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试论德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2-04-15 10:10:34

[摘 要] 德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曾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里是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场,南昌起义军的集结地;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多次重点提及的地方,也是赣北岷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抗战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万家岭大捷的发生地;德安人民的优秀儿女杨超烈士的革命精神与风范光照千秋。

[关键词] 德安 中国革命史 特殊地位

德安地处赣北咽喉,经九江可达长江上下游,往北经瑞昌可通武汉,西经武宁、修水可入湖南,向南经永修可抵南昌;是军事战略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斗争中,还是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在这块红土地上实践理想、抛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威武雄壮的史诗,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正因为如此,德安这个面积仅为995.5平方公里[1]p24的赣北小县,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地位,曾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一、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场

1926年7月9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正式开始。这次北伐,与前几次以江西为出师主攻方向不同,采取的是先集中兵力进攻两湖的战略。9月初,在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北伐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后,随即挥师入赣作战。9月10日,在胜利攻下武昌城后,北伐军第七军在军长李宗仁的率领下,经由大冶、阳新间道插入赣北,并于是月下旬在瑞昌王家铺、武宁箬溪一带与孙传芳的第四师谢鸿勋部展开激战,歼灭其一个主力旅。

箬溪战斗后,第七军乘胜分3路向德安进发:一路进德安白水街,经磨溪向县城挺进;一路由永修泡桐树,靠近九仙岭;一路由永修入德安木环垄。在此之前,中共德安支部遵照江西地委的指示,派共产党员杨丕显、冷绪洪、陈太康等前往箬溪与第七军政治部取得了联系,并担任向导。是时,德安守敌为孙传芳的第一混成旅陈光祖部、第二十四混成旅李俊义部和浙军卢香亭部段承泽旅,共约3万多人,由卢香亭指挥。

10月2日早晨,北伐军大部抵达德安木环垄徐家河。3日上午9时,第七军第一旅、第二旅在九仙岭与敌卢香亭、李俊义部遭遇,并展开激战。午后,陆续赶到的第七军后继部队各旅向白果树至骆驼山、鲤鱼山一带猛攻,肃清了九仙岭北面之敌,并向九仙岭进迫。下午3时许,第七军左翼陈均团经过惨烈肉搏战,突破敌右翼防线,攻占了德安铁路大桥,随后沿铁路向九仙岭方向猛攻。下午6时,在北伐军两边夹击下,卢香亭部不支,九仙岭被攻下,敌全线溃退。当晚,第七军从大西门和北门攻进县城。李宗仁回忆说:“其枪声的密集、炮火的猛烈,有过于贺胜桥之役。”是役,击毙和俘虏孙军1000余人,另有数百敌兵在溃退时坠博阳河淹死,卢香亭、李俊义两部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北伐军亦伤亡1000余人。[2]P25

德安的攻克,对孙传芳的联军是一次沉重打击,在其士兵中引起了极大混乱。北伐军在德安拆毁铁路,割断电线,使联军九江至南昌间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中断,其所需物资不得不改由鄱阳湖转运南昌。与此同时,九江也陷入一片慌乱之中,英国军舰格那脱号开往九江,名曰“保护”英租界外侨。孙传芳的作战计划被完全打乱,不得不停止进攻武昌、切断粤汉铁路的军事行动,迅速从乐化、涂家埠和九江抽调卢香亭、颜景宗两部增援德安,并急令进入阳新、大冶的陈调元部进入瑞昌,以侧击第七军后路。为避免孤军作战,第七军于10月5日主动退出德安,向武宁转移。[3]P23

二、南昌起义军的集结地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派遣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赴九江,准备组织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的一部分力量,联合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重回广东,以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7月20日,因发现张发奎已经站在汪精卫一边,李立三等立即决定抛弃依赖张发奎的计划,提议独立发动反对南京和武汉的国民党政府的军事行动,即南昌起义。

