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文化与商业的变奏:关于深化深圳“钢琴之城”建设的思考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3-06-21 18:00:14

摘 要:建设“钢琴之城”是深圳市“两城一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2005年制定的《深圳市建设“钢琴之城”规划方案》,总结深圳“钢琴之城”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文化与商业的良性互动”为目标,为深化“钢琴之城”建设提出可行性的设想。

关键词:钢琴之城 文化建设 深圳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1-0000-01

自2005年 3月《深圳市建设“钢琴之城”规划方案(2005—2010)》(以下简称《规划》)公布以来,“钢琴之城”的建设业已成为深圳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旨在依据《规划》,认真总结“钢琴之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及不足,为拓展“钢琴之城”的科学持续发展路径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深圳“钢琴之城”建设进展与挑战

1.颇具前瞻性城市文化战略规划

2004年3月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全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两城一都”,即“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的发展战略。[1]这一充满前瞻性的文化战略,充分体现了深圳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的先锋性。《规划》正是基于这一文化战略的全面部署。从深圳“钢琴之城”建设的成效来看,深圳文化战略的前瞻性是极为重要的。现在,当“钢琴之城”的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以后,如何调整并保持这种文化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激活更多的市场、社会活力,成为一个需认真面对的问题。

2.“钢琴之城”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夯实,钢琴教育、培训市场日渐成熟。

钢琴艺术的普及程度及钢琴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艺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深圳得以启动“钢琴之城”建设的基础。根据深圳大学文学院社会与市场调研中心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深圳市的钢琴拥为93760台,居民中8.2%的家庭有钢琴,钢琴教师13077人,学琴者150677人,平均每个家庭学琴人数为1.126人;各类琴行122家,钢琴培训机构230个,年均参加钢琴考级的学生超4000余人。[2]深圳南山区蛇口片区的钢琴人均拥有量已超过国内素有“钢琴之岛”美誉的厦门鼓浪屿,随着深圳“钢琴之城”的建设,这些数字正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据深圳艺术学校校长刘所成介绍,这些数据已经很旧了,但是没有最新的统计,唯一可以作为标准的是,每年考级的人数有大幅增涨,一年两次共有六七千到1万人。[3]随着深圳“钢琴热”的不断升温,以但昭义、刘诗昆、孔祥东等为杰出代表的钢琴大师也竞相在深圳开设钢琴培训基地。这些均反映了深圳的钢琴教育、培训市场的日渐成熟。

随着深圳钢琴市场的活跃,深圳钢琴人才,特别是青少年钢琴人才呈现井喷式的繁荣景象。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深圳选手共获得国际级钢琴奖11项,国家奖6项,省级奖3项。2006年获国际奖12项,国家奖2项。2007年获国际奖14项,国家奖5项,省级奖3项。2008年获国际奖18项,国家奖2项,省8项。2009年国际奖6项,国家奖6项。2009年6月,深圳艺术学校张昊辰,继2000年李云迪获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后,获得第13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创下此项国际著名钢琴比赛有史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夺冠的纪录。[4]深圳钢琴界的青年才俊如此密集在国际比赛上的夺金折桂,实属中国钢琴史乃至世界钢琴史上罕有的奇迹。特别是,以深圳艺术学校的但昭义教授为领军,深圳在青少年钢琴教育上已经取得世界级的声誉,以“李云迪”、“陈萨”等多位代表的钢琴界翘楚已经成为深圳“钢琴之城”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如何有效整合深圳已有的雄厚钢琴教育资源,实现其从文化教育领域向更为开放的文化产业的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3.深圳钢琴市场的国际化已初露端倪。

深圳钢琴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国际化的视野。以但昭义国际大赛获奖学生组成的“深圳少年钢琴家团”近年来多次应邀出访欧洲、美洲和非洲,受到所在国家组织者和听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赏。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评论说:“他们所展现出的技巧和控制,即便不夸张地说,也让人瞠目结舌!”[5]在举办国际赛事方面,深圳已于2006年、2011年成功举办了两届高水准的“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2009中国深圳国际双钢琴比赛”。其中“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是经文化部批准,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高级别、高规格的国际钢琴赛事,是我国由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三个最高级别的国际钢琴赛事,它的举办也标志着深圳“钢琴之城”的建设所具有的国际化视野。国际上着名的钢琴家,如德国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阿里·瓦迪等也纷纷来深圳演出、交流。以世界范围内一些成功的“钢琴之城”(如日本的松滨市)的发展经验来看,著名的国际音乐赛事是这些城市钢琴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信号。在深圳深化“钢琴之城”建设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并把握这一国际化进程,是异常重要的。

二、深圳“钢琴之城”建设推进工作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1.《规划》中重要事项的拖延。

