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28 10:21:09

关键词:铁路运输;行车组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摘要:“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为满足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将新的运输组织理念融入教学,增加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基本理论、用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等知识内容。并将仿真实验运用到课程教学中,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实习(实践)+铁路行车组织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的“四层次四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好地满足了我国铁路运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8)05—0122—06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是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与生产实践联系最紧密、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方面起支撑作用的课程。该课程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系统阐述了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合理运用铁路运输技术设备和科学组织运输生产的优化原理等,为我国铁路运输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铁路既有线六次大提速的实施,高速客运专线的大规模建设,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客运快速化、公交化,货运物流化、集装化、集中化和重载化,高新技术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使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变革。因此,结合我国铁路运输现场生产实践的需要,进行“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适应铁路运输组织理念不断更新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铁路也受到了来自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压力。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竞争能力,巩固并开拓市场,我国铁路进行了既有线六次大提速,并不断更新运输组织理念,走上了一条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特色发展的道路。铁路这个封闭的系统逐步走向市场,实现了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经营理念的重大转变。

为了提高路网综合利用能力和铁路的整体运输效益,保持路网的完整性,发挥整体路网的优势,铁道部进行了运营管理体制重大改革。通过撤销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新体制,调整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坚持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和效益。

铁路运输组织理念的更新和铁路运营管理体制的变革,给“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将新的运输组织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以满足在新的铁路管理体制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适应铁路运输组织方法不断创新的需要

我国铁路运输在生产实践中,根据自身的国情和路情,不断摸索和创新运输组织方法,提出了不少新概念、新模式。如:以先进的技术标准为指导,变革运行图编制方法;从原有的“密度、重量、速度”变更为“速度、密度、重量”并举的三位一体运输组织方式,全面重视运输服务质量的运输组织模式的变革;推行机车长交路、轮乘制;完善路网结构,实现客货分线运输,部分线路采用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输模式;优化车流组织,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措施,全面提升路网整体运输能力等。

通过运输组织方法的创新,我国铁路实现了客货兼顾的目标,缩短了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提高了列车开行速度,增加了列车开行密度等,全面提升了路网运输的整体效率,有效地缓解了我国铁路运能与需求的矛盾。

3.适应铁路技术设备不断进步的需要

我国铁路技术设备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组站自动化、高安全性车站进路排列终端创新,以及适合我国国情和路隋的信号系统、列控系统和客货信息系统等现代化装备进一步得到完善。目前,全路六大干线已全部实现了信号四显示,列车追踪时间缩短至5分钟;自主研发成功的具有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解决了各种类型列车高密度混合运输、动车组跨线运营、系统设备互联互控等技术难题;全路已有5000多个车站、5万多公里的线路完成了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的建设;在繁忙干线采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现了铁路局调度所对所管辖的在线列车的统一调度指挥和远程控制,与既有TDCS互联互通,满足了繁忙干线的运输生产需求;货运营销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铁路所有货运站等。

高速动车组、CTC、CTCS-2、GSM-R(无线通信铁路)等在内的一大批高新技术装备的逐步投入运用,势必要求“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介绍,以适应铁路运输组织人才培养的需求。

4.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

高速铁路技术是当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运行控制、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同时,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高速铁路还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高速铁路的优势表现在:速度快,旅行时间短;列车密度高、运量大;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好,列车运行准点;土地占用面积小;能耗低,环境污染小;外部运输成本低,安全可靠,不受气候影响,全天候运行;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步入蓬勃发展时期。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建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构成我国高速铁路的基本框架,形成以客运专线和既有提速线路组成的快速客运网,以解决我国主干铁路运力不足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逐步实现了客货分线运行,有效释放既有线能力,以提高列车旅行速度,为客货运输提供高品质服务。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必须掌握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综合维修天窗开设、高速铁路运营调度以及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列车运行之间的协调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以适应铁路运输发展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必须体现时代的特征,增加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内容。

5.适应新时期铁路运输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铁路运输专业以“立足铁路、面向大交通、服务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结合铁路运输专业特点、铁路运输科技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情

况,培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基础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交通运输复合型技术管理和组织指挥人才。因此,“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应综合运输思想及综合运输系统中铁路运输组织理论及方法的传授,使培养的学生懂得如何协调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

“铁路行车组织”是一门注重实践、紧密联系现场生产的课程,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教学来弥补现场实践不足的缺陷,从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路运输领域已开发了大量的应用软件系统,如编组站工作组织、行车综合调度指挥以及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等,这些仿真软件能够通过虚拟或实际采集的数据对实际运输组织问题进行仿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结构的改革

1.原有“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结构的不足

改革之前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包括:车站作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理论、通过能力计算、生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以及铁路运输调度的基本知识,其课程结构及各知识模块之间的内容如图1所示。

原有“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以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为主线,将货流组织、车流组织以及列车运行图理论贯穿起来。原课程体系将铁路运输计划编制和运营调度集中在一篇阐述,虽然体现了运营调度以运输计划为基础的特色,但却不能很好地体现铁路运营调度在铁路运输组织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由于课程对运营调度体系设置和基本理论的介绍不够系统深入,使课堂教学与运营生产实际产生了一定的脱节现象。

