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北京市低碳社区建设情况综述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05 10:36:13

摘要:指出了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载体,而社区低碳化是实现城市低碳化的关键所在。总结归纳了目前北京市社区发展现状以及低碳社区建设和试点情况,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建设低碳社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社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152-02

1 引言

低碳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1]的主要目标,大幅度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5%。通过低碳试验试点,推动开展1000个左右低碳社区试点,组织创建100个国家低碳示范社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研究成果,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社区个人生活行为导致的碳排放在排放总量中的比例会逐步升高。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的经济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未来社区个人生活行为所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所占的比重还会有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生活行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开展低碳社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抓手,积极营造低碳、绿色的社会氛围,正确引导个人低碳生活行为,为实现减排承诺,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减排目标夯实基础。

2 低碳社区的边界及定义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人们生活、居住、消费的主要场所,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载体,社区低碳化是实现城市低碳化的关键所在。低碳社区的概念正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建设低碳社区,是推进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根据北京市质监局发布的《低碳社区评价技术导则》(报批稿)[2](以下简称:“导则”),社区的边界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所辖的居民居住区。

碳排放是社区居民因生活而消费的能源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及外购电力和热力生产导致的间接排放。根据《导则》,低碳社区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对居住建筑进行节能设计或改造,建设环境友好的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和社区治理模式等活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

3 北京市社区发展现状

根据《2014年北京市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3]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16个区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行政区14个、县2个);街乡镇行政区划单位329个[其中街道147个、镇144个、乡38个(含5个民族乡)],村居委会单位6869个(其中行政村3937个,社区居委会2932个)。社区规模基本为1000~3000户。

北京市社区建设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初,从社区服务起步,逐渐地发展到了全面的社区建设。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11月到2004年底。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23号文件[4]明确了社区建设的重点是社区体制创新,强调今后的社区建设要发挥社区自治能力,要成立社区居委会,把社区居委会改造成为一个自治组织。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初至今。2005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和谐社区建设[5];2005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若干意见》[6],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和谐社区的任务,开展更加自觉而全面深入的社区建设工作。

2009年以来,按照北京市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市扎实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基本实现了城市社区建设规范化,并提出要建立“六型社区”,即创建“干净社区、安全社区、服务社区、规范社区、健康社区、文化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更美好,同年年底,全市13个区(县)城乡结合部地区的668个村庄普遍开展社区化服务管理试点。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区建设新格局,表现在:创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以体制改革和创新试点为动力,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改进社区服务方式方法,增强了城乡社区的自治和服务功能;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人员为骨干,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队伍。首都社区建设使得社区居民大量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4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为更好地推进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起草编制了《低碳社区评价技术导则》,该标准已通過专家评审进入报批阶段。

《导则》编制课题组充分吸收、借鉴具有代表性的国外低碳社区建设发展情况,立足于北京市社区发展的现状及相关政策方针,从社区居民碳排放水平、社区能源使用、社区水资源利用、社区建筑、社区固体废弃物处理、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社区公众参与、社区治理8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北京市不同类型社区的低碳发展。

通过低碳社区评价标准的规范,帮助社区了解其建设现状与目标差距。该《导则》作为北京市低碳社区评价的唯一标准,将对北京市低碳社区试点单位的申报、审核和社区低碳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5 北京市低碳社区建设和试点情况

北京市是国内最早开展低碳建设的城市之一,在低碳社区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2014年2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下发《关于组织申报低碳社区试点建设的通知》[7]。2014年2月28日,北京市发改委组织召开了低碳社区试点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对各申报试点的社区进行评审。2014年6月4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首批入选低碳社区试点的名单,并持续推进第二批试点单位的评选工作。

北京市在低碳社区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宣传、示范活动,向市民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普及低碳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减排科学知识普及。建设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场所设立专门展区,面向公众开展节能减排科普教育。

(2)鼓励市民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基础性低碳技术创新活动。依托节能低碳创新服务平台,面向社区、家庭等主体,组织“节能减排科技需求调研”系列活动。在社区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系列活动。

(3)鼓励社区居民、青少年、环保志愿者等广泛参与低碳宣传活动,公开评选了一批节能减排知识传播和教育基地、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基地。

(4)深化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收集活动。普及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的分类知识,逐步规范分类标准,统一垃圾分类投放标识系统;丰富社区生活垃圾收集模式,鼓励居民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行为;在有条件的社区鼓励安装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

6 结语

北京市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将通过低碳社区的创建,加快形成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效模式,在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控制城乡居民生活领域温室气体排放过快增长。北京市也将继续切实发挥低碳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标准化组织管理能力,提出加快构建技术创新引领、精细管理推动、行为规范支撑的三位一体“内涵减碳”模式,积极探索大型城市低碳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EB/OL].[2016.10.27].http://.cn/GB/40557/42475/3263993.html.

[6]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若干意见[EB/OL].[2005.08.30].http://wk.baidu.com/view/63ac1c946bec0975f465e2f5.

[7]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低碳社区试点建设的通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EB/OL].[2014.06.04].http:///zwxx/tztg/201406/t9777778.htm.

推荐访问:北京市 综述 社区建设 情况 低碳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