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精神科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党建述职报告 时间:2023-06-20 19:00:36

[摘要]目的 研究精神科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并出院患者病历258例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多为女性且多为小学、中学文化程度;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器官性精神障碍逐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躯体疾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多采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精神科老年患者。 结论 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需考虑躯体疾病、精神科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关键词]精神科;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7-73-03

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两种老年精神病,老年患者出现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10%[1]。据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患者出现中老年痴呆症发病率已经达到6%,并以每年增加1.4%的速度快速增长;80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老年精神病的发病率超过30%[2]。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发病率,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开始住院,精神科老年患者存在病情复杂多变、多种疾病并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的特点[3]。为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我院对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并出院患者病历258例,患者年龄≥60岁;其中2009年67例,2010年89例,2011年102例。患者均符合精神科疾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2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整理,归纳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文化程度以及病情诊断状况、并发症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住院情况、病种发展状况、合并躯体病症、用药和死亡情况等[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老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01.58±14.76)个月,患者最长病程时间为731个月;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98.64±18.96)d,患者最长住院时间为2353 d。患者治疗周期较长,且反复住院。3个年份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和2010年、2010年和2011年患者的平均病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和2010年、2010年和2011年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和2010年、2010年和2011年患者的住院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病情诊断

每年出现最多的病种为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器官性精神障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合并躯体疾病

2009年躯体疾病患者56例,其中高血压24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6例,胆结石和脑梗死各4例;2010年躯体疾病患者84例,其中有高血压37例,冠心病21例,糖尿病18例,胆结石4例,脑梗死2例;2011年躯体疾病患者124例,其中有高血压53例,冠心病31例,糖尿病25例,胆结石9例,脑梗死6例。

2.5 死亡病例

死亡患者为4例,均为长期卧床患者,其中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其他2例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死亡诊断: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过敏性哮喘,1例猝死。

2.6 用药

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为氟哌啶醇且多为肌内注射,应用奋乃静次数逐渐下降,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除奎硫平使用较大剂量,其他药物均采用中小剂量;米氮平和文拉法辛的应用逐年上升,氟西汀应用逐年下降;多采用丙戊酸盐作为情绪稳定剂,且应用逐年增加;采用丁螺环酮做抗焦虑药的次数也在逐年上升。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生理机能改变、社会生活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易抑郁、伤感,老年患者活动脆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受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影响,极易形成精神及躯体障碍,造成社会、家庭的隐患因素增多,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精神科住院老年患者受到疾病的困扰和治疗药物的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都会产生消极悲观心理,且患者入院时对陌生的环境会存在抵触、焦虑、孤独感觉,特别是药物治疗情况不明的状况下,患者极易失去生活信心[5-6]。高血压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较多,属于亚急性发病,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焦虑、严重的头晕头痛、悲观忧郁、恐惧死亡及住宿增多等症状。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主要与心理因素、缺乏维生素、微血管病变及代谢功能障碍等相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疲乏等神经衰弱综合征,焦虑抑郁,出现幻视和意识障碍等。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精神科老年患者多以女性为主,患者多为文盲、小学文化程度,有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AD以及抑郁症患者,女性比男性患者多[7],可能和女性寿命长、生理基础、处理应激以及思维模式等方面有关[8]。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是老年精神科常见的多发病[9],虽然器官性精神障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依然是老年患者高住院率的病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结石是主要的合并躯体疾病;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因长期卧床诱发的并发症引发[10]。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第1代药物氟哌啶醇依然具有较高的应用率,不过多用作肌内注射,可对幻觉、兴奋状态等进行有效控制。奋乃静虽然是常用药,且作用谱广,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依然呈现出使用次数下降趋势。老年患者主要应用第2代药物治疗,多采用中小剂量。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衰减,血浓度和敏感度增加,影响了精神药物的代谢作用,老年患者肾、肝功能降低,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老年期白蛋白等含量下降降低了血液中的药物结合部分,增强了药效不良反应,可能很小的剂量也会造成老年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现象,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治疗,首要考虑因素为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曹玲珍,夏娟静.老年精神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51-652.

[2] 姜荣环,刘朝忠,吕秋云,等.综合医院老年和成年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特点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820-824.

[3] 梁勇.奥氮平片在老年精神科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1):11-12.

[4] 孙莉,谢鸿涛,王祖承.老年精神科门诊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3):140-142.

推荐访问:临床 老年 患者 精神科 特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