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及其现实启示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2 12:20:06

摘 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清廉还是感情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正是延安时期有了这种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那种极其艰辛的战争环境下战胜敌人并取得革命胜利。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黨群干群关系给予新时代我们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现实启示

一、引言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基,事关党和国家的盛衰存亡。党群干群关系是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人心和顺、社会和谐、工作协调、事业发展的前提。我党历来重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所取得成功实践和经验,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延安时期,党群干群关系水乳交融、骨肉相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群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

二、延安时期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的形成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延安时期,人民群众之所以同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意识,没有停留在理论上和口头上,而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定各项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落实在了实践中。

(一)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在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了享誉中外的“民主政治的模范区”。为满足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实行普遍的、公开的、无记名的选举保证了人民群众的选举权。1937年、1941年、1945年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三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中,都是通过普选、直选、竞选、差选选举形式,由老百姓选出自己信任的政府官员,极大地唤起了人民群众参与选举政治热情,由于边区人民文盲率较高,当时创造了著名投豆法、画圈法及烧香燃洞法等简便易行的选举方法。其中最为人们所传颂乐道就是投豆法,选民以“一颗豆豆要顶一颗豆豆事哩”的严肃态度,选出自己信任的干部,同时让那些不称职不胜任的干部纷纷落选。这种真正体现选民意志的选举,使广大群众从中领悟到“民主就是咱大家来当家”的真谛。为了强化民主政治建设,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并实行了参议会制,保证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政治,确保了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二)在经济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福利,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抗战以来,边区的财政主要是靠外援的。外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民政府给八路军的军饷,另一部分是海外华侨和进步分子的捐款。1941年到1942年,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残酷“扫荡”与国民政府停发军饷和经济封锁,在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使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面对群众的骂声,毛泽东深刻反思指出,党群关系紧张“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为此,党中央迅速矫正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失误,统筹调整决策大政,实行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边区党政机关连续三次精兵简政,供养人口总体减少70%。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普遍开展大生产运动,逐渐实现部分自给或全部自给,真正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福利,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再加上普遍开展“双拥运动”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和,对立和抵触很快化解,党政军民关系重新修好。

(三)在文化教育卫生上,解决了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陕甘宁边区原是一块文化荒地,文盲占90%以上,医疗卫生条件十分差。为了改变这一面貌,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首先在教育方面,大力开展国民教育。边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支出了相当比例创办各级各类学校,有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并运用各种方式兴办适合老百姓生产与生活条件的社会教育,如冬学、识字组、夜校等。同时,开展干部教育,创办了抗大、陕公、女大及马列学院等30多所学校。仅抗大,在9年中,就先后培养军政干部10余万名。其次,在医疗卫生方面,教育群众破除迷信,反对巫神,提高健康防病意识,创办边区医院,组织巡回医疗队下乡为群众治病防病。例如,王树声大将的妻子杨炬1943年时就在中央门诊部,她们经常巡回到安塞、蟠龙等地治病防病。同时,中央号召延安各大医院、各机关单位的卫生所,敞开大门,负责所在地农村群众的卫生工作。当时,门诊和住院都不收费,药品、检验、手术都免费。最后,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1942年5月,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第一次完整地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强调一切文艺工作者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此外,鼓励边区文艺团体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熟悉群众生