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鸟类在全球的分布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14 10:19:40

虽然俗语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是鸟类却并不是自由飞越于世界各地,而是每种鸟都有自己的分布范围。世界上的不同地区,也各自有不同的鸟种集合。

人们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鸟类出现,如中国公元前6世纪的《周礼·考工记》中就曾提到“鸲鹆不逾济”,意识到了中国南北方鸟类有所不同。人们把世界鸟类的分布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对其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

这一研究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鸟类学家斯克莱特是这方面的先驱。他在1857年提交给林耐学会一篇论文,文中根据不同鸟类在世界上的分布状态,将全球分成了6个鸟区。当时他用的名字分别是古北区、埃塞俄比亚区、印度区、澳大拉西亚区、新北区和新热带区。动物地理学之父华莱士在斯克莱特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华莱士对动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并不仅限于鸟类,而是把所有已知高等动物的科属进行了总结。他于1876年发表的《动物的地理分布》一书,成为动物地理划分的经典巨著。华莱士将斯克莱特的6个鸟区修订成为6个动物地理区,而其后又有学者不断进行了修订。这6个动物地理区是古北界、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东洋界、澳洲界、新北界和新热带界。这个划分是使用最广泛的一个划分方式。

比较新的划分方式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综合考虑动植物的分布提出的,和最初的6个鸟区的划分大体一致。在综合考虑了动植物的分布后,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分了8个生态区,包括古北界、新北界、非洲热带界、印马界、澳新界、新热带界、大洋界和南极界。这8个生态区相当于在6大动物地理区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大洋界和南极界两个区。

我们从6个生态区的角度来描绘全球鸟类的分布情况,同时对两种生态区的划分地理做简单的比较说明。

古北界候鸟比例大,不少鸟在古北界繁殖,在东洋界、热带界、澳洲界越冬

古北界的范围包括了喜马拉雅山和秦岭一线以北的欧亚大陆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地区,是最大的生态区域,其面积比位居二、三位的新北界和热带界的面积之和还要大。这个区域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地区和干燥地区,在史前时期受到冰期影响比较严重,所以虽然面积辽阔,但是鸟种相对于广大的面积来说,却是比较贫乏的。

与不稳定的气候相关,古北界的候鸟的比例特别大,有不少鸟类在古北界北部繁殖,而在古北界南部、东洋界、热带界乃至澳洲界越冬。

古北界拥有众多的湖泊湿地,与此相应,水鸟比例也相对较大。古北界的很多观鸟胜地就位于候鸟的迁徙路线上或者重要的水禽栖息地。古北界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有一定差异,鸟种的丰富程度也各不相同。

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西伯利亚,在经度上跨了半个地球。这个区域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温带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极地苔原和沼泽湿地。这个区域的气候寒冷,虽然面积辽阔,森林茂密,但是林鸟的种类却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鸟类包括松鸡类等。这一区域的不少鸟类分布都比较广泛,而特有鸟类比较少,比如黑琴鸡的分布几乎遍及整个区域,而柳雷鸟和岩雷鸟不仅分布于这一地区,在北美洲同样可以见到。这一地区的水鸟则比较丰富,辽阔的苔原和湿地是大量水鸟的繁殖地。

欧亚大陆腹地也是个辽阔的区域。这个区域主要是干燥的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也有很多高原和山地。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比较严酷,但是也有少数气候条件很好的地区,特别是一些山麓和湖畔地区。欧亚大陆腹地的鸟种不是特别丰富,但是特色鸟类相对比较多。

北非和阿拉伯的荒漠地区是世界上最干旱贫瘠的地区。这个地区是古北界和热带界的过渡地区。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古北界西部和热带界之间的物种交流远不及古北界东部和东洋界之间的物种交流。这个过渡区内的鸟种比较贫乏,不过候鸟从古北界向非洲迁徙的时候要经过这里,在候鸟的迁徙路线上,鸟种还是相当丰富的。

相比之下,东亚的气候条件比较好,既不像中亚、西亚和北非那样干燥,也比欧洲和西伯利亚温暖,而在历史上受到冰期的影响也比较小,同时这里和鸟种丰富的东洋界接壤,存在较大的过渡区域,物种的交流比较容易,所以这里是古北界鸟种最丰富的地区。东亚季风区南北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逐渐变化的,并没有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一地区也缺少对物种扩散起到严重阻碍的天然屏障。

