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美国独霸中东石油的制约因素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26 10:09:59

内容提要 中东石油已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确保中东石油利益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然而,美国竭力绝对控制中东石油的霸权意图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中东等地人民反对石油霸权的斗争不会停息;世界其他大国和地区力量对美国中东石油霸权形成重大制约;美国在中东地区软实力的日渐衰落会削弱其控制中东石油的能力;美国中东战略目标或政策顾此失彼,无法兼容。这表明,美国在中东构建绝对石油安全的战略意图将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关 键 词 中东石油;美国;霸权战略;困境

作者简介 舒先林,博士,武汉工程大学政法系副教授(湖北武汉 430073)。

Abstract Middle Eastern oil has already becom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it’s an important aim for all U.S. governments to safeguard American Mid-eastern oil interests. America’s oil strategy in Middle East is essentially a hegemonic strategy. However, the hegemonic attempt of America’s absolute controlling the oil in Middle East is facing a series of predicaments: Mid-eastern people’s uemitting arguing against oil hegemony, the momentous restriction by the other world great powers and regional nations, the increasing decline of America’s soft power in Middle East, and the non-conciliatory among American Mid-eastern targets or policies. All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intention of America’s establishing absolute oil security will be no more than a cloud-castle.

Key words Middle East Oil;America;Hegemonic Strategy;Predicaments

在少数几个世界石油资源富集的地区,中东因储量大、品质好、易开采、成本低而素有“世界油库”之美誉。中东石油由于具有超经济的多重属性,已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和地区事务,而是涉及经济安全和国际政治的重大问题。正因为此,围绕石油的垄断与反垄断、控制与反控制、称霸与反霸的斗争乃至战争,从中东石油商业化开采以来就从未间断过。

确保中东石油利益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包括能源在内的战略资源的控制权是美国霸权的基础,也是美国地缘战略利益的关键所在。”冷战时期,美国采用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措施,与英国和苏联等就中东石油资源及其控制权进行了激烈争夺,并确立了霸主地位。冷战后,维持和巩固对中东石油资源和石油价格的绝对控制权成为美国最根本的“国家利益”。每当这种根本利益无法通过政治、经济手段来兑现时,它就以武力相威胁,甚至寻找各种借口发动战争,凭恃武力强制实现其中东石油战略目标。

美国中东石油战略,实质是一种霸权战略。它以经济掠夺和物质扩张为动因、以政治干涉和强权改造为手段、以军事介入和武装占领为后盾而逐步推进和实施的。其目标是推行以中东为圆心的全球油气地缘战略,维护美国石油财团和其他资本集团的垄断利润,并以稀缺性资源石油为战略工具,抑制世界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崛起,为实现美国独霸全球的梦想铺路。

但是,美国竭力绝对控制中东石油的霸权意图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其中既有美国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和其政策的冲突性,也表现为外部因素和力量对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行为的制约。因此,美国企图实现其中东石油霸权战略,仍然困难重重。

一、中东地区与世界人民反对石油霸权的斗争不会停息

一部美国中东石油霸权史,既是美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博弈中东石油并最终确立其霸主地位的历史,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石油为争霸手段的地缘政治角逐史,更是中东人民与世界人民抗击大国霸权特别是美国霸权并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史。

美国中东石油霸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掠夺和剥削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基础之上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前,美国等西方列强和苏联争夺中东石油霸权给中东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和深重灾难。二战后,随着中东石油生产的不断扩大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中东产油国反对霸权和维护石油权益的斗争不断发展。其斗争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斗争以争取利润“对半分成”和石油国有化的尝试为主要内容,以各自斗争为主要形式;第二阶段以OPEC团结战斗为形式,以稳定和提高油价、实现矿区使用费经费化、部分收回资源主权为斗争内容;第三阶段则是以“石油武器”以及协调产量、市场份额和价格关系为斗争形式,以发挥石油的政治和经济功能并全面掌握石油主权为斗争内容。

1973年阿拉伯国家发动“石油武器”斗争,导致的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不仅打击了美国的石油霸权及其以石油为手段谋求世界霸权的企图,触发了二战后西方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且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经济霸权的另一个重要基石——国际经济旧秩序。在1974年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第三世界国家同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了正面交锋,它们以大量事实和材料揭示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剥削性和不公平性,呼吁以平等、合理的新秩序取而代之。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指出:“在石油问题上,有关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作出积极努力,寻求适当途径,谋求问题的合理解决,对此我们感到高兴。……我们支持发展中国家建立各种原料输出国组织,进行反殖、反帝、反霸的联合斗争。”“原料和发展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掠夺和控制的问题。”会议最终取得较大的成功,它使石油武器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原料领域,成为推动改造国际经济旧秩序斗争的强大动力。从此,世界人民为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冷战后,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其硬实力无人能比,并通过多种政治、经济多种手段和多次战争,加强了对“大中东”地区安全和石油的控制。但是,美国不放弃石油霸权野心,它与中东人民间的矛盾就不会消失,中东石油领域里的称霸与反霸斗争也不会停息,美国软实力将会因此而继续衰落,并最终危及到硬实力。这表明,美国维护其中东石油霸权的企图,将继续遭到包括中东产油国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反对和抵抗。