7月24日,张发奎秉承汪精卫的旨意,通知叶挺、贺龙:把所辖部队集中到德安,叶、贺本人立即到庐山参加军事会议。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得悉军事会议将要“清共”的内情后,专程从庐山赶到九江面晤叶挺。随即,叶挺、贺龙、叶剑英等在甘棠湖的一条小船上商定:叶、贺不去庐山会议;叶挺率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贺龙率第二十军分别于25日和26日乘火车,经过德安开往南昌。至于也准备参加起义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由于师长李汉魂不倾向革命,不能过早行动,乃确定由聂荣臻负责联络,待起义发动后再赶赴南昌。[4]P2—3

7月27日,周恩来、李立三等从庐山牯岭步行下山到德安,由德安坐火车到南昌。[5]P126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指挥下,北伐军两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1日中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聂荣臻乘火车至马回岭通知周士第等起义,将部队带往南昌集结。周士第等随即下令并率领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七十四团的重机枪连及第七十五团赶往南昌,部队至德安万家垄与邹家垅一带时,张发奎、李汉魂闻讯带着卫队营五、六百人乘火车赶来堵截。当他们追赶到邹家垅时,起义的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等部队正向德安行进,这时起义部队担任后卫的是第七十三团第一营,营长共产党员符克振立即向聂荣臻报告,在聂下达回击的命令后,第七十三团的后卫部队立即对张发奎、李汉魂所乘火车进行猛烈射击。张、李二人跳车步行逃回九江。这时,火车仍然继续前进,通过了博阳河铁路大桥,驶进了德安火车站。火车进站后刚停住,即被起义的第七十五团部队所包围,周士第根据聂荣臻指示,将张、李的卫队营全部缴械,这个卫队营全是清一色的手提机关枪。经过对卫队营的官兵进行教育后,有部分下级军官和士兵也参加了起义部队。起义的第二十五师(除第七十五团、七十四团之一部连夜乘火车开往南昌外)第七十三团当天晚上即在德安县城宿营,次日(2日)赶往南昌集结。[2]P57—58

南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德安后,中共德安县委成员杨超、何奎光、袁亚梅、扶国权等组织宣传队深入农村,宣传起义的伟大意义,到处张贴“欢迎起义军”“打倒蒋介石”“打倒汪精卫”“工农兵学商团结起来,坚持斗争,举行武装起义”等标语,积极声援起义。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县城组织人员为起义路过部队作好膳宿、粮秣供给等工作。

德安对南昌起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起义的领导者和很多起义部队通过德安的南浔铁路中转,向目的地南昌集结,从而保证了起义的顺利进行;此外,还积极声援了起义,为过路的起义军提供了后勤保障。

三、毛泽东等多次重点提及的地方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书中指出:“以江西论,赣北之德安、修水、铜鼓尚有相当基础;赣西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党和赤卫队的势力是依然存在的;赣南的希望更大,吉安、永丰、兴国等县的红军第二第四团有日益发展之势;方志敏的红军并未消灭。”[6]P105这是1929年4月5日,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就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给中央的信中指出的理由,他对当时革命形势是比较乐观的,对江西各地的革命力量也是比较关注的。

1929年9月1日,陈毅在上海代表红四军前委向中共中央提交的《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括报告》指出:“在本年四月,蒋桂战争爆发,四军是期由闽西推进至赣南兴国、宁都、赣县、信丰等县,群众斗争大大的发展,同时赣西南宁冈井冈山一带有群众割据及红军组织,赣北德安一带亦有红军活动,赣东有方志敏部,赣南则有红军二、四团。”[7]P31

毛泽东和陈毅都是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他们革命活动的区域包括湘赣、赣南、湘南、湘东等地,并不曾在赣北进行革命活动。但为什么他们在给党中央的工作汇报中,共同重点提及一个自己不熟悉甚至可能从未到过的德安县,且排在秋收起义策源地修水县前面呢?背后有哪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呢?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与毛泽东等领导的信息来源相关,他们主要是通过江西省委的各种工作报告及其与党中央的各种信件等,其中经常会提到德安,介绍党组织工作、工农运动、军事斗争等。

