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对北京市低碳价值观推广的几点建议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10 10:23:22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北京低碳践行者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被定位为“首都西部的生态屏障”(生态涵养区)。多年来,门头沟区委、区政府高度注重生态环保问题,将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到目前为止,门头沟区已采取了诸多行动来推广低碳价值观,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是北京市低碳推广的先锋。总体来讲,门头沟的低碳价值观推广分为宏观政策和微观引导两个方面。

宏观政策方面主要包括:一是建立低碳生态城。2010年,一项“低碳城市”的生态城建设计划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始酝酿。根据这项规划,生态城基本确定选址在门头沟浅山区近 200平方公里范围,未来该地区居民将在这座新型城市中过上“数字、低碳、生态”的生活。生态城将通过对低碳文化的塑造、低碳经济体系的培育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切实的实现渠道和可靠保障。二是进行采空棚户区改造。被称为门头沟区“城中村”的采空棚户区,以低、矮、破、旧平房为主,大多居住面积狭小,年久失修,配套设施陈旧,这些零散住房大多采取每户单独烧煤炭炉取暖的方式,能源利用不集中导致了较高的碳排放量。针对这些情况,门头沟区在北京市的整体拆迁战略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采空棚户区改造。改造后的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将得到彻底改善,实现“最好的地块、最美的环境、最便捷的交通”。三是以新型低碳能源代替煤炭能源。门头沟区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清洁能源下乡工程”、“门头沟新农村太阳能取暖试点工程”等一系列能源改造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目前,门头沟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煤炭液化气和电能利用为主、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多元发展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

微观引导方面主要包括:一是创办主题活动。响应门头沟区区域定位及战略规划,门头沟区政府各部门、各相关非政府组织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低碳环保宣传活动,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有:门头沟主办的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全民健身日3510在行动”主题活动,“生态人类·环境资源考察志愿者徒步行动”等。二是在农村社区实施垃圾分类。为探索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2006年11月开始,北京市农研中心与门头沟区王平镇人民政府共同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和试验”。通过完善详细措施,设立奖励基金,制定考评制度等,目前这一活动已在市民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三是建设国家步道。低碳价值观的推广,不仅要靠“软件”条件的创造,还需要“硬件”设施的配合。门头沟区“国家步道”的建设就是低碳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硬件”建设工程。“国家步道”是《门头沟区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多维交通系统概念之一,根据利用现存古道系统,有机串联起人行步道,形成覆盖全区的“国家步道”体系[1]。国家步道的建设,旨在积极推广步行健身的理念,培育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的民众出行氛围。国家步道的建设将为“狂走京西”、“徒步大会”等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推广低碳观念,众多活动广号召

低碳价值观由树立到践行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外在引导内化为内心信念的过程。当前,市民的低碳意识尚不够稳定,需要外界加以大力引导。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向人们宣传树立低碳价值观,践行低碳行为方式,节能减排对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转变错误的生活观念,确立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传递低碳价值观念的各种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人们亲身参与体验低碳生活的益处,不仅使人们意识到“要低碳生活”,更要使人们了解“如何低碳生活”,进一步使意识转变为行为,并逐步使人们养成低碳行为的习惯。为使相应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活动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的层次性。通过研究不难发现,门头沟区举办的各种低碳活动从整体布局上来看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其中既有一年一度的大型品牌活动,如“全民健身日3510在行动”主题活动、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又有每月一期的持久活动,如“生态人类·环境资源考察志愿者徒步行动”;还有诸多小型活动,如“地球的呼唤绿色的期待”主题科普展览、“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绿色家园”主题宣传活动、“百万家庭数字生活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等。

第二,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低碳生活,人人有责,因此低碳宣传活动应面向对象广、影响范围大。如,门头沟主办的国际山地徒步大会,首届大会就吸引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徒步爱好者,近10000人;第二届大会吸引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徒步爱好者,近25000人。当然要使每一项宣传活动都如此大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还要设计一些针对不同群体的专门性活动。如门头沟区有针对家庭的“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绿色家园”主题宣传活动、“百万家庭数字生活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等;针对学生的有“科普之夏”低碳环保宣传活动,关爱地球低碳生活暨2011科普冬令营等。

第三,参与形式的多样性。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吸引力,门头沟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吸引更多市民参与进来。其中包括竞赛形式的“百万家庭数字生活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科普形式的“参与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活”主题科普展览;志愿服务式的家庭低碳志愿服务活动;环保体验式的“全民健身日·3510在行动”活动等。

三、引导低碳行为,技术改造见成效

创建低碳城市,技术创新是关键。低碳技术既是城市摒弃高碳技术模式、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市民由低碳观念向低碳行为转化的有力引擎。为此,应大力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普及。

