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谈中国画之“意”境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25 10:20:20

摘 要:意境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以诗境为灵魂,以书法为骨干,从直观感受的摹写到活跃生命的传达,再达到最高灵境的启迪。犹如正在茁壮成长的艺术巨人,通过自身特有的表现形式为绘画艺术服务,为人民精神生活服务。

关键词:意境;艺术审美;艺术巨人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047-01

中国绘画渊源于商周的钟、鼎、尊等青铜器,加上中国绘画的骨干“书法”,以及同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穴壁画共构成中国绘画的重要渊源。这其中青铜器凝重、典雅、造型流畅的灵动节奏,加上中国“书法”的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将诗心、诗境汇集其中,在特有的社会生活环境与特有的文化理念氛围中,受到了伦理、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反映在中国画家意识形态中理想的视觉审美。古人云“乐山水者必为仁智者”,诗人可“以意写象”,画家要“以形写神”。一切尽在“意”境中,可谓中国绘画视觉审美的最高境界。意境美的特征主要有四个: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画中有诗和不似之似。

一、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准则之一,也是意境美的本质所在。“虚”借由“实”而实现,“实”需要“虚”来加工。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是妙境。中国画中的虚实是一种意境和气韵的表现。实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含蓄性 ,同时使画中物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空间体现,为观赏者供了更好的审美空间,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显现出了大自然中的真实形象,又将自然中的情趣美以及耐人寻味的意蕴融入其中,使作品呈现出更深的内涵和更幽远的意境美,让人回味无穷。

二、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最初是由南齐著名美学理论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谢赫在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总结以往传统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品评中国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六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谢赫的“六法论”是一个互相综合的有机整体,其中“气韵生动”这项法则已成为中国画评定优劣的最高标准。

所谓“气韵生动”,其“气”与“韵”并非两个相等的概念。“气"比较实在,客观表现以雄壮为美,偏于阳刚之性。而“韵”因其比较虚与空,客观表现为宁静幽远,偏于阴柔之性,在气势上空灵缥缈。所以说“气韵”即可气盛,偏阳刚之美,也可韵胜,偏于阴柔之美。再者,在谢赫的“气韵生动"论中,“气韵”虽指国画家的生命精神状态,但与画家的用笔技巧也有关联。在中国绘画中,画家通过用笔的刚柔与巧拙、用墨的干湿与浓淡、线条的长短与曲直、笔触的穿插与疏密,以及色彩、造型等方面表现出画面活跃的生命节律。这种气韵对于一幅画而言十分重要,它能够表达出画家的思想感情,给人以幸福和谐的美感 。

三、画中有诗

中国画的艺术体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自然的摹拟与再现,而倡导“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创作意识,强调其画家的主观意会与想象力的发挥,通过对自然美的表现,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耐人寻味的意境美表达的淋漓尽致。它强调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吸取大自然的灵气变其生命之精华,将自己的情感与精神注入其中,情景相互相融、相互渗透,两者融为一体,达到景在画中,意在画外的情趣美,使意境富有更深的含蓄。

中国绘画中,画中的景物富有诗意,其反映出了中国诗画的两点相似之处,一是结构韵律,二是意境的含蓄性。在古代,我们的诗人和画家就早已经做到了诗画的相融。宋代画家苏轼在称赞文同墨竹时说过“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由此可见,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开创了诗画界的新篇章 ,表现出了中国画独特的意境美。中国画如诗,意到笔到,自由妙趣,充满魅力。在中国画中,画家的出生、成长、生活阅历、思想水平以及用笔技巧等都对其艺术作品画的意境有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画家笔下所刻画出来的生动的形象、和谐的色彩、错落有致的布局都能够使画面富有强烈的诗意化.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一种“无声”的节奏和韵律,富有诗意,因此画有了“无声诗”的特点,成为了有形诗。画中的诗意、画中的意境体现在画面中,但又在画面之外.使我们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羁绊.如人一个超旷空灵、无迹可求的诗意世界,给人们一种安宁与温馨的感觉。

四、不似之似

中国画的意境美在于“不似之似”。不似之似,是指画家笔下描绘的艺术形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到的“形”与“神”的问题。“形”是人们可以看到并经过训练可以掌握的,“神”包括了画家主观的观察、体验、取舍、提炼的问题。早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认为形是手段,神是目的。我们绘画不仅仅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且是要画家将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形象中加以概括、取舍、调节以及加工,将不乏于神的寥寥几笔贯注传统画家自身的生命精神,以浸透生命力量的笔墨表现使其作品作中的达于意境美的境界。做到画来自于生活,但又超越生活。实现了画有尽,意无尽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绘画视觉审美的产生和发展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地域人文、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等传统观念紧密相联。艺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创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创造出具有完美意境的中国画,首先必须有真实而浓烈的感情。任何矫饰、做作、故弄玄虚和虚张声势都不可能创造出具有意境的作品。

推荐访问:中国画 浅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