江西省委于1927年9月26日在《关于江西准备秋暴情形致中央信》中提到:“此间尽可能地准备秋暴,赣西之永新、安福等县,赣北之星子、德安等县,赣东之弋阳、余干以及临川等地均已派人前往切实进行或可得到相当效果。”[8]P7110月21日,在《江西省委给长江局的报告》中介绍:“德安农军曾与三军发生关系冲突,首先胜利,因寡不敌众,迄今不知退至何处?”[8]P7612月12日的《江西工作计划》指出:“九月底德安农民群众进攻县城,政府开兵一连……德安、修水、余干等亦马上可以成立县委。”[8]P80—811929年5月4日《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军事工作的报告(节录)》中强调:“分散的办法是将枪分散德安九江附近各区,计黄老门二十枝,白西十枝,小阳铺十四枝,□□一枝,马拉□枪一枝,德安长枪八枝,短枪一枝,其余的坏枪均已埋藏。”[8]P144

其次,与德安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德安地处南浔铁路中段,南连南昌,北接九江,交通便利,地势险要。因此,德安的革命动态会及时被省委掌握,且占领德安对控制南浔铁路进而争取整个江西都意义极大。我们发现,江西省委的各种报告中经常会提到南浔铁路,可见其重要之所在。

1927年12月12日的《江西工作计划》指出:“南浔铁路为江西最重要产业,应当马上恢复,并发展各站党支部……南浔路各县,如九江、星子、德安、永修等处农民须与南浔路工人亲密联合,继续不断举行游击战争,破坏铁路,断绝交通。”[8]P79—801928年2月9日,《江西全省总暴动的准备工作计划(节录)》提到:“南浔路区是全省政治的中心区域,反动的统治势力较为雄厚,这个区的暴动必须在全省总暴动的局面将次形成,敌人手慌脚乱不能应付之时,才能爆发暴动,对敌人最后的一击,将敌人的统治全部推翻。如果作过早的暴动,敌人必以全力来镇压,结果不但本区暴动失败,而且影响全省总暴动非常之大。”[8]P1021929年3月27日的《中央给江西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党对于中心工作,因主观力量的十分脆弱,只应抓住中心的中心,即是:南昌,九江,吉安,景德镇,乐平,南浔铁路六个中心区域。同时在这六个区域,又必须拿住中心的对象:即是……南浔路以九江,德安,牛行,涂家埠四大站为中心。”[9]P87

由于南浔铁路对整个江西革命形势的极端重要性,加上江西的各种文件经常介绍德安的情况,因而毛泽东等对它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中央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信息汇总后,又能进一步对德安的革命工作给予指示。

四、赣北岷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1925年11月,赣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德安支部成立。1927年3月,中共德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产生德安县委。9月中旬,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和江西省委“秋暴计划”,县委组织铁石山暴动,4000多农军攻占了德安县城。它不仅在赣北,而且在全省率先点燃了农民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为赣北建立人民的武装力量奠定了基础。12月26日,在赣北特委的领导下,以德安农军和星子暴动武装力量为基础,会同瑞昌、九江县部分力量,在德安朱家垅组建了赣北工农游击队,揭开了赣北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

在江西省委和赣北特委的领导下,德安县委紧紧依靠赣北工农游击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党的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1928年6月,全县有党员600余人,建立了以彭山、岷山为根据地的大片苏区,建立了4个区委,普遍成立了赤卫队,扩大了游击区,成立了德安县农民代表会(苏维埃政权),苏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开始形成了农村武装割据的局面。1928年7月8日,在《江西工作近况——综合性报告(节录)》中,提到“南浔路上德安县农村的斗争也较烈,在德安的大部乡村差不多全都是在我们势力范围之下,虽无苏维埃之组织,却差不多与割据相等”[8]P116。到1929年6月,德安苏区与邻县已经联成一片,德安成为赣北革命活动的中心区域。9月至12月,国民党军队纠集地方武装靖卫团,多次围攻岷山、彭山根据地,对苏区实行残酷的“清乡”“围剿”,赣北工农游击队和德安赤卫队紧密配合,狠狠打击了进犯的敌人,保卫了苏区。

