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走在国际化路途上的中国春节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25 10:18:00

(一)

在现代,每年春节向我们发出的最强烈、最立体的信号是春运,或者说中国现代春节就是从春运而震撼开场的,它是中国人春节情怀的第一轮集体迸发。马年春节的春运,持续40天,36.23亿人次的“全球最大人口迁徙”,形成了视觉壮观的奇景。1万个航班、5000列火车、无数辆汽车不停地运转,虽然中国铁路、公路和航空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发展,中国政府把解决春运当做解决问题的努力已达到极致,但终究跟不上返乡人口增加的速度,飞机延误、火车一票难求、售票网络崩盘……但任何理由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

人们抱怨着、愤怒着,开始了欢喜与痛苦交织的漫长旅程。其实中国人在这个特定时刻的强烈诉求是十分朴素的:“我必须回家过年,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从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中领悟着春节之于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意义。而其他国家没有中国这样的历史和现实,他们很难读懂中国春运,所以,他们年复一年地围观着,并且困惑着。

中国现代春节的第二个宏大的景观是春晚。这个由传统春节“除夕守岁”传承和演变而来的新的年俗,与春运一样规模庞大,令人震撼:7.5亿人在同一时间,观看同一台节目。面对着这个世界最大的舞台,面对一大批一流艺术家长达半年的反复论证,长达半年的精心编排而形成的一台晚会,大多数人也许并不买账。春晚的第一个初衷是要照顾“大多数的人”,照顾而又照顾不好多得不能再多的层次和意见,这个悖论是对春晚的巨大挑战,也是它的真正魅力所在。人们恣意地欣赏着、嘲讽着、吐槽着,拿艺术家和中央电视台开涮,但是等到第二年春晚开场,每一个家庭仍旧会分秒不差地坐到电视机前。因为春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春节中一个约定俗成的组成部分。

尽管春晚是传统春节的一个新的形式,它是倒退一个世纪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但春节依旧“那么中国”。前一时期,不少专家,包括我自己,强烈呼吁动用国家力量来保卫春节的传统,而实际上,对春节最强有力的保护就存在于民间,因为春节的情怀早已融人中国人的文化血液里,世界上不存在吞噬春节的文化力量。外部元素撞上春节,它被“春节化”的程度总是远远大于春节本身的“異化”。比如电视撞上中国春节,它没能战胜我们的除夕团圆饭,相反,它被春节所俘获,搞出了绝对中国特色的春晚。这是一个嘈杂而又充满活力的年代,我们也遭遇到一个嘈杂而充满活力的春节。

中国现代春节的第三个宏大景规是中国春节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笫一层次的问题是,哪里有华人,哪里肯定就有春节。美国的唐人街过春节,英国的华人区也过春节,澳大利亚、南非的偏僻小镇,哪怕只有一户中国人,他们也会过春节。这源自于一种他们对风雨故园的记挂和思念,对种族的永远忠诚。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是,近年来,春节正走出国门,走出各地华人的家门,具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性。伦敦市长出席华人春节活动,点亮中国红灯笼。巴黎市长亲自主持在市政府门前举行的春节庆典,为彩龙点睛并在爱丽舍宫举行春节招待会。巴西在林则徐广场燃放50万发爆竹。比利时入学会买一张“福”字倒着贴。欧洲各国元首纷纷向华人拜年。美国年年都在春节前发行农历生肖邮票。2014年在伦敦的春节庆典是亚洲举办的最大的庆祝活动,有数以万计的公众云集伦敦市中心,花车游行、舞蹈、舞龙舞狮各种中国传统元素集中呈现,晚上6点燃放烟花庆祝新年。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骄傲地说:“伦敦是欧洲庆祝马年最好的地方。”我们甚至把中国春节庙会搬到了赫尔辛基,参加庙会的除中国人之外,许多是金发碧眼的芬兰人这里还没有说到东北亚、东南亚汉语文化圈里的中国春节。

中国传统春节在世界蔓延的速度日益加快,规模越来越宏大,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对春节文化的自信。由此,我们现在可以发出这样的叩问:春节,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能否成为世界的节日?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这种文化理想,第一,我们有庞大的华人群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我们的节日文化;第二,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力量将有条件创造出对世界具有非凡影响的吸引力;第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样化,使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越来越开放;第四,中国春节所蕴含的“和合为贵”“以人为本”“家庭团圆”“家国情怀”“和谐共处”等价值观可以为国外各界民众所接受。

(二)

我们以上所谈的是中国春节文化在现代条件下所形成的新的民俗。有了这些国家层面,乃至世界层面的规模化的新民俗的膨胀和支撑,再加之全国各个不同的地域、各个不同民族千姿百态的传统年俗的集体呈现,千门万户阖家团聚的浓浓深情;寺庙里袅袅不息的香火;庙会上那年复一年的春节文化的集体重温……构成了21世纪中国春节的宏丽画卷,传统而现代,多元而统一,五光十色而又层次分明。

面对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向春节发出一个问询:为了什么,你这般地传延不息?