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碳量零排放,门头沟区建立了“低碳生态城人居环境实验室”。经过反复试验与拆建,终于建成了一间严格遵循生态理念设计的样板房。这座样板房由麦秸秆铸成的砖头建造而成,这种转头不采用任何烧结技术,不但建材来源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在住宅使用寿命结束之后可以完全实现回归大自然。由麦秸秆砖砌成的墙体分为内装饰、外装饰和中间保温层,中间保温层又分为外墙、呼吸层和内墙,看上去简约美观的墙体结构能保温,会呼吸,即使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屋子里也不会觉得闷热。透气保温的墙体加上房屋结构的一套新风循环系统,使得屋内的气温一年四季都保持在7~10℃。同时,房屋还引进了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后的污水能够被用来满足除饮用外的大多数生活用途。这种房屋建设技术融入了大量的创意和自然技术,是低碳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尝试。

同时,为改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缓解农村生活用能紧张局面,门头沟区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重点包括房屋节能改造、液化气下乡工程、清洁型煤生产、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据了解,2010年门头沟区共完成农村节能房改造11670户、83.32万平米,涉及9个镇82个村;建成液化气换瓶站点9个,购置液化气钢瓶21400个、运输车辆20辆;建成清洁型煤加工厂1处、型煤销售网点7个。这一系列的新能源研发、普及工作,不仅使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区政府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节约了市民生活成本,使其感受到了低碳技术带来的利益,从而能够更好地接受低碳生活观念,践行低碳行为。

四、培养低碳习惯,政策奖励强引导

行为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内部行为需求的推动,也需要外部刺激的激励。在人们尚未养成自觉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习惯之前,制定相应的政策,使践行低碳行为直接与人们的利益挂钩,激励人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必不可少。

2007年,门头沟区王平镇率先在农村开展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按照对垃圾最大效益地开发利用的目标,王平镇将农村全部生活垃圾分为五大类,包括厨余垃圾、灰土垃圾、可再生垃圾、有害垃圾、可燃垃圾,并根据不同种类垃圾的特点进行不同处理。同时,镇政府为全镇3300户村民免费配备了统一的垃圾桶、垃圾袋,并以村居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户档案,按村民参与的次数、分类的质量对村民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全镇各村居全部废弃传统的垃圾桶和垃圾池,建立了用流动垃圾车定时、定点收垃圾的制度。政府对全部垃圾都实行有价收集,相当于给农民参与垃圾治理工作“发工资”。王平镇每年需拿出80万元,平均每户可得240元左右,基本上解决了一家人酱油、醋、盐和卫生纸的支出。至2011年,全镇累计收集白色垃圾240余吨,镇政府兑现村民的白色垃圾奖励奖金已达到48万元。目前“破破烂烂分类收,换成米醋和酱油;能够拣的都要拣,换成手纸和咸盐”,已经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鼓励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市民践行低碳行为提供了良好契机,更使市民意识到,参与低碳行动不仅不会提高生活成本,造成不便,相反可以使自己得到看得见的好处,以此来充分调动市民参与低碳生活的积极性。

五、建成低碳城市,国际地区多合作

建设低碳社会仅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行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实现低碳事业而共同努力。

我国目前尚处于低碳社会建设的初期,要向低碳建设先进的地区学习,并与之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低碳社会建设。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生态建设的急先锋,并不是孤军奋战。2010年5月26日,中芬门头沟生态谷项目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大饭店举行。门头沟与芬兰正式建立“中芬生态谷”合作建设关系。据了解,芬兰建有一座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生态城”,被认为是世界上首座“生态城”。为学习借鉴芬兰的成功经验,门头沟携手芬兰进行合作建设。门头沟“中芬生态谷”建成后将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数字低碳生态城。

相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低碳化城市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因此我国各城市应积极引进发达国家技术、经验,建立一定的合作、学习机制,为不断建成我国低碳生活城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门头沟低碳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课题研究成果:北京市民低碳生活价值观状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2013.

[3]刘立云、安树春、凌娜.四个五年计划 一座生态家园——北京市门头沟欲建低碳生态城市[J].环境教育,2010,05:41-42.

[4]袁旭东.低碳经济视域下的文化价值观建构[J].科技信息,2012,20.

(责任编辑:赵静)

※课题项目:北京社科规划研究基地项目“首都市民低碳生活价值观研究”(项目号:13JDKDA004)

收稿日期:2014-04-08

作者简介:邱吉(1965-)女,云南会泽人,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推荐访问:北京市 价值观 几点建议 推广 低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