1930年2月,中央特派员子修和江西省委委员杨振林到德安巡视工作,召开了中共德安第五次党代会。同时,根据中共长江局的指示,在德安田家河将赣北工农游击队500人改编为红五纵队第九支队,并将德安县200余人的赤卫队编入红军,县委所辖的各区委又相继成立了赤卫队。党组织也有了更大的发展,全县有5个区委,2个特支,1个直属支部,党员900余人。4月6日,选举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辖5个区苏维埃政府,40个乡苏维埃政府。苏区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人口58000余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10]P129子修在《赣北工作报告》中指出:“德安可说是只有县城还在反动统治手里,乡下完全在我们手里。”[8]P205“整个赣北的党是直属九江中心县委的指导之下的,除德安县已成立县委外,其余如瑞昌县、星子县,都还是中心县委下的一个区委的组织。”[8]P210

4月下旬,子修和杨振林遵照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在德安田家河召开了赣北党、团联席会议,成立了赣北行动委员会,决定5月9日以德安为中心进行暴动。根据会议决定,组织了德安的红军和农民共1.8万人,举行了“五一”示威游行。5月9日,近两万军民从彭山、夏家铺等地出发,准备打进县城重新宣布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因贻误战机,攻城未可,但毁坏了南浔铁路间桥梁、路轨、电讯设施,切断了交通,给九江国民党政权以沉重的打击,震惊了南京国民政府。此后,苏区人民革命斗争蓬勃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德安苏区的发展,也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湘鄂赣苏区。1930年7月和11月,以德安为中心的赣北苏区1000多名红军战士,奉命参加了保卫湘鄂赣苏区的战斗。另外,还牵制了国民党的部分兵力,为中央苏区夺取反“围剿”的胜利,巩固中央苏区赢得了时间。[11]P8

德安是赣北革命斗争的发源地,是江西省委和赣北特委领导的岷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赣北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积极策应湘鄂赣根据地、中央苏区,为打破国民党“围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抗战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万家岭大捷的发生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大片国土沦陷,处于军事、政治中心的武汉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攻占的重要目标。万家岭大捷就是武汉保卫战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战役。

日军为了进攻武汉,在赣北投入了4个师团、一个旅团和一部分海军陆战队的兵力,还有80余艘舰艇和大量的飞机,由第十一军团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指挥,妄图突破南浔线,先下南昌,西取长沙,截断粤汉线,对武汉进行大包围。而国民政府在赣北布置了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的部队和第九战区司令官陈诚的部队,其中南浔铁路一带和南昌市郊,集结了十几个军、40多个师的兵力,由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薛岳指挥。

1938年6月21日,日军开始进犯赣北,沿途受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数路日军中途受阻,打乱了战略部署。冈村宁次改变战术,以一部分兵力牵制南浔铁路正面的中国军队,主力从侧面和背后迂回包围驻德安的中国军队。

9月28日,第一○六师团的日军先头部队窜至万家岭,企图攻破中国军队蜈蚣山和杨梅山的防线,切断德安守军的后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九十师激烈抵抗,消灭了日军进犯的两个中队。冈村宁次又命令第二十七师团东援第一○六师团,当日军窜至德安西部白水街的要隘麒麟峰下时,遭到中国军队的奋勇迎击,日军铃木联队大半被歼。日军派兵增援,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疯狂进攻,并施放大量毒气,守卫麒麟峰的中国军人大多壮烈牺牲,阵地失守。是夜,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二师奉命分三路反攻,中国军队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多次发起冲锋,终于收复了麒麟峰,阻止了向武汉进犯的日军。这次战斗重挫日军,日军伤亡7500多人,并缴获了大量日军军用物资。