原有“铁路行车组织”课程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在当时对于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铁路运输速度的不断提高、密度的不断增加和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行业特性,使得学生在现场生产实践和实习过程中只能在一旁观看和咨询请教,基本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毕业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掌握实际操作技术。

2.调整后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结构及特点

调整后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保留了原有课程体系的优点,课程教学内容从车站工作组织、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及铁路通过能力、铁路枢纽工作组织、铁路运输生产计划和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六篇来介绍。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将重要的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单独列为一篇内容来阐述,该部分系统介绍了我国运输调度的组织机构及职能、调度员工作、运输计划编制、列车运行调整理论和我国铁路运输调度的典型系统。这样调整,有利于学生对铁路日常运输组织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使他们明确铁路运输调度工作与铁路其他工种的联系,了解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在铁路日常运输生产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学生对铁路运输组织完整知识结构的系统构建。同时,课程增加了对我国现行运营调度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行车指挥方法的介绍,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铁路运输生产实际题,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新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充分利用铁路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将仿真实验运用到课程教学中,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实习(实践)+铁路行车组织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将铁路行车组织仿真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场景,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平台,进一步缩小课程教学与铁路运输生产实际的距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调整后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三、“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内容的重组与更新

1.删除原有课程内容中过时、陈旧的部分

我国铁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铁路运输组织的深刻变革。原有“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中的一些作业方法和基本术语的表述方法已经过时、陈旧,有些甚至与现实运输生产实际严重不符,如货物列车中的守车已被列尾装置所取代,车长已被取消,蒸汽机车已基本被淘汰,蒸汽机车的交错上水等技术作业及行车组织方法相关内容也已经过时等。因此,“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根据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及时进行了课程改革,删除原有课程内容中过时、陈旧的内容,以保证课程教学与铁路运输生产的一致性。

2.对运输组织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作业方法进行更新和补充

铁道部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使铁路行车组织方法发生了巨大变革,原有课程体系讲述的重点是基于我国既有四级组织管理模式的行车组织方法,已经不适合我国铁路的现行管理体制,课程教学严重脱离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现场生产实际。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及时进行了我国三级组织管理模式下行车组织方法的更新,紧密联系了现场的生产实践,很好地满足了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对课程教学的需要。

另外,为了规范铁路生产及统一相关标准,近几年来,铁道部修编和新颁布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运输调度规则》、《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动车组列车调度命令无线传送CTC区段无线列调管理办法》等规范,对列车分类及等级、列车运行线表示方法、相关作业图示等铁路运输组织基本概念、理论和作业方法都进行了更新和规范。调整后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根据最新的相关规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保证了课程的时效性。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铁路运输组织领域的深刻变革,铁路在编组站作业组织、列车进路控制、行车调度指挥等方面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在各项计划与统计报表的编制、日常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向实时性、系统性、综合性的铁路运营管理自动化系统发展。由于时代的关系,原有课程体系缺少对这方面的介绍,调整后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对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讲解,对铁路行车组织新的方法和理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较好地适应了我国铁路的信息化进程。同时使“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更加切合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大大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和先进性。

3.增加新的运输组织理论教学内容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和高速客运专线的大规模建设,促进了铁路运输组织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迅速发展。对铁路运输组织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是新时期“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我国铁路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及时扩充课程教学的内容,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了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编制、通过能力计算、综合维修天窗的设置、调度指挥等。与

旧的“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相比,调整后的课程突出了铁路运输调度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对我国调度指挥组织构成、部门职能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加入了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等铁路现代化设备的基本功能构成和工作原理的讲解。

4.丰富教学资源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有声教材形式向学生播放铁路运输生产现场摄制的列车作业过程、列车解体作业、列车编组作业等视频录像,将枯燥抽象的课程教学形象化、实物化,有效地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学生对复杂作业过程的理解。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和复习,教学团队还录制了“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全部视频教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线学习相关的知识。另外,“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还积极开展了“在线答疑”网络互动教学,学生可以就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在网上进行咨询,老师在线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5.强化“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验教学

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环节多,学生难以建立感性认识,“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既要掌握铁路行车组织基本原理,并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又要具备从事铁路运输组织与指挥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为此,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借助高水平综合实验平台开设综合型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按照“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综合培养”的原则,适应铁路运输快速发展要求,紧密围绕该教学难点进行设计,开设了列车调度指挥、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列车牵引计算设计、编组站作业计划编制和组织指挥等实验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铁路行车组织”实验课程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构建循序渐进的“四层次四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开设了个性化、创新性实验课程,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较好地适应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除了完成教学课程开设的实验课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实验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开展创新性实验,以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研究与探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很好地把握了铁路发展的脉搏,根据我国铁路的最新发展删减原有课程体系中与现实铁路运输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过时、陈旧的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铁路运输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强化实验(践)课程教学,有效地增强了课程教学与铁路运输生产实际的联系,满足了我国铁路运输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团队在总结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和改革的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重新编写了《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教材。该教材涵盖了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现了上述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加强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教学;(2)更新、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了与铁路运输生产实践的联系;(3)充分吸收了铁路行车组织的新理论和新方法;(4)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的理论和方法;(5)增加了客运专线行车组织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6)补充了对行车指挥自动化和铁路运营调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内容。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已相继建设成为四川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在适应铁路运输发展,培养铁路运输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具有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舒莉霞)

推荐访问:课程体系 行车 铁路 实践 改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