起,在二年级教室召开宣城四师学会联合大会。这一天,梅大栋早早起床,上操锻炼半小时,感觉精神清爽。在这天的日记里,他记载:

八点开本校学会联合大会。次序,初奏乐,次各会报告情形,又奏乐;次各会员演讲。共到会员五十余名,演说者只有三分之一,余亦略说数言。次代英演说,述其结会历史,并说将来办学校的法则。代英说我们办教育做事情,不要怕没得干,要設法去干,总有事干,并且有好事干。

会后不久,恽代英带领梅大栋等4名学生途经泾县、旌德、太平诸县,到黄山考察。沿途,恽代英一行深入乡村学校,开展社会调查。后转道芜湖,前往南京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年会。自此,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离开了宣城,然而他给宣城留下的,却是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题图为位于恽代英纪念馆中的恽代英塑像)

(责任编辑:吴玫)

推荐访问:宣城 安徽 启蒙 思想 日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