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析周恩来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外交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28 10:08:49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建国始,周恩来同志作为第一任外交部长,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外交家之一,因此在建国后至1976年周恩来过世,新中国的外交都带有强烈的周恩来色彩。本文从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形成的历史条件,外交思想的应用及其现实精神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再现周恩来的外交风采。

关键词:周恩来新中国 外交思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迈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与此同时,我国的外交工作开始进入全新的时代征程,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国家独立自主和主权不受侵害的基础上,打破外交僵局,突破外交封锁和孤立。周恩来作为第一任外交部长,是中国社会主义外交的奠基人和第一人,更是全世界最为瞩目的外交家之一,在其为我国外交事业服务的20余年之内,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周氏风格”,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风格,开创了新型的主权国家外交局面,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友谊,为全世界和平与中国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周恩来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周恩来的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主席的主要助手之一,周恩来的外交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更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外交思想指导着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 中华民族百年的独立史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一步步沦为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外交活动。百年屈辱,百年反抗,中国民族的有志之士开展了一系列的救国救民行动,从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怒烧鸦片到甲午战争中邓世昌随战舰沉入海底,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社会主义新生活。

(二) 二战后的国际形势

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资本分配不平衡,先后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猖獗,主宰着全球经济,大部分的亚非拉地区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利益的牺牲品,大肆占有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市场,形成全球殖民体系。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利益,以及自身所不可避免的矛盾,从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基本定型,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起历时6年,其中主要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代表的法西斯集团与以苏联、美国、英国等代表的反法西斯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的战争,即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与反法西斯战争的互博。战争的结果以反法西斯阵营国家的胜利告终,随后形成了新的世界形势。

(三)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首先,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探索中,中国先进分子先后尝试了西方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都未取得成功。直到十月革命的成功,李大钊等最早一批的马克思主义者将社会主义理论传入国内,中国人民开始尝试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也证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理是正确的。其次,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制度保证;我国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经济制度,最大限度的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最后,社会主义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按递进关系分为物质文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物质文明的保障,目前我国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如邓小平所说的 :“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应用

为了新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周恩来在毛泽东外交思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方针指导下,根据不同阶段的国际政治时局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独立自主原则在国内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战争策略的关键,而在建国之后则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宗旨。周恩来认为争取民族的独立不易,因此我们的政治独立是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的,这是我们处理外交问题的出发点,任何妄想对中国独立内政进行干涉的国家和集团我们都不会与之交往。周恩来说,之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因为“如果不是坚持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二) 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周恩来外交思想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基础,目前也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公认准则。周恩来一再强调,五个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以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为最基本的原则,只有互不侵犯主权和领土完整,各国间的和平共处才能实现,人民才能得到生活安稳的大环境。

(三) 坚持主权平等的原则

周恩来认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在国际间没有平等地位,就会丧失主权、受制于人,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所主宰。在一个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存的国际社会,要争取民族和国家的地位平等,就必须要争取民族独立,特别弱小国家一定要收回失去的主权。在周恩来看来,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地位平等,实质上就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平等。国家间应坚持主权平等,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他曾多次指出:“支持和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支持和尊重这些国家,别人才会支持和尊重中国,持之以恒,我们的朋友才能遍天下,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 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分为“求同”和“存异”两个方面。“求同”最初是指亚非拉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共同处,“存异”是指我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民族、宗教、风俗习惯上的不同,总体上就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不同。为了解决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大国间的矛盾,最初的“求同存异”是不成熟的,如果国与国之间只讲求同,就没有差异性、斗争性,那么就有可能丧失独立的可能性,如果国与国之间只讲求异,外交就不可能存在,这与我国的外交初衷不符的,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各有不同,很难一致起来,为了在地球上一起生存,就应该撇开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国家制度去寻找共同点,这可说是“求同存异”的战略意义。

三、结束语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现实主义者,周恩来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在中美关系缓和史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其一生革命经验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契合。周恩来是一位全球性的外交大师,他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的超强能力得到了历史的印证。

参考文献:

[1]许艳霞.论周恩来外交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J].党史文苑,2005(2).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4]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钱其琛.认真研究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实践[J].外交学院学报,1989(2).

[6]米镇波.周恩来与大国关系变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7]龚坚幸.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8]李勇.周恩来外交思想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0(1).

[9]方钜成、姜桂依.西方人看周恩来[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9.

[10]裴默农.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周恩来 外交 浅析 新中国 思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