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2-02-10 10:06:08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酝酿、形成、完善和成熟、创新性发展及新世纪新发展的历史发展轨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 ;历史轨迹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经历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探寻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开始酝酿

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及苏联对外开放经验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具有了开放意识,并逐步酝酿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外开放思想。

(一)中国革命要争取共产国际及世界各国友好力量的援助。毛泽东认为,中国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只有争取国际无产阶级帮助,才能增加中国革命的效力。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二大上宣布加入共产国际,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外开放思想上的重要发展。为取得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包括英美大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统一战线的思想,认为“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 [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提出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利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要在革命根据地发展对外贸易。毛泽东认为革命根据地建设应首先立足于自我,同时也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发展与根据地以外地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冲破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壮大革命力量。《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 [2]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不可能实现,但这一思想的提出则为后来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要学习外国的进步文化。毛泽东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 [3]但是吸收也是有方法的,“一切外国的东西,……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4]

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初步形成

新中国建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积极探索,使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初步形成。

(一)提出了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争取苏联及东欧各国援助的思想。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实行了“一边倒”的对外开放政策,同以苏联为主的东欧国家签署协定,利用苏联、东欧国家的投资和技术发展新中国经济。“一边倒”的对外开放政策虽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在当时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它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有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为后来中国的全面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二)提出了以对外援助为重点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思想。在19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将对外开放的重点由争取它国援助转向了对外援助,先后与柬埔寨、尼泊尔等国家订立了经济援助协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成功之处。

(三)提出了以自力更生为基点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就注重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毛泽东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 [5]但毛泽东强调中国必须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6]

(四)提出要批判地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善于向其他国家学习,但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学习外国文化的目的是“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治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学外国不等于一切照搬,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 [7]批判性地借鉴外国文化和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956年《论十大关系》发表,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观念由片面向全面转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完善和成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对外开放思想进行了充实提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趋于完善和成熟。

(一)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目的和任务。邓小平多次指出,对外开放并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转去发展资本主义,目的是要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他一再强调不开放不改革国家就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开放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根本方针和根本政策。2.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在总结多年的经验与实践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形式,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做出必要的补充。与此同时,中国创办了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经济特区,它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3.明确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决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基础,任何情况下国家的根本利益都不能受到损害。4.确立了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在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确定下来。邓小平说:“我国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8]在党的十三大上,中国共产党将对外开放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

(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创新性发展。1.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江泽民强调要逐渐把过去在“引进来”上的重心转移到“走出去”上来,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空间,长远保障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2.建立更新更特的经济特区。随着全国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去只在经济特区中才能享受到的特别政策开始在内陆地区实行。面对特区还要不要继续发展的问题,江泽民说: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9] ;老资格的经济特区要积极发挥特区的新特色,使整体经济水平再上一个台阶。3.完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江泽民指出:“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完善多层次的开放格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从“倾斜开放”转向“均衡开放”,完善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新发展

在新世纪,中国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思想,使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一)用全球战略眼光谋划对外开放。进入新世纪,中国必须用全球战略眼光观察和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此,胡锦涛指出:“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发展。”[11]

(二)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此,胡锦涛认为,中国将在对外开放中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思想。要不断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促进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为对外开放创造安全健康的环境。

总之,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要与时俱进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统筹兼顾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2][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7、707、707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

[5]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161

[6]毛泽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上的批示[N].人民日报.1975-01-21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2-83

[8]邓小平.会见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团时的谈话[N].人民日报.1985-01-20

[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65-866

注:本文系2010年辽宁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历史演进研究》(课题号:w2010359)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文 武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对外开放 轨迹 思想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