虽然通常将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但是有相当多的物种越过了这条界线。鸟类的这种扩散现在仍在进行中,白头鹎原本是南方的常见鸟种,北方并没有分布,但是最近几年,白头鹎在北京已经有了相当的数量。鹰鹃、红翅凤头鹃这样的南方鸟种,在北京也都有不少纪录。河南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接近这条分界线,这里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特有的白冠长尾雉,但同时也以南北鸟类汇集于此而著称,拥有八色鸫、蜂虎这些热带地区的特色鸟种。东亚沿海地区地处候鸟迁徙的重要途径上,因此拥有不少候鸟迁徙的中继站。北戴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在候鸟过境的时候,这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者。

东洋界气候条件最好,最具代表性的鸟是画眉科

东洋界大约相当于WWF分出的印马界,也就是最初6个鸟区中的印度区。东洋界包括印度次大陆、中国南部、中南半岛、马来群岛的部分岛屿以及琉球群岛等地。东洋界和古北界、澳洲界之间有面积较大的过渡区域,这两个过渡区域的物种都很有特色。

东洋界是6个界中面积最小的,但是气候条件却是最好的,大部分地区是温暖湿润的气候。印度次大陆位于东洋界的西部,其动物群和西方的古北界西部和热带界有一些联系。比如白兀鹫、大红鹳在非洲、印度和古北界西南部都能见到,巨鹭分布于非洲和印度。

印度次大陆的自然条件比较多样,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年降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而西北部却是干旱的印度大沙漠。总体来说,印度次大陆比东洋界其他地区要干燥一些,也是东洋界惟一拥有沙漠的地区。印度的主要自然植被是落叶季雨林和热带稀树草原,和非洲的主要生境有些类似。不过印度次大陆的环境是相当多样的,在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是湿润的热带雨林,在喜马拉雅山麓则拥有各种山地森林。

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是东洋界气候最温暖湿润的地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热带雨林。大巽他群岛曾经和马来半岛相连,岛屿的面积很大,所以大陆性很强,岛上物种丰富,且和亚洲大陆上有较多的联系。大巽他群岛以东则是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大陆性骤减,澳洲界的成分大量增加,成为了一个过渡地区。而菲律宾群岛未曾和亚洲相连,位置介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比较偏僻,所以岛屿特征比较明显,鸟种数量不是很丰富,但是特有化比较高,并且拥有凤头鹦鹉和冢雉等澳洲界的鸟类,和马来群岛东部的过渡地区略有些相似,但是还是东洋界的成分占据主导。

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的气候条件大体介于印度次大陆和马来群岛之间,在南部的较干旱地区是热带季雨林,而在较湿润地区则是热带雨林,在北部地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山区则有多种山地植被。由于气候条件非常优越,其鸟种相对于面积来说是相当丰富的。但是东洋界特有科不多,真正意义上的特有科只有和平鸟科等少数小科。其他不少科的鸟类主要分布于东洋界,但往往同时有部分种类可在古北界、热带界或澳洲界见到。东洋界最具代表性的鸟是画眉科。画眉科种类繁多,虽然不是东洋界特有,但是大部分种类都分布于东洋界。而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画眉科成员尤其丰富。雉科的情况类似,分布广泛,但是在东洋界特别是中国西南部种类最为丰富。东洋界的雉类包括很多最美丽的鸟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孔雀。家鸡的祖先原鸡也分布于东洋界。鹎科也是东洋界非常繁盛的科,包括一些东洋界最常见的鸟种。东洋界的一些保护区以鸟种多样著称,比如中国云南的高黎贡山、西双版纳、泰国的考爱、马来西亚的花沙山等。另外一些则是北方鸟类的重要越冬地或者迁徙路径,比如印度的基拉德·加纳国家公园,中国香港的米埔,中国的鄱阳湖、洞庭湖等。

澳洲界鸟类特有化程度高,吸蜜鸟、刺嘴莺和钟鹊为最具代表性鸟类

澳洲界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马来群岛东部诸岛以及太平洋诸岛,有时候也加上南极洲,相当于WWF的澳新界和大洋界两个生态区或者再加上南极界。澳洲界的面积和东洋界比较接近,是面积很小的生态区。澳洲界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澳大利亚大部分是干旱地区,缺少高山,生境比较单一,只是在沿海一带是湿润气候且拥有一些不算很高的山脉。新几内亚以及附近岛屿主要是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又拥有高大宏伟的山系,因此新几内亚的面积虽然只是澳洲大陆的1/10,但是鸟种的丰富性却几乎不相上下。澳洲界的地理位置比较孤立,岛屿众多,所以鸟类的特有化程度很高,特有科的数目仅次于新热带界,另外还有一些科主要分布于澳洲界。