二、世界其他大国和地区力量对美国石油霸权的制约

首先,美国与其西方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独霸中东石油。美国与西欧、日本等盟国对海外石油依存度的高低、石油进口来源渠道的多寡和能源结构中的石油比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西欧和日本对中东石油的敏感性要比美国要高得多,它们与美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1973年10月,在阿拉伯产油国宣布采取石油减产和提价等措施后,西欧和日本立即陷入巨大恐慌之中。为保证石油安全供应、避免战后多年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西欧和日本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第一次公开站在阿拉伯国家一边,反对美国的中东政策。在军事上,它们对美国支援以色列的活动采取不合作态度;在外交上,谴责以色列并呼吁以撤军,发表声明支持阿拉伯国家,以便被它们当作“友好国家”而获得正常的石油供应;在经济上,它们积极摆脱美国石油公司的控制和盘剥。它们还采取了与中东产油国开展互访和直接“对话”等新政策。1996年美国出台“达马托法”,但法国、意大利等国不顾美国的制裁仍与伊朗签订巨额石油开发合同;2000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在签署联合进行伊朗阿扎德甘油田勘探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协议后表示,对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已超越了对来自美国压力的顾虑。这一切,不仅削弱了美国大石油垄断公司作为居间盘剥者的地位,暴露和加深了其与西欧、日本的矛盾,使美石油霸权体系和中东霸主地位遭遇到空前危机,而且还使世人认识到,即使便是美国盟友的西欧、日本也可能成为制约其石油霸权的重要力量。

其次,俄罗斯等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对美国石油霸权具有制衡作用。“9·11”事件后,美国为摆脱对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的过度依赖,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地的分散化,需要与被视为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的俄罗斯发展能源合作关系。但从能源地缘政治利益争夺,特别是从“大中东”地区能源博弈的视角看,俄美之间的能源关系不但不可能出现真正的“蜜月期”,反而会产生尖锐的矛盾。

虽然在博弈中东和世界石油过程中,美国基本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美对中东石油霸权乃至世界石油霸权的维护和扩展,都将受到俄罗斯强有力的制约:一是如果俄的能源工业失败,或者美操纵下的国际石油价格过低,必然会影响美海外石油进口多元化目标的实现;二是俄作为近年来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若与美关系恶化,则会导致俄与沙特等阿拉伯产油国或OPEC联合起来干预国际石油市场,不仅将冲垮美中东石油霸权体系,而且会对美石油安全产生巨大威胁。正因为此,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俄才敢理直气壮地要求美维护其与前伊拉克政权签署的石油合作项目。由于美需要俄在中东、中亚及南亚的情报合作,也需要在朝鲜、伊朗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在联合国得到俄的协调和配合,而且也需要俄的油气资源,因而美提出 “孤立德国、报复法国、原谅俄罗斯”的政策,以达到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目的。可见,作为苏联政治、经济和军事遗产的最大继承者,特别是作为拥有巨大油气储量和近年来能源外交卓有成效的油气生产与出口大国,俄将日益成为冷战后制约美国霸权特别是其中东石油霸权的重要力量。

此外,印度、越南等新的世界石油消费大户,在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经济合作和外交关系过程中,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对美国独霸中东石油的霸权行为形成制约。我国近年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越来越多,主张维护产油国主权和根本利益,已提出通过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石油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实现石油集体安全的构想,以及反对包括石油霸权在内的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正受到中东产油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重视,也成为制约美国中东石油霸权的一支重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年里,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三国曾经在专家、政府官员和外长等层面进行过多次接触,讨论石油安全、全球反恐合作等广泛的话题,并认同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对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在美国不断推行霸权主义的时候,主张世界多极化而且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印、俄越走越近,无疑将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起到牵制和制约的作用。”

再次,中东多个力量中心的调整和重组必然会对美国的石油霸权产生抑制作用:一是以伊朗为首的伊斯兰反美势力;二是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大叙利亚势力,它们都被美国视为“恐怖国家”;三是美军占领下的伊拉克已成为新的“动乱之源”和国际恐怖主义“滋生地”,可能成为美国石油霸权的陷阱;四是北非“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五国,个别国家与美国关系仍处于不正常状态;五是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由于内部意见分歧,美国通过与之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埃及控制阿盟的企图难以实现;六是以土耳其为首的伊斯兰势力也不容小视;七是位于“海湾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六个产油富国之首的沙特阿拉伯,在“9·11”之后,与美国的关系曾出现微妙变化;八是以色列虽是美国盟国,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抵制其压力,甚至通过美的犹太人势力,促使美政府默认它的一些行为。以上种种力量在海湾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不断交织、变化和重组,同美国的中东战略目标存在程度不同的分歧和矛盾,对美国继续推行中东石油霸权战略形成牵制。

