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观察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21 10:25:29

【摘要】目的:观察心脉疏膏穴位贴敷对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和空白贴,治疗组采用常规用药和心脉疏膏穴位贴敷,30天一疗程,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2.5%,均优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心脉疏膏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是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脉疏膏;穴位贴敷;胸痹心痛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83-01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要症状的心脏病,以中老年发病者居多,多见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本课题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本病4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共观察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49-72岁,平均61.8岁,病程1-10年,平均5.6年,按辩证分型为心血瘀阻型和心肾阳虚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前统计学情况、病情程度、用药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出、短气心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脉紧,苔薄白。2、心胸疼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苔薄,舌暗红、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血脉青紫,脉弦涩或结代。

1.1.3排除标准 经检查证实为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颈椎病、胆心病、胃及食管反流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过敏性体质及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即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口服,每日2次;肠溶阿司匹林片0.1克口服,每日1次;辛代他汀片10mg口服,每日1次,穴位贴敷空白胶布。若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可临时予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并详细记录疼痛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治疗组西药常规治疗同对照组相同,穴位贴敷心脉疏膏,治疗期间疼痛发作时做法同上。

2)选穴:主穴:膻中、太渊、太溪。

配穴:阳虚阴寒内盛者配肺俞、肝俞、内关宣闭通阳,瘀血停留、经络受阻者配心俞、厥阴俞、膈俞以通脉活血、疏经止痛。

3)操作方法:每次选6个穴位,每天贴4-6小时,连续30天为一疗程。

4)贴敷药物:瓜蒌20克,薤白15克,白芷10克,乳香15克,川穹10克,附子10克,冰片2克

1.2.2 观察项目:观察中医证候(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舌象和脉象)的变化、心绞痛日发作次数、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变化、血压变化、硝酸甘油用量变化等。安全性观测:主要是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测,如过敏反应、其他不适症状等。

1.2.3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参照文献[1]评定。

心绞痛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改善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心绞痛主要症状与心电图较实验前加重[2]。

1.2.4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者),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3]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均属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3讨论

3.1胸痹心痛穴位贴敷原理 早在《理论骈文》中就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即内病可以外治,外治之法亦如内治之法,亦遵循阴阳寒热等医理,在中医的腧穴-经络-脏腑理论中,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脏腑与体表之间、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桥梁,并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我们的选择学位贴敷治疗的中医理论基础[4]。参照《郑氏针灸全集》郑魁山教授主张的胸痛者,疏导气机宣痹通阻,故取主穴膻中、太渊、太溪。胸阳不振,阴寒内盛者配之肺俞、肝俞,内关以宣闭通阻,驱寒降逆,通调气机,宽胸之痛。瘀血停留,经络受阻者,配之心俞、厥阴俞、膈俞以通脉活血,舒经止痛。

3.2心脉疏膏的配伍及组方原则 胸痹心痛以心肾阳虚、痰瘀内阻为病机。心脉疏膏是由瓜蒌、薤白、白芷、乳香、川芎、附子、冰片组成。其中瓜蒌涤痰畅气,开胸散结,薤白通阴浊、利气止痛,白芷散风除湿、通穴止痛。现代药理表明,白芷具有舒张冠状动脉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改变血液性质、止痛的作用[5]。乳香活血止痛,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附子强心镇痛,冰片芳香通窍,作为促渗剂增强外用药的渗透作用,提高血药浓度 [6]。

3.3心脉疏膏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将药物作用和穴位疗效结合抓住胸痹心痛的病机特点,联合治疗,心脉疏膏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减轻,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肯定、安全无副作用。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经济廉价,易于推广,免除了针药痛苦,特别响应了多途径给药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1-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8-73

[3]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4]侯家玉.中医理论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144-145.

[5]王春梅,李贺,崔新颖.白芷香豆素的镇痛作用和身体依赖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11(29):2095

[6]何柱生.皮肤的渗透性和内病外治初探[J],中医药学报,2004,32(4):50

推荐访问:胸痹 穴位 临床 心痛 观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