澳洲界最具代表性的特有鸟类有吸蜜鸟类、刺嘴莺类和钟鹊类等。吸蜜鸟类是澳洲界鸟类的最大家族,种类繁多。刺嘴莺类是仅次于吸蜜鸟类的大家族,其生态地位和欧亚大陆的莺类相对应。钟鹊类种类不是很多,但是包括一些澳洲最常见的鸟类。其他澳洲界代表性科和特有科包括鸸鹋科、鹤鸵科、冢雉科、裸鼻鸱科、琴鸟科、鸲鹟科、啸鹟科、细尾鹩莺科、园丁鸟科、极乐鸟科。澳洲界和东洋界存在不少共有鸟类,如扇尾鹟科、王鹟科、蟆口鸱科、八色鸫科、啄花鸟科、绣眼鸟科、山椒鸟科等主要分布于这两个地区。

澳洲界的美丽鸟类特别丰富,新几内亚岛尤其是美丽鸟类的大本营。这些美丽鸟类以鹦鹉类、极乐鸟类、翠鸟类、鸠鸽类等为代表。鹦鹉可分为凤头鹦鹉科和鹦鹉科。凤头鹦鹉科分布基本限于澳洲界,只有少数种类可见于邻近的菲律宾等地。澳洲界的鹦鹉科不仅非常多样化,而且拥有一些特别漂亮的种类,如各种吸蜜鹦鹉。极乐鸟科是澳洲界的特有鸟类,其中一些种类是世界上最美丽奇特的鸟类。新几内亚岛号称是极乐鸟之乡,极乐鸟大部分分布于这里。

翠鸟和鸠鸽类都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鸟类,但是在澳洲界最为多样。笑翠鸟是澳洲的标志鸟类之一,这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翠鸟,以能捕食蛇而著称。仙翡翠是最漂亮的翠鸟之一,拥有长长的尾羽,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岛。鸠鸽类以凤冠鸠和果鸠类最具特色。凤冠鸠类特产于新几内亚,是体形最大的鸠鸽类,头上长有美丽的凤冠。果鸠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有些种类身上的颜色非常多彩。

新西兰和新喀里多尼亚等澳洲以东的太平洋岛屿与大陆分离的时间非常早,因此鸟类更加独特。新西兰和新喀里多尼亚的鸟种并不是很多,但是大多是特有鸟类。几维是新西兰的特产和新西兰的象征,而自成一科的鹭鹤是新喀里多尼亚的特产。澳洲界本身以出产不会飞的鸟而著称,如澳洲和新几内亚出产鸸鹋和鹤鸵,但是新西兰等这几个岛屿不会飞的鸟比例尤其高。几维几乎没有翅膀,鹭鹤的飞行能力很弱,基本上可以算是不会飞行。这些不会飞的鸟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威胁,所以有不少都是濒危鸟种,也有一些已经灭绝。新西兰的恐鸟是已经灭绝的著名鸟类,而新西兰的巨秧鸡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是后来又被重新发现。澳洲地区的观鸟活动和鸟类保护开展得比较好,拥有一些非常好的观鸟胜地。澳州西北部的布鲁姆是最重要的鸻鹬类越冬地。古北界的鸟类飞到澳洲界越冬的并不多,但是鸻鹬类是个例外,每年有大量鸻鹬类从遥远的东北亚飞到这里。澳洲东部昆士兰州的莱明顿国家公园是澳洲特有鸟类的集中地,这里的亚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可以说是澳洲最古老的生境,而每年在这里举办的观鸟竞赛则是澳洲观鸟人的一次盛会。

澳洲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区域被称为华莱士区,因华莱士最先在这里研究得名。这一地区包括印尼东部的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摩鹿加群岛)和努沙登加拉群岛(小巽他群岛)。这个过渡区和东洋界与古北界的过渡区有所不同。东洋界和古北界之间没有天然障碍,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差异使二者分开。而澳洲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区域两侧气候条件相同,自然生境都是优越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这个过渡区域由一些海岛所组成,这些海岛未曾和大陆相连,两边的物种需要跨越这些海面才能进一步扩散。所以这个区域的海岛特征非常明显,虽然从鸟种的成分上看都是澳洲界或东洋界的成分,但是具体鸟种却有很多是这一地区所特有。在华莱士区的不同岛屿上澳洲界和东洋界成分的比重有所不同,不过总体来说澳洲界的成分更为显著,以凤头鹦鹉、吸蜜鹦鹉、冢雉、吸蜜鸟等为特征。一般将这个区域整个归入澳洲界,或者将华莱士区西部的苏拉威西岛等东洋界成分比较多的岛屿归入东洋界,而东洋界成分比较少的东部诸岛归入澳洲界。

