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2-02-11 10:05:03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了许多我国文化中的精髓,以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为例,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简要叙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取向、感情所在、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涵盖了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等观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建设的源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符合本国家本民族行为方式、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价值准则,它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新的时代内容,使其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辅相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会贯通。

2.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自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自由有关的思想比较全面,对人的精神自由和身心自由都有涉及。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这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自由的状态。《庄子提倡“不为物役,不为形羁”,表达不要被物所支配,应该超脱束缚,达到身心和精神上的自由。

自由的观点一直是人类的美好向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最高价值去向。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实现社会和人民的自由而努力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是我国人民得到解放,获得自由。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更是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想一个国家更好地发展,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2平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追求平等的思想有很多。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说明人与人之间无论身份、智慧等自身条件的如何都是平等的。对于追求平等,陈胜、吴广向不平等的社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田地无处不均匀的主张,体现了人民对平等社会的美好设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我国不断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批判地继承了许多有关平等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发展和人民进步的平等思想。如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并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還有提倡城乡协调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等可以体现公平的法律政策法规。

2.3公正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公正的观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丰富的体现。管子说,“天公平儿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正是因为上天和大地公正没有私心,天下苍生才能安稳地生长在大地之上。韩非子认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说明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公社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因此,公正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追求的目标。我国不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 “加快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我党对实现正义的努力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特点。此外,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加强教育公平,完善各种保障制度等。

2.4法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法治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第一个朝代的夏朝,已经有了法律。到了秦朝,商鞅变法,他认为“法治不行,自上犯之”。隋朝时期制定了《开皇律》等法典。唐宋时期制定了《贞观律》、《宋刑统》等法典。到了元明清时期,颁布了《大元通制》、《大明律》、《大清律例》等法典。甚至太平天国也颁布了《资政新篇》,倡导依法治国。

法治是实现国家自由平等公正的保证,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因此我党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建国之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修正宪法,并陆续出台相关的法律。十八大以来,我党不断不发展依法治国的理念,并将法制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并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参考文献:

[1]刘惠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研究[D].大理:大理学院,2015.

[2]田凤香.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延边党校学报,2013,29(5),112-114.

推荐访问:中国 文化与 培育 传统 优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