与《规划》中“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的工作相对照,“钢琴之城”的建设工作稍显滞后。“规划”中的重要建设项目,如筹备深圳国际钢琴博览会、吸引国际著名钢琴企业来深圳办钢琴厂等没有如期完成。前者事关深圳钢琴市场的高端品牌建设,后者事关深圳钢琴制造业的培育。究其根本,这些重要项目的延后反映的是深圳在寻找可持续的钢琴市场的商业模式上还处于探索的早期阶段。在此早期阶段,“钢琴之城”的城市品牌营销工作不可有须臾的放松。但据笔者的调查,与“图书馆之城”和“设计之都”的品牌营销相比,深圳“钢琴之城”的宣传、报道略显空泛,这是需要改进和加强的。

2.“钢琴之城”建设中政府、市场、社会的角色亟需调整。

作为文化市场改革的试点城市,深圳市政府在包括“钢琴之城”建设在内的各项文化产业建设中可谓与时俱进。但也应该看到,“钢琴之城”的建设,既不应该是政府主导的独角戏,也不应该局限于险隘的青少年钢琴教育及培训,而应该着力于引进社会、市场的资源,激活更多的社会及市场资本,才能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钢琴音乐文化。

3.钢琴市场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亟待培育。

按照国际经验,在人均GDP1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将达到44%,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支出的18%,我国文化产业需求总量达到10900亿元。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将是30%,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将占总支出的23%,产业需求总量将达到42400亿元。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空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文化消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使中国文化产业出现巨大空间。[6]

目前,深圳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在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需求,并提供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如果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占总支出的10%——15%,全市的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7]

深圳对钢琴市场的培育,应有多元化的思路。这一多元化的思路,既有前面提及的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还应该有商业模式的多元化。譬如,既应该有商业模式运作的国际化的赛事,也应该培育完整的更具影响的钢琴的制造业生产链,当然还应该有更具良性竞争的教育、培训市场,最后,还应该培育具有细分层级性质的钢琴音乐文化消费市场。这些细分的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将组成一个层次清晰又高度融合的钢琴市场,这应该我们下一步“钢琴之城”建设的重心。

三、深圳深化“钢琴之城”建设的设想与实施路径

在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圳在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正力争建成文化产业龙头大市,这是“钢琴之城”建设的重要契机,笔者以为可思索的具体设想与路径有:

1.扶植、打造完整的钢琴制造的产业链。

钢琴制造业是承载钢琴文化和提升城市文明的物质保障。据深圳商报报道,2009年深圳乐器城全年销售钢琴约8750台,平均每月700多台,交易额超过1亿元。深圳乐器城成为珠三角交易量最大的专业乐器市场之一。其中钢琴交易额占到了乐器总交易额的60%。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超过40%的买家来自国际和港澳台地区。[8]可见,深圳的钢琴市场的辐射性较强,市场潜力惊人,在深圳引进世界知名钢琴品牌或打造深圳本土钢琴制造业均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当然,现代制造业的概念已非传统的单一产品生产所限,我们要有很强的产业链的概念。在传统钢琴乐器开发的基础上,可围绕钢琴音乐主题,对其相关的电游、软件等周边产品进行研发,使钢琴相关产品融入高科技含量,吸引更多潜在的钢琴爱好者;借鉴被誉为“钢琴城”的日本滨松市和落户宜昌的“中国第一”钢琴文化产业园的经验,整合钢琴产业资源,建设钢琴产业园,逐步形成深圳钢琴文化的产业链。当然,打造深圳本土的钢琴品牌既需要有清晰的产业定位,不能流于低端的代工生产,这是深圳新的文化产业发展应加以回避的。

2.引导深圳高科技产业助力深圳钢琴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科技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我们在建设钢琴之城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如何将钢琴文化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问题。以演出市场为例,相对门庭冷落的专业钢琴音乐会,被称为“钢琴玩手”——马克西姆的钢琴演奏会却场场爆满,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舞台演出中充分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与钢琴艺术相结合,极大地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收益。再比如,已成功举办四年“特仑苏”城市音乐会,就是把高雅的古典音乐与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相结合、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完美案例。音乐会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无电声古典音乐,还引入了当下充满时尚气息的“微博上墙”、“手机签到”等互动方式,成功搭建起了一个音乐家与听众深入沟通的平台。

深圳在高新产业及人才的聚集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为深圳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高端起点。例如:于2000年在深圳创立的A8数字音乐集团就是一家基于互联网、电信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同时融合国内外著名唱片公司制作及营销资源的综合数字音乐公司。A8音乐整合了音乐制作、发行、企宣和销售等环节,打造了全新的音乐供应链,奠定了行业领先优势,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音乐公司。钢琴音乐的传播方式同样面临着从传统的唱片转向现代化传播的转型问题,网络下载、手机铃声等新媒体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生成的可能性。相信深圳的钢琴音乐文化发展如果能借鉴类似A8音乐的出版模式,会更加多元化、丰富化。