太平洋中的斐济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这些比较偏僻的岛屿在六界系统中也属于澳洲界。这些岛屿散布在广袤的太平洋中,大多是在大洋中新生的火山岛和珊瑚岛,是地球上最年轻的生态区域,岛屿面积也不大。所以这里的鸟类的特征一方面是海鸟比例很大而陆地鸟类较少,一方面是陆地鸟类特有性很高,还有一方面则是不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澳洲界的主要地区那样拥有很多古老的鸟种。这里的很多岛屿是海鸟的繁殖地,只有部分岛屿拥有较多的陆地鸟类,而这些陆鸟的祖先都来自遥远的地方。大洋界的岛屿大部分都面积很小,只有斐济群岛和夏威夷群岛的面积较大,这两个地方也拥有太平洋远洋岛屿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群。

斐济群岛是这一带最古老的群岛,和澳大利亚比较接近,拥有较多的鹦鹉、吸蜜鸟、翠鸟、鸠鸽类等澳洲界的典型鸟类。夏威夷群岛位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最北边,其地理位置正好位于太平洋的中央,而其鸟种也明显同时受到太平洋两岸的影响。管舌雀科是夏威夷的特有科,和北方的雀类亲缘关系比较近。管舌雀类非常多样化,有些以种子为食,和典型雀类一样有锥形的嘴;有些则以花蜜为食,有着吸蜜鸟一样的细长的嘴。吸蜜鸟在夏威夷也有分布,它们和长嘴的管舌雀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夏威夷的鸫类属于孤鸫属,这个属的其他成员分布于拉丁美洲,是新热带界的成分。而夏威夷苇莺则显示出了和亚洲的一定联系。在夏威夷群岛纪录有种类繁多的迷鸟,这些迷鸟来自不同地方,但是以来自北方的种类最多。夏威夷群岛纪录有超过30种鸭雁类迷鸟,夏威夷特有的夏威夷黑雁、夏威夷鸭和莱岛鸭很可能就是早期到达的迷鸟的后代。

南极洲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南方的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拥有与澳洲和南美洲有些相似的动物群系。但是在与其他大陆脱离之后,气候逐渐变冷,南极洲最终为冰雪所覆盖,陆地生态系统崩溃。现在的南极洲只有极少数没有被冰雪覆盖的区域拥有不多的陆地生物,而鸟类则全部都是海鸟。由于南极和澳大利亚在历史上有一定联系等方面的原因,有人把南极洲及其附近岛屿划入澳洲界。但是也有人因为南极地区只有海鸟而没有陆地鸟类,所以认为南极不应该属于六大界中的任何一个。帝企鹅是南极的象征,是惟一在南极大陆上越冬的鸟种,也可以说是惟一南极特有的鸟种。而南极附近的很多岛屿则是很多海鸟的繁殖地,不少岛屿上繁殖的鸟类数量非常巨大,比如南乔治亚岛上有数百万只企鹅繁殖。南极地区的海鸟虽然以企鹅为标志,但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鹱形目鸟类,包括了南极地区半数的鸟种。

热带界善奔跑和食种子的鸟类特别丰富,国家公园是观鸟的好地点

热带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阿拉伯半岛南部,是个面积较大的生态区域。热带界的气候比同为热带地区的新热带界和东洋界干燥,气候条件相对要差一些,鸟种的多样性也略逊于新热带界和东洋界,不过热带界仍然是个物种丰富的地区。热带界最具代表的生境是比较开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和热带疏林,与此相适应,非洲善于在陆地奔跑的鸟类和食种子的鸟类特别丰富,而不少鸟类会集结成大规模的鸟群。鸵鸟是不会飞的鸟类,鸨科、珍珠鸡科、蛇鹫科、地犀鸟等都善于在地面活动而很少飞行。织雀科、梅花雀科和维达雀科是非洲食种子的鸟类的代表,种类繁多,其中有些种类有着漂亮的羽毛。其中红嘴奎利亚雀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鸟,经常会结成铺天盖地的大群。

