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科学家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等

领导述职报告 时间:2023-06-26 17:10:28

科学家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

“我们又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事件。”6月16日,在美国天文学会第228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科学合作组织发言人加布里埃拉·冈萨雷斯正式公布这一消息,并在现场播放了他们捕捉到的引力波的声音。尽管这次信号比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要弱不少,但其置信度高达5希格玛。这是他们自从今年2月宣布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后,再次宣布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意味着人类开启了全新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

血液检查有助发现胰腺癌疑似患者

日本东京大学6月3日发布公报称,此前美国一些研究已发现,胰腺癌患者体内大量存在一种名为HSATⅡ的非编码核糖核酸,这一特殊核糖核酸可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在此基础上,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开发出一种可从血清中简易、高精度测定HSATⅡ的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比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检结果发现,患者血液中的这种核糖核酸的量是健康人的约5倍。这项新的血液检测技术有助于发现胰腺癌疑似患者,然后进一步精密检查确诊。

转基因烟草可用于生产青蒿素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6月14日宣称,通过基因改造技术,研究人员已成功借助烟草生产出青蒿素的前体青蒿酸。由于烟草的叶片大,叶绿体遍布叶面,可以提取出更多青蒿酸,然后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就可以合成青蒿素。这一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青蒿素产量,降低抗疟疾药物成本。目前制药企业大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但黄花蒿种植面积有限,导致青蒿素产量难以满足全球疟疾患者的需求。

4.7亿年前新型陨石首次现身

一颗4.7亿年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不久前首次在瑞典一座石灰石采矿场被发现。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系列岩石学及铬与氧同位素分析法,最后发现,从地球化学和岩石学角度来看,这颗陨石与至今为止落到地球上的已知陨石类型都有明显区别,属于一种新的类型。这一发现或将帮助人类重塑陨石历史。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

成功横跨美国

6月11日,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动力飞机“阳光动力二号”顺利完成横跨美国计划,于当地时间凌晨四点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降落。在抵达国际机场前,飞机还特意环绕自由女神像飞行一圈,以庆祝本次飞行计划的圆满完成。本次飞行之旅共计用时5小时,起点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里海谷国际机场。

美国科学家研发“读脑仪”

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读脑仪”,有望帮助一些因中风或罹患罕见疾病导致身体瘫痪、无法用言语表达思想的患者“开口说话”。使用者只需心中默想希望表述的内容,“读脑仪”便会把内容同步转化为声音。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年,最近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家通过监控实验对象的大脑活动,成功将其正在默念的一个词语转化成声音并播放出来。

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7月发射

中科院日前宣布,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7月择机发射,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完成包括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星地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多项科学实验任务。

新一代海啸预警业务系统投入使用

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新一代海啸预警业务系统不久前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集成了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全球水位监测、太平洋海啸并行预报模型等12个子系统,实时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国内外业务及数据中心紧密相连,有望使我国海啸预警时效由目前的地震发生后20分钟~30分钟大幅缩短至10分钟~15分钟。

世界首个3D打印人工脊椎植入成功

恶性肿瘤长在患者脊柱上,长达5节的脊椎必须切除,切除后还要放入人工脊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6月15日公布,世界首个金属3D打印定制19厘米人造脊椎植入顺利完成,这也标志着中国3D打印技术正式开启人工椎体时代。人工脊椎产品国产化后还将打破国外产品对高端市场的垄断,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并对推动整个3D打印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入列

我国最先进的全球级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6月18日在青岛交付给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使用,同时列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将与已经交付使用以及在建的多艘海洋考察船一起,构成我国海洋调查船队的核心力量,对于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列永磁动力单轨列车试跑成功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永磁跨座式单轨列车日前在青岛下线。这种列车是国内首次采用永磁牵引技术制造,节能1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跨座式单轨车辆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新突破。这种列车可根据运营需求实现4节、6节、8节灵活编组,可载客1448人。车辆的最高运行时速为80公里,整车使用寿命长达30年。

无人潜水器有了首张“出国护照”

