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如何看待发展代价问题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2-04-06 10:20:26

摘要:从人类起源开始,就不在的寻求发展以适应自身的生存。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在人类越来越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发展更是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但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事与愿违的阻碍了人类的美好生活,因此要正确看待发展代价的问题,寻求解决发展问题的方式及方法已经亟不可待。

关键词:社会问题;理性精神;实践检验真理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18-02

一、以发展的眼光,用发展的理论,联系实际,探索社会矛盾

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要看到任何具体事物都不是永恒的、绝对的,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之中。发展的眼光具有前瞻性。这里利用了矛盾的普遍性特征。矛盾无处不在。先放下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之分,首先下手搜集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一切矛盾,然后从这些矛盾中筛选分析,哪些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由于主要问题引起的连锁反应。然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实践的分析,探出实践的发展规律,理论上进行总结,找出对应对策。不仅搜索当前的矛盾,结合社会发展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探索一段时期内的具有可能性矛盾。

总结经验在发展理论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发展的眼光,用发展的理论,联系实际,搜集矛盾,要尊重事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同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讲,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过程,但都离不开总结经验。一切的有可能,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或现有的基础上的。

二、分析研究社会主要问题

当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日新月异。但发展的脚步与社会的承受能力已不成正比。发展的背后自然条件是什么,是人、资源、环境。这些是最自然因素。发展是无限的,资源环境是有限的。

为何我国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因为过去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展也要面临着瓶颈。过去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结构不想承应。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配应的社会结构。如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等。过去的发展与人的意识文化有所背离。发展的过快没有引起人的意识价值观念的良性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与发展实践相比,具有滞后性,需要长的时间的转化和国家有效制度的指引。如果没有健全的社会制度和完善的社会意识机构的指引,会引起人们片面的、武断的、非主流的意识观念。缺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的主导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的引领。过去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产生矛盾。发展的过快,只一味的追求经济指标,靠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生产,缺乏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先进的结构框架,只能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其最终接受恶果的只能是人类自己。

分配机制是影响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一个不具备宽松的相对自由的、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会产生人们的不公心理,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劳动与分配的公平包含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人是有勤拙智愚之分。社会在发展时就会出现财富的两极分化。这里就牵扯一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我国是后发展的国家,国家人口多,可耕地少,城乡分化的现实国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是需要一定时间,并且伴随有一定的难度。

教育问题就业也是目前社会的重要问题。大学扩招,敞开大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人们都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投资去上学读书。但就业就有问题了,那么多的大学生却又没有那么多的岗位。为何没那么多的岗位,是因为毕业生的过快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呢,还是因为缺乏一个完全运转起来的社会的机制呢。

三、坚持理性精神

当前国际国内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评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所不一。科学认识和准确评价中国发展问题,就要坚持理性精神。目前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是人们实践的胜利和理性的回归。

坚持理性地认识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真实的问题,是科学的举措。目前中国还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优越性还未充分显示出来。若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大的优越性就需要更大程度的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建立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社会的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转型。中国正面临着 “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由农业主导转向工业主导,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城镇社会。在社会结构转型的基础上,中国确立了走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由于人们心理上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独立自由和民主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使中国迅速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发展的巨大成果。

中国发展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由于它彻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现代化必须的物质基础;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现代化必备的社会制度;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和利用了世界上一切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资源;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了现代化跨越式发展。这是是唯物史观的胜利,是发展的进步与创新。

四、坚持实践检验真理,反思中国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我国发展成果的检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包罗万象,只立不破的。发展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在社会的具体应用时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作为理论它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可以解决一切的实践问题。对于问题的理解,毛泽东曾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理论对于实践结果具有总结性,分析性。在总结的同时又有预测性,指导性。但要时刻的注意实践的发展动态,时刻注意理论的时代局限性,理论毕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理论的社会应用时,充分的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力求最大限度的解决主要矛盾,缓解次要矛盾,力求最大限度的在解决主要矛盾时牺牲最小的代价,尽量避免新矛盾的最大化产生。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避免盲目化。

在肯定已有成果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深刻地反思现阶段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中国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有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整体社会领域发展与分配严重不公、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中产阶级尚未形成等。导致上述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一是“效率优先”与市场的逐利本性,二是市场机制的漏洞与不健全。一个深层普遍性的原因则是文化文明领域止步不前。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中国世俗文化在传统秩序瓦解,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社会发展中价值共识和继续改革发展的精神力量难于拧成一股力量。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忽视了大力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理分化,跟上发展速度的脚步,使每个领域都确立自身的规则和尺度,相互之间则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世俗的、功利性的,而不是以文明的现代价值把现代化建设简化为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而不是由现代价值理性主导的全面的社会建设和文化重构。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对于在转型期的中国,对现代化文化进行重构举足轻重。

唯物辩证法有关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辩证地对待破与立。

要全面、正确地看待及评价中国的发展道路,不要沉醉于“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喜悦中,中国发展道路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大课题,还在继续进行之中,能否取得成功,要看是否能够准确定位,是否具备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他人,预见、规避和应对风险以及敢于实践、善于创新的能力,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一地之得而滋生盲目乐观、骄傲自大的情绪。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7年。

[2]林娅,《未来与选择》,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

[3]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高峰,《社会发展导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李丹(1982-),女,河南省漯河市人,哲学硕士。工作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发展哲学。

推荐访问:如何看待 代价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