非洲也拥有相当面积的热带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不过热带雨林的鸟种丰富程度不及其他热带雨林地区。非洲雨林地区以色彩艳丽的蕉鹃科为代表性鸟种。热带界拥有很多特有科,包括锤头鹳科、鲸头鹳科、林戴胜科、鼠鸟科、丛鵙科、盔鵙科等,特有科的数量仅次于新热带界和澳洲界。另外有些科虽然分布广泛,但是在非洲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百灵科、沙鸡科、花蜜鸟科、蜂虎科、扇尾莺科等。热带界也是很多古北界候鸟的越冬地,不仅邻近的古北界西部的候鸟大多在这里越冬,少数遥远的古北界东部的候鸟也会来此越冬,比如阿穆尔隼(红脚隼)。马达加斯加岛及附近岛屿很早就和非洲大陆分开,所以岛上的鸟类和非洲大陆有所不同。

和新西兰等与世隔绝的鸟类一样,马达加斯加岛的鸟种并不丰富,但是特有性非常强。马达加斯加岛拥有的特有科比其他任何岛屿都多,包括拟鹑科、地三宝鸟科、鹃三宝鸟科、裸眉鸫科、沟嘴鵙科等。马达加斯加岛虽然大部分鸟类和非洲关系紧密,但是部分鸟种却和亚洲有一定的联系,比如短脚鹎是马达加斯加岛和亚洲共有,但是非洲大陆并不出产。

非洲拥有很多最著名的国家公园,比如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这些国家公园以盛产大型动物著称,但是同时也是观鸟的好地点。这些国家公园不仅鸟类多,而且旅游设施完善,而比较开阔的生境也有利于观鸟。也有些地方本身就是以鸟类闻名的,比如肯尼亚的纳库鲁湖以数量巨大的红鹳群吸引了很多游客。刚果(金)拥有非洲最优秀的雨林保护区,其中维隆加是非洲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保护区,同时又是非洲最大的热带雨林保护区。但是刚果(金)不太适合旅游,所以欣赏非洲热带雨林鸟类的最佳场所仍然是东非国家,如肯尼亚的卡卡麦加、乌干达的布温迪等保护区。

新热带界拥有世界上1/3鸟种,达尔文在此地获得进化论灵感

新热带界包括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其面积略小于新北界和热带界。新热带界的气候条件非常优越,可以和东洋界相比,然而面积要大很多。新热带界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其中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比其他各大洲的热带雨林面积都大很多。而新热带界除了亚马逊雨林之外,还有中美洲热带雨林、大西洋热带雨林等其他热带雨林。安第斯山是新热带界又一处物种丰富的地区。安第斯山纵贯南美洲,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山上有非常多样的山地生境。南美洲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大陆,鸟类在此独立演化,形成了一个物种丰富而独特的地区。北美洲过去也比现在温暖,物种远比现在丰富。而南美洲和北美洲相连之后,两个大陆的鸟类相互交流,在美洲热带地区形成了一个鸟种更为丰富的区域。

在冰河时期,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受到冰川影响,物种大量减少,然而在北美洲南部还保持着热带气候,和南美洲一起构成了现在这个物种非常丰富的新热带界。新热带界气候条件优越而且有独特的生物发展历史,因此这里的鸟种的丰富程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几乎拥有世界上1/3的鸟种,而且物种的特有化也相当高,特有科的数量远超过其他地区。

源自南美洲的鸟类以亚鸣禽类最有代表性。雀形目是鸟类最大的一个目,占据所有鸟类中超过半数的种类,其中亚鸣禽类是雀形目中比较原始的类型。在美洲之外,雀形目都是以比较进步的鸣禽类占主导,亚鸣禽只有少数几个科,种类很少。然而美洲的亚鸣禽超过千种,是美洲最繁盛的一类鸟。霸鹟科、姣鹟科、灶鸟科、蚁鸟科、窜鸟科、伞鸟科等是美洲亚鸣禽的代表。除了亚鸣禽之外,美洲鸵科、叫鸭科、凤冠雉科、叫鹤科、油鸱科、蜂鸟科、巨嘴鸟科等很多可也是南美洲的古游科。这些南美洲来源的鸟类现在绝大部分是新热带界所特有。

蜂鸟科和霸鹟科这两个大科现在在新北界也有不少种类分布,但是还是在新热带界种类最为丰富。来自北美洲的鸟类以鸣禽类为代表,如鹀科、裸鼻雀科(唐纳雀科)、拟黄鹂科、莺雀科(绿鹃科)、嘲鸫科、鹪鹩科等。其他来自北美的鸟类包括齿鹑类、美洲鹫类等。这个类型的不少科现在同样是在新热带界种类最为丰富。此外,新北界的很多候鸟都在新热带界越冬。