首先,春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贯通力。一个起源于天文历法,巩固于信仰祭祀的春节,从三皇五帝传说时代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即使从汉武帝于公元104年颁布《太初历》,确定正月初一为新年计算,也有两千一百年的岁月。它久远而深刻地涵养了几乎所有的中华民族和全体国民,它是如此博大丰富,装载着我们民族的文明历史、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生命感悟、宗教哲学、族群标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胎记。春节在古今所有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种植了一颗文化的种子,每年都必萌生出蓬勃的枝桠。

其次,春节是一种纯精神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这个民族对共同遵奉的文化的深切体认,最终以共有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式统领着一切,并内化为民俗,渗透到所有人的心灵里,成为民族的血脉和基因。如果说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形式来具体承载和传扬这种精神,那么非春节莫属。因为春节是这种精神需要的产物,它因精神的需要而产生,它因精神的需要而绵延赓续,这与物质和金钱几乎无关。那么,在当前,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是什么?或者说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是什么?这需要国家来回答。但我知道有一种东西,不能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那就是金钱。金钱是一种社会需要,金钱带给人物质的需求,但金钱崇拜也带给我们信仰缺失、道德坍塌,带给人腐朽、贪婪,乃至仇恨,这与春节团结和谐、公平正义、万民同乐的价值诉求格格不入。春节就是我们自己的家、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这一切远远超出乡愁和怀旧的含义,它其实是在提示:一个民族渗透在心灵中的传统,一种穿透精神深处的根,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一样,它们是历史的证据、文化的根脉、情感的归依、精神的家园……

再次,在当代,如果我们对传统春节进行理性的审视,我们会发现,它已经更多地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和载体。民族文化通过它传承和延续,民族记忆通过它传递和加强,民族情感通过它凝聚和维系,民族个性通过它锤炼和固化,民族精神通过它培育和弘扬,民族形象通过它壮大和张扬。春节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因子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灵,彰显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领域,使整个民族在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的中华文化的大洗礼中,牢牢记住我是一个中国人,从而增加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相反,失去了富含文化记忆和传承的春节,也就失去了得以加强和延续民族品性的熔爐和链条。

(三)

综上所述,我们感到中国春节正日益传统化、日益现代化、日益国际化。第一,对正在经历大规模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的中国人来说,传统价值观在某些方面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尽管大城市很多年轻人庆祝西方的圣诞节,但春节依然保持着最重要的地位,甚至散发出更多传统色彩。中国各地恢复的春节传统仪式越来越多,在春节的一些传统因素逐渐丢失的过程中,其他一些因素却被中国社会重新拾起。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也乐于参与家庭举行的祭拜活动。第二,春节形式的创新人多与现代的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电视、微信、微博,传统和创新以令人吃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春节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2013年在全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94个城市举行了3500多场春节庆祝活动。

其实,春节从古至今都是一个自然流淌和演化的过程,它从来都是与时俱进的,从来没有凝固在某一个历史节点而僵死和固化。那么,我们在这样的情势下,能够做些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中国春节传统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第一,我们面对中国猛烈的社会转型,原有的精神文明架构下的传统文化部分地消亡,乃势所必然。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既要善于创新,也要善于保留,我们应当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传统春节的仪式和元素,使现代春节与传统春节的文化内蕴、文化形式、文化习俗、价值理念更好地融会贯通,从而使我们的春节更具有历史感、神圣感,使我们的春节更具有文化感和民族情感。

第二,为此,我们应当在全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保留几个具有本真性的原生文化特征的传统春节的代表性传承基地,从而为数千年的春节留下几个种源。

因为实现对春节文化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是不现实的,事实上,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浪潮,我们几乎没有能力把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统统地守护着,但我们起码应当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是将其中的文化经典保护住。能否将这些经典保护住,是对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继承能力、传承能力的考验。

对春节这种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最为重要、最为有效、最为关键的,就是保护住若干个春节文化的代表性传承基地,使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特质、千姿百态的春节习俗以活态的方式本真地得以延续和传承。通过这种样板的作用,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永久地去探查经历了数千年沧桑的中国春节文化的永恒魅力。

第三,推动中国春节向联合国申遗,是中国春节文化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个走过遥远的历史纵深的、涵盖和影响了巨大族群和人口的、文化内蕴无限饱满和深刻的、而今正在走向国际和世界的中国传统春节,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无法理解的。

总而言之,春节既像是我们这个民族永远的归宿,又像是在每个人艰苦奋斗历程中准时出现的驿站,抚慰着鼓励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确定着每一个人的文化身份,校正着我们观察这个民族、观察世界的视距,凝聚着我们的文化情感和民族情感,她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这就像是我们的宿命,我们不会因为走得远了就不再回家,也不会因为回家了就不再远行,个人这样,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注定也会这样。

推荐访问:走在 路途 中国 国际化 春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