然而,日军并不甘心失败。9月30日,集结了第一○六师团部全部兵力和第一○一师团部分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万家岭一带数十公里设防的中国军队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中国军队或凭险阻击,或迂回穿插,将进攻的日军分割成几块,围而歼之。但是,日军占据了张古山及其周围山头,对中国军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此,国民革命军两个旅绕张古山侧面向背溪街日军阵地进攻,截断了日军与第一○六师团司令部的联系。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师向占据制高点的日军发起猛攻,几经白刃相接,中国军队攻占了张古山,切断了日军的退路。10月9日,日军的主力已全部被压在南田铺和刘鞔鼓之间方圆仅3—4平方公里的山沟里,中国军队全面出击,在万家岭一带展开了对日军的围歼战。在日军第一○六师团司令部地,中国军队与日军拼刺刀,消灭日军千余名,日军师团长松浦率残部逃窜,经石堡山又被中国军队第六十六军第一五九师截击。松浦只身逃脱,余部被全歼。10月10日,万家岭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经10昼夜,全歼日军4个联队,15000余人。

万家岭大捷取得了江西境内抗日战争的最大胜利,也是日军侵犯江南的最大一次惨败,震惊国内外。新四军军长叶挺贺电称:“欣悉南浔大捷,尽歼丑类,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12]P90这次胜利再一次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志。

六、杨超烈士的革命精神与风范光照千秋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德安人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和重大的牺牲。据统计,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全县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627位,而当时德安只有6万多人口,相当于100个人中,就有1人为革命牺牲。[1]840江西早期著名共产党员、德安县委首任书记杨超烈士,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

杨超(1904~1927),字天真,号北海,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襁褓中随父迁居德安县木环垅孙家榨。1918年就读德安沈毅小学高等班。1921年带着“中国地大物博,为何不富强,盖因未得改革之道,我当竭力为此奋斗”的愿望,考入南昌心远中学就读,并与袁玉冰、黄道、方志敏等一起组织了江西最早的革命团体——改造社。1923年4月,被学校以“学潮中滋事分子”的罪名开除。9月,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在南京出版的《新江西》第6期上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大路——革命》一文,指出:“所谓教育救国、文化救国、实业救国以至基督教徒们所谓人格救国,都是空话,都不足以救目前的中国……事势既然已经这样危急,我们如果还采取一种缓进手段,恐怕我们还没有动手而中国早已要沦亡了……现在唯一的急图,不是静坐空谈,而是要立起脚来,伸开拳头,大踏步地向前干去。干!干!干!”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以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身份,勇敢地站在斗争前列。斗争中,他结识了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等,并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杨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北大读书期间,参加工人和学生运动,并利用假期回德安进行革命活动。

1926年夏,为迎接北伐军,杨超根据党的指示返回江西,任中共江西地方委员会委员。7月,回德安恢复遭军阀破坏的党组织,任德安党支部书记。随后发动群众,两度接应北伐军攻打县城。12月,中共德安县委成立,当选为书记,并先后领导建立了县工、青、妇、农等群众革命团体和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等革命武装。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领导德安人民展开不屈不挠的反蒋斗争,斗倒了反动县长萧文楼。7月,出席中共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委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不惧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毅然率领德安农军开展武装斗争,并一度调集数千农民进城包围县公署。10月,奉党组织之命到河南开展工作。12月23日,经武汉回赣时,不幸在九江招商码头被捕。当天押至德安监牢关了一夜,随即押往国民党南昌卫戌司令部军法处。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杨超宁死不屈。12月27日午后4时,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的反动当局将杨超和袁玉冰、王环心、谢率真等其他三位江西著名共产党人一起枪杀于南昌德胜门外下沙窝。[13]P269临刑前,杨超慷慨激昂、坚贞不屈,高声朗诵:“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14]P10—11这首就义诗,充分体现了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杨超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2岁。这以后的80多年来,杨超的献身精神、革命风范和他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德安县作为革命老区,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孙自诚.德安县志[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中共德安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德安人民革命史[M],2003.

[3]陈立明.北伐战争中的江西战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4]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5]中共九江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九江人民革命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陈毅.陈毅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8]中共九江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赣北岷山根据地党史资料征编协作组.赣北岷山根据地[Z].1998.

[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德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德安文史资料(第2辑)[Z],1988.

[11]傅伯言.可爱的家乡——德安县[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德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德安县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Z],1985.

[13]胡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1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4]萧三.革命烈士诗抄(上)[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责任编辑 潘 瑀

推荐访问:德安 史上 试论 中国革命 地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