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不变初心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2-04-11 10:10:24

一、追本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上面这段列宁同志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精辟论述,为我们深刻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之一,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遵循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活的灵魂,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中国,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秉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溯源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是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的:“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实际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形态,更是一个从现实的人的需求出发,不断满足人的实际利益需要、不断推进人的现实发展、不断实现持续的历史过程与历史运动。

确实,社会主义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不断满足人的现实而直接的利益需求,其作为一种理念与制度才会具有吸引力。纵观共产主义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的上半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同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危机的频繁爆发与资产阶级残酷剥削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工人运动不断爆发,从这个背景中诞生出来的《共产党宣言》解答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与前景问题,从而成为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正是这个以人民生存需求为要务的最基本的唯物理论,指导了工人运动的良性发展,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列宁同志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一步阐述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他强调:“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正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正是秉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指导革命实践,把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根本理念,也是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同志们,那时候,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能够不能够呢?能够的,完全能够的。”。毛主席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最核心、最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念:“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须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推动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运动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指引才最终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建设中,我们走过一段弯路,生产力严重落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停滞。面对这样的境况,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强有力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用代表老百姓生活状态的“小康之家”作为目标,并用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水平的“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來解释什么是“小康”,充分反映了人民情怀。之后邓小平对苏州提出的“小康”六条标准,即人民的吃穿用、住房、就业,以及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还有精神面貌给予充分肯定。在小康目标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提出并在党的十三大上得到了确认的“三步走”现代化战略,从温饱到小康,再到比较富裕,每一步都落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之后,党中央不断完善小康目标内涵和蓝图,始终没有离开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核心指标,而且体现得越来越全面和具体。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即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就更具体了。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展望和谋划上更加注重树立长远目标,提出中国梦的战略思想时,把中国梦的最终目标落在人民幸福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共同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像提出小康概念一样,中国梦这个新命题,依然用了贴近百姓的语言,顺应了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新期盼,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它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另一方面它又要不断为人民造福,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亲历

对于习总书记的以人为中心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当今中国的试点实践,本人在此次党校学习调研中体会尤深。

本次调研主题是调研浙江地区的“红船精神”——建党精神。为何确定这一调研主题呢?恰逢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中华民族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坚定我们的精神,寻找我们的根,会让我们更加坚定立场,给我们以向前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红船精神”的发掘与宏扬也能够弥补党史中早期建党理论空白问题,这也契合了党校理论学习的一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如何指导实践。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走访座谈了浙江省湖州市的南太湖治理、嘉兴市“红船精神”的系列访谈、参观王会悟同志革命事迹纪念馆、钱壮飞纪念馆以及对红船服务联盟活动的现场观摩,其间又穿插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互联网经济等副线调研,一系列调研走下来,从现场直击到理论座谈,从访问相关领导到具体参与到其中的普通群众,无不深刻感受到了各阶层人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号召的那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感受到了开创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的坚定革命热情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更深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提出就是要为老百姓构造一方乐土,一片未来!而“红船精神”就是要为人民构建精神家园,以这种理念让中国人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些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认为从这条红色的小船上诞生出的伟大的政党,正如他所承诺的那样,走出了执党立公、执政为民、勇于开创改革的新路子,更具有“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气魄和胆识,引领全国人民奋发向上,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过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精神支撑。

“打铁还要自身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全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衡量和检验党的一切工作是否正确和是否有效提供了一把标尺,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最终发展归宿的执政理念。具体到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来说,有助于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党章中规定的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摆正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举措,做一切工作,都把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实现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作为行动的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他说:“一张好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 ‘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党代表人民,才能领导人民;党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把党放在心上。只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执政为民,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就能够赢得民心,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我们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愿景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体现出了鲜明的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表明党的一切工作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党的意志与人民的意愿高度契合,党性与人民性完全一致,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和人民一条心。这必然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依赖和认同,更加坚定地团结和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进一步证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创新能力和执政能力、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这必然感召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勇气。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强调人人享有发展机会,享有发展成果,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这就全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深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事业当中,为创造美好新生活努力奋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寻求发展“最大公约数”,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然得到人民的响应和拥护,调动起全民推动发展的热情和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合力合同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

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发展问题的重要创新性理论,这个观点的重申与发展,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正是因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具有这样的情怀和担当,所以我们今天才会取得这样空前的兴盛;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面对的困惑和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来自某些大国的国际舆论压力日趋增大,我们的人民還需要解决更多、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未来反腐倡廉、顺应民心的事业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尽快去完成。但是,我们只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学好用好马列主义,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到来!中国共产党定会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新华社计财局)

推荐访问:初心 彰显 中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