三、美国软实力在中东地区日渐衰落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力量或实力往往表现在多个方面。按照约瑟夫·奈的理论,国家实力可以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大类,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样重要。

不可否认,即使遭到“9·11”事件的袭击和目前美军尚陷于伊拉克动荡不安的困境之中,美国仍是当今世界硬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这一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其他世界大国(集团)的实力仍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欧盟在经济上可与美一比高低,但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限制了其实力,“新”、“老”欧洲的分裂还给一体化的道路增添了变数;日本衰退多年,综合国力的提升因发展空间有限而日益受到制约;俄罗斯虽然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其综合实力仍与美有相当的差距。

然而,近年来美国软实力日渐衰落。且不说冷战后美实施的一系列强权和黩武的对外政策和战略早已使其道德感召力、文化向心力、国际形象和声誉逐步下降,伊拉克战争更是损害了美主导的国际体系和盟国体系,其软实力在下降。

起初,世人对美国本土遭受巨大恐怖袭击抱有同情,对阿富汗战争也采取了默认或赞同的态度。但随着反恐战争扩大化,人们发现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美国将反恐战争与霸权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反恐之机进行海外扩张,并增强军事实力”。这是美国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和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都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美国不学会如何去区分自己必须做什么,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那就会耗尽自己的心理和物质资源”,“霸权主义者注重军事实力,会使我们对我们实力的极限视而不见”。美国学者曾警告政府说,21世纪的力量依赖于软、硬两种力量源泉的结合,现在虽没有一个国家能像美国那样同时在两种实力方面都拥有优势,但美的“最大错误莫过于只看重其中的一个方面,相信只依靠军事力量就能保证美国的强大”。在“9·11”事件刺激的复仇心理驱动下,美国内以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为特征的新保守主义思潮甚嚣尘上,给小布什政府的强硬战略推波助澜,导致其力图加快实现独霸世界的梦想。

当今世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仍是大多数国家所依赖的主要能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控制了中东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一向鼓吹“民主和自由”的美国,为了自身私利和霸权利益,在新世纪前后推动了3次大规模战争。特别是2003年美国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同基地组织有牵连为借口,无视全球持续高涨的反战声浪,大举入侵伊拉克,使它在显示强大硬实力的同时,软实力迅速衰退。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一样,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战略意图不是为了民主、自由,而是为了构建其绝对安全的中东石油霸主地位和全球霸权体系。因此,在反恐、防扩散和推进民主等方面与美国有着共同利益的法国、德国和俄罗斯却坚定地反对美绕开联合国单边发动“倒萨”战争。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表现出硬实力“硬”、软实力“软”的特征。就连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也承认:“从现实的角度看,在过去4年里,布什班子一直在破坏美国处于全球图腾柱顶端的有利位置,它将一个尽管十分严峻但仍可控制的地区挑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大灾难”;“使美国的政治困境更为复杂的是美国在世界的道德声望大幅下降。……这使它几乎没有资格被称为尊重人的尊严的国家。”(11)这标志着美国整体实力开始衰落,它改造“大中东”、构建中东石油霸权和世界霸权的美梦,都将难以实现。

四、美国中东战略目标或政策的非兼容性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体现在许多方面,确保以色列安全和以合理的价格稳定地获取中东石油是其重要战略目标。在美国看来,确保以色列安全不仅可以维护并推广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而且可以制约中东地区大国如伊拉克、伊朗、埃及的崛起,确保美对该地区的控制。因此,这几乎是二战以来任何一届政府都遵循不变的政策。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美国的全力扶持,以色列国几乎无法建立,没有美的偏袒和支援,以色列也难以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取胜,并得以生存和发展。只要美袒护以色列的基本立场不变,阿拉伯世界的反美、仇美情绪就不会消失,中东也不会有安宁之日。但是,美国片面确保以色列安全而忽视阿拉伯人民利益的态度和行为,又导致了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反美情绪和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这一结果又恰恰危及到美在中东的另一个战略目标的实现——确保中东石油以合理的价格流入美国及其盟国。美要实现安全获取中东石油的目标,就须公正、平等地对待阿拉伯国家,通过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只是美偏袒以色列的基本立场具有刚性。放弃中东石油霸权和全球霸权企图,改变它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本性,实现彻底的自我否定,对美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正如美国学者所说:“近50年来美国中东政策一直指向两个重要目标:保证美国工业安全地获得石油供应和使以色列成为犹太人的家园。总起来看,这两个目标内在是矛盾的,并且已经给一届又一届美国政府造成了长期问题:‘对于美国决策者来说,中东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有时甚至是一个噩梦般的问题。尽管每一位总统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求得一种平衡的政策,但是仅仅因为他既需要阿拉伯人的石油也需要犹太人在大选时投他的票,他就难以平衡’。传统上,要实施一种战略来实现这些矛盾的目标已经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些障碍还不仅仅是美国国内的。”(12)这表明,美国在中东的两大战略目标无法兼容。