新热带界拥有一些世界上最经典的观鸟地点。秘鲁的马努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亚马逊平原和安第斯山交界的地方,这两个地方本身都是鸟种极为丰富的地方,二者的交界处就成为了世界上鸟种最丰富的地方了。在马努累计记录到的鸟种达到千余种,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鸟种总数,而有经验的观鸟者在每次观鸟旅程可见到将近500种鸟,这个数字就已经超过很多观鸟胜地的累积鸟种总数了。马努的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太便利,而且核心区并不对旅游者开放,只允许获得特殊批准的专业考察人员进入,所以来这里的观鸟人并不是很多,多是一些观鸟高手。美洲热带雨林地区最受欢迎的观鸟地点是中美洲。中美洲的面积比较小,鸟种总数虽然不及南美洲腹地,但是仍然是鸟种极为丰富的地方。哥斯达黎加的面积只有5万平方公里,鸟种多达874种;巴拿马的面积只有7万平方公里,鸟种则多达944种。而这里的交通比较便利,旅游设施完备,所以更适合大众观鸟活动。

中美洲最著名的鸟种是分布于中美洲山地雨林(云雾林)中的凤尾绿咬鹃,这是西半球最美丽的鸟种之一,在玛雅文明中被认为是羽蛇神的化身,拥有崇高的地位。加拉帕格斯群岛因达尔文在此产生了进化论的想法而闻名于世。达尔文雀是一些加拉帕格斯群岛特有的鹀科小鸟。加拉帕格斯群岛与世隔绝,岛上的陆地鸟种不多,所以达尔文雀占据了很多鸟类的生态位,而适应不同环境的达尔文雀各自拥有与其相适应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嘴的形状。当年达尔文看到这种情况,产生了环境的不同会对生物的特征进行选择,从而导致生物进化的想法。加拉帕格斯群岛还拥有其他一些有特色的鸟种。这里虽然地处赤道,但是却有企鹅分布。加岛企鹅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的企鹅,也是身材第二小的企鹅。弱翅鸬鹚的翅膀退化,和企鹅一样不会飞行,但是擅长潜水。加拉帕格斯群岛也是一些热带海鸟的繁殖地,其中数量较大的有蓝脚鲣鸟、红脚鲣鸟、黑脸鲣鸟、丽色军舰鸟等。

新北界在6个界中鸟种最少,但从观鸟角度具有特殊地位

新北界的面积次于古北界,和热带界大体相当。新北界的地理纬度和古北界相同,其鸟类区系的特征也和古北界比较相似,都是鸟种不很丰富,候鸟比例比较大,水鸟比例大。新北界的自然条件比古北界平均起来要优越一些,其鸟种的丰富程度高于古北界西部,接近于古北界东部,而鸟种总数要低于古北界,是6个界中鸟种最少的。

新北界的鸟类有三大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北美洲的土生类型,这个类型是新北界鸟类的主体,新北界最繁盛的森莺科、鹀科、拟黄鹂科都属于此类。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相连之后,很多来源于北美洲的鸟都进入了南美洲,因此这个类型的鸟虽然还是新北界鸟类的主体,但是大部分科在新热带界也能见到,甚至种类更加丰富。第二个来源是来自南美洲,主要是蜂鸟科和霸鹟科这两个大科,另外还有些源自南美洲的科可以在新北界最南部见到,比如凤冠雉科。第三个来源是来自于古北界,这个类型在新北界也相当繁盛。由于新北界和古北界有相当多的共有成分,如松鸡科、太平鸟科、山雀科等,所以有些学者将二者合并为全北界。

从观鸟的角度来说,新北界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现代观鸟活动最早是在美国开展起来的,拥有庞大的观鸟群体。新北界的保护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早,其中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而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则是世界上第三古老的国家公园。

新北界的鸟种在各界中是最少的,但是由于观鸟活动和保护工作开展的比较好,所以观鸟环境相当优越,有不少很著名的观鸟地点。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开普梅以每年举办世界性的观鸟活动而著称,这里是观赏迁徙的候鸟的好场所。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沼泽地是美国最佳观鸟地点之一,这里地处新北界的东南角,是新北界气候最温暖湿润的地区,能见到一些主要分布于新热带界的鸟种,如粉红琵鹭、林鹳、秧鹤等。大沼泽地也同时拥有很多新北界的经典鸟种,比如作为美国国鸟的白头海雕等。

推荐访问:鸟类 分布 在全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