中国船级社(CCS)6月4日在北京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颁发“潜龙二号”入级证书。“潜龙二号”成为我国首台获得CCS入级证书的无人潜水器,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的设计和制造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还意味着该潜水器有了“出国护照”,可顺利参加国际招标、承接国际业务。

国产“骨科机器人”成都上岗

成都市首套“骨科机器人”日前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正式“上岗”,为一名盆骨受伤的患者进行了治疗。该机器人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骨科手术系统,包括成都大学在内的多家高校和单位参与了系统的研发,代表了国内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开创了骨外科治疗智能化和微创化的新时代。该系统能破解当前骨科手术中不够精确、患者创伤面积大、出血多等难题。

单精子冷冻技术试管婴儿诞生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孕育国内第一例通过单精子冷冻技术受孕、诞生的试管婴儿。诞生的宝宝为男婴,体重4750克,母子平安。据了解,单精子冷冻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亦属难题,一般的冷冻技术不能保证这类患者精子顺利回收以及复苏后的存活,此次成功孕育婴儿是治疗男性不育领域的重大突破。

高质量橡胶树参考基因组成功获得

日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唐朝荣团队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胡松年团队获得了一个高质量的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并提出了橡胶物种进化和乙烯刺激产胶的新观点。此突破为橡胶树优异种质的发掘利用以及高产优质抗逆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启动“绿航星际”试验

“绿航星际”试验6月17日在深圳启动,4名志愿者进入面积37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开展为期180天的受控生态生保技术试验验证。这次试验的顺利开展,对建立发展适合多乘员长时间驻留的高闭合度、运行高效、系统可靠的生命健康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的受控生态生保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首个国家级基因库试运行

我国唯一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基因库6月18日投入试运行。国家基因库位于深圳大鹏,已存储多种生物资源样本1000万份。国家基因库构建的生物样本和大数据存储、管理、认证、基础应用体系,正有序地与国际权威数据库开展数据交换与共享,形成全球联盟体系,支撑引领生物大健康产业和生物经济快速发展。

河北现“最早”

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团队不久前发现了距今15.6亿年、个体长30厘米以上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将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此次发现的大型多细胞化石群地处燕山山脉南麓,该地区有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沉积岩石地层,是全球范围内揭示该时期地球演化奥秘的经典研究地区之一。

wpӝ?m57nmim5(Ztȫ)چ鉴定数种重大疾病标志物,研发创新药物,培养具有充分想象力的科研人员,创建顶尖年轻精英的培养基地等建设内容开展系列工作。(据长沙晚报)

岳阳首推巴陵小院士孵化工程

6月3日,岳阳启动巴陵千名小院士孵化工程,3年内将有1000名中小学生参与培育,这在全国尚属首创。该孵化工程是岳阳市巴陵人才工程“未来”培养计划的一部分,立足“周六课堂”等科教平台,在全市中小学遴选20所学校展开培育试点,并以3年为一个周期,为参与培训的学生建档,跟踪其学习过程。(岳阳市科技局供稿)

永清环保在美中标

无人机场地调查项目

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在美国中标通用汽车公司印第安纳厂区的无人机场地调查项目,标志着该公司的无人机修复现场调查技术正式开展市场应用。该公司采用的无人飞行器配备了最新的安全程序和有效捕获接近实时数据的遥感技术,可安全高效地进入危险地区,拍摄和收集修复场地的地理参考图像,并有效地管理和分析修复场地可视化数据。(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供稿)

湖南省首个“星创天地”项目

在常德揭牌

6月3日,湖南省首个“星创天地”项目——“德人牧业·星创天地”在常德市揭牌。该项目将在产业链前端,实施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当地农民致富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在产业带动观光旅游阶段,实施“开心农场+掌上菜篮子”形式的城乡居民消费性、投资型、体验式创业;在产品销售终端,实施“德人牧香加盟连锁店”、“创客鲜奶吧”等内容的城乡居民、大学生就业型创业。(常德市科技局供稿)

推荐访问:引力 探测 科学家 信号 再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