直到今天,这一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因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变得更加复杂。早在美国“倒萨”战车进入伊拉克之前,就有学者预测:“在过去的十年,美国先是在海湾战争中实现对中东局势的主导,然后又利用‘9·11’事件实现了安全战略的转变与调整。因此,美国完全有可能利用伊拉克战争最终确立美国在中东乃至全世界的霸权,开创一个美国人的世纪。然而,美国仍然存在犯错误的可能,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朝野多少处于一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而国民的心态也大多对各种恐怖主义威胁‘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此,在伊拉克问题上,理性的决策不一定会占上风,一场难以预料后果的战争很可能让美国人在浅尝霸主的喜悦后,再一次跌进类似越南战争的深渊。”(13)这位学者可能没有料到的是,萨达姆政权垮台以来,美国既“移交”主权给伊拉克人民,又进行“民主”和“自由”的大选,还抛出了旨在改造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大中东计划”,期望在中东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民主时代。但伊战结束两年多来,不仅伊拉克石油产量未能恢复到战前水平,反而使世界石油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危及世界经济;不仅美国治下的伊拉克的稳定和繁荣遥不可期,中东和平进程任重道远,而且中东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因此,虽然现在断言美国在伊拉克跌进“越南战争的深渊”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美绝对控制中东石油的霸权战略目标不仅与其确保以色列安全的目标相抵触,而且还与其中东其他政策目标相左,这些矛盾导致美一系列中东战略目标或政策顾此失彼,无法兼容,直接制约着美独霸中东石油和建立新帝国梦想的实现。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世界石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世界石油市场已连为一体,市场机制和各种政治、外交力量交互作用,石油安全的概念不再是某个(些)大国或强国狭隘国家利益的绝对安全,而是包括主要产油国和消费国在内的集体安全。因此,即使某国控制了一个地区的石油资源,也无法将其与整个世界石油生产和贸易渠道的联系纳入自己的操纵之下。即使通过战争达到暂时的控制,也无法实现根本和长期的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在中东和世界范围构建石油霸权的战略意图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责任编辑:马丽蓉 责任校对:李 意)

注解:

①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页。

②“石油武器”就是石油这种经济资源作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有“杀伤力”的工具。最有效的“石油武器”发生在1973年10月,当时,为了打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偏袒和保卫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权利,OPEC通过实行减产、禁运、提价和国有化四项措施,从而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

③载《新华月报》1974年第4期,第9~11页。

④《第三世界石油斗争》编写组:《第三世界石油斗争》,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297页。

⑤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8大石油公司(“七姐妹”——埃克森、莫比尔公司、英国石油、英荷壳牌、德士古、海湾和加利福尼亚美孚以及法国石油公司)长期垄断着中东石油。其中美国的5家石油公司在1967年就控制了中东大约60%的石油总产量。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仍然有近90%的中东石油总产量为这8大石油公司所垄断,西欧和日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大部分是由这8家公司控制和提供的。

⑥美国国会在1996年以利比亚和伊朗“支持恐怖主义”为名通过一项为期5年的“达马托法案”(《伊朗-利比亚法案》),禁止外国公司对利比亚和伊朗的能源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并声称要对违反该法案的外国公司采取制裁等报复性措施。2001年7月,美国参、众议院分别通过表决,将该法有效期延长5年,同时还增加了对利比亚的制裁措施,将外国公司在利比亚能源产业投资的上限额从原来的每年4000万美元下调到2000万美元。由于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对此持反对和抵制态度,达马托法实际上收效甚微。

⑦江亚平:《中印战略对话全面提升双边关系》,载《参考消息》2005年1月27日,第10版。

⑧刘建飞:《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霸权战略》,载《当代世界》2003年第5期,第7~8页。

⑨转引自袁鹏:《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霸权前景》,载《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4月1日,第7版。

⑩Joseph S. Nye,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13.

(11)【美】布热津斯基:《乔治·布什的自杀性治国术》,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5年10月13日。

(12)高祖贵:《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312页。

(13)东方晓:《9·11之后美国霸权下的中东》,载《西亚非洲》2002年第6期,第7页。

推荐访问:中东 独霸 美国 制约因素 石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