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创新研究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2-02-23 10:09:35

【摘要】本文的开展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各角度研究,深入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旨在為高职院校培养思想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价值,文章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 日常生活 创新措施

【课题项目】2017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研究”(17S

ZC-35),主持人:吴伟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066-02

前言

现阶段,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改变了原有的发展模式,逐渐朝向专业化方向驶进。如此一来,使得事务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化与科学化。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职责划分过于明确,使得大学生思想引领与情感融入方面普遍存在着“独立”情况,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失以及弱化现象。

因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极大挑战,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愿意接受说教式、灌输式的思想教育方式,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开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和新方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理论依据

国内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批判了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现实,难以将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他这一理念的提出,给我国的教育部门带来了一定启发。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相关理念,让我们切实地意识到教育应该来源于生活并融于生活。另外,李焕明于2004年首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明确指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将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研究人员与相关学者对思想政治生活化的理论依据、研究意义与实行途径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切实研究。尤其近几年来,党中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情况予以了高度重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

2.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单向灌输式教学问题

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依旧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主张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机械化地讲解思想政治教学知识,学生至始至终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位置,不利于学生个体从本质上理解思想政治知识。即便是理解,也是比较片面的,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这一点亟待解决[1]。

2.2 缺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过度地依赖教材内容或者教案模式,并未充分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出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生活化与实际化的相关特征,过于形式化与片面化。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一教学问题进行大胆提问,学生无法切实地掌握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的本质内容,进而不能有效作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当中[2]。

2.3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

多数高校并未完全践行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学生主体地位仍旧未得到充分展现,着实堪忧。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人员在教学当中基本上还是充当主导教学角色,“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素质教育观内容无从体现,填鸭式教学过于明显。最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的教学原则。

另外,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当中,并未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规律,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作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上,缺乏与实际联系,进而使得无法达到合理教学的要求。针对于此,教师人员必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规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情况。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创新研究

3.1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确保教育生活化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指导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教育发展的先行位置上,并结合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决策与方针。对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需要严格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相关内容,有效践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政策要求。主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所学习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可以得到有效拓展,体现出实用性特征。

在教育内容上,教师人员不要过度地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要切实地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尤其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确保教育生活化,摆脱传统思想政治知识的抽象化与理论化。利用理性的辩证方式去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理论知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相关要求。

3.2 改变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与品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品德的形成并不是单单凭借机械式知识的反复累加,需要教师人员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形成个人的真实感悟与体验。这无疑是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人员应该对教育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模式上,教师人员必须及时转变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人员要充分学生个体的学习意愿,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说出自身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不同见解,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辨析。在此过程中,教师人员应该以学生为主,摒弃以往独大的教学地位,充分践行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人员应该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互动,彻底性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难题。另外,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各地区有关部门纷纷将具体的方针政策融入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当中,主动地开展创新教学工作,积累了较多的教学经验。

3.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实现教学日常化创新

可以说,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这一做法有效提高了高校政治教学的实践效果。具体体现在:广大师生基本上形成了思想政治意识,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对我党提出的新思想与新战略表示高度认可,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充满高度信心。综合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持续完善与改进,规避教学方面的不足,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

为此,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构建充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构建方面,本人建议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实现教学日常化创新。学校方面可以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个体可以明确当前的形势,完善自身的思想体系,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夯实基础。

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为了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的形成并不是知识机械地累计叠加,确切地说,它与个体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分不开,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注重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相融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贴近大学生的生活,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大学生身边的案例,结合他们的要求与兴趣来得到他们的关注和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当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形式,教育管理工作者应通过学生的特点寻找新的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王畅.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4.

推荐访问:日常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高校 创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