3.鼓励旅游业界启动深圳钢琴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使其成为钢琴音乐文化消费的特色资源。

英国作家罗林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风靡全球,书籍销售高达4亿本,6部电影改编作品的票房收入高达55亿美元。环球华纳公司对这一文化资源的商业利用更是值得借鉴。2011年6月,环球华纳公司豪掷2.65亿美元,把虚拟的魔法世界变为人间乐园,全球首家“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乐园在美国佛州正式开幕。当天早上即有超过5000人排队,门票每人高达79美元。可想而知,这个主体公园的建设又将给环球华纳公司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国内,2011年9 月29日国内首家音乐主题公园在成都正式开张营业。主题公园规划以打造“数字音乐企业聚集”和“音乐互动体验消费”为目的,涵盖了商务办公、演艺与展览、音乐培训、音乐主题零售、酒吧娱乐、设计酒店和文化餐饮等项目。这种商业模式值得深圳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5月五月中国作协作家刘元举在其记实文学——《城市大演奏厅》一书中详细记录了深圳钢琴文化的传奇故事。作者提到:”深圳应该建肖邦公园,在海边盖一座歌剧院,而大鹏湾也该发展成为一片爱琴海,一片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的大海。”不妨认真思索这份来自艺术家的美好创意,鼓励市场尤其是旅游业围绕钢琴文化主题,启动主题公园建设,使钢琴文化逐渐成为深圳旅游的又一特色和增长点。

4.以市场为导向,完善钢琴人才的培养模式。

目前深圳钢琴人才的培养已经有较好的基础。以深圳艺术学校为代表的专业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作为一所中等艺术学校,深圳艺术学校的办学层次已经不能满足深圳钢琴人才的高端化需求。《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开办具有国际影响的“钢琴学院”,但这项工作并未落实。

根据笔者的调查,深圳“钢琴学院”的建设不应沿袭传统政府办教育的老路,而是应深度契合市场需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钢琴制造及钢琴文化消费市场。

另外,深圳现有的钢琴教育及培训市场还存在着鱼龙混杂、品牌经营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的模式较为单一可持续性不足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均需要在政府的良性引导下,通过市场的自行调节完成。

5.通过钢琴文化与社区、地产文化的结合,激活钢琴文化消费市场

深圳社区文化的发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也出现了地产界利用音乐文化营造高端社区文化的商业模式。在社区规划上,政府可提倡并引导音乐文化与商业地产的结合。以音乐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社区规划里可以整合音乐餐厅、音乐街区、音乐博物馆、音乐电台等诸多项目,这些商业模式的出现对激活钢琴文化的消费市场无疑是一大利好。

“钢琴之城”的建设离不开钢琴文化消费市场的发达,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尤其是市民的艺术消费的需求和习惯需要用心培育。深圳应多举办各种公益性及盈利性的演出,旨在让更多的市民接受音乐的熏陶。比如:2012年11月21日在深圳音乐厅举办的一场名为“琴键上的芭蕾”的音乐会就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例子。这场音乐会在演出策划上有意识的将钢琴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通过新媒体技术,融合钢琴、芭蕾、美声等多种艺术元素,吸引了众多的音乐爱好者,使钢琴独奏不再曲高和寡,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回报。

综上,不难看出,深圳“钢琴之城”建设经过前期政府主导的阶段后,在下一阶段的重中之重是调整“钢琴之城”建设中政府、市场、社会的角色,尤其是激活市场本身的力量,引导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寻找市场效应与社会效应双赢的商业模式。这无疑是深圳钢琴文化市场发展的重大契机。

参考文献:

[1] “两城一都”建设论证课题组.深圳建设“两城一都”调研报告.深圳文化蓝皮书.2005.3.P177

[2] 深圳市建设“钢琴之城”规划方案课题组.深圳市建设“钢琴之城”规划方案(2005—2010).深圳文化蓝皮书.2005.3.P208

[3] 冯悦.再提“钢琴之城”是否不合时宜.南方都市报.2009.4.21.

[4] 2005数据来源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艺术处官方统计。

[5] 易运文.深圳:“钢琴之城”,路有多远?光明日报.2011.11.18

[6] 魏鹏举,文化产业投融资[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11.P267

[7] 陈少峰,北大文化产业[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2.P24

[8] 黄青山,深圳乐器城每月卖出乐器700台.深圳商报.2010-03-16

推荐访问:变奏 深圳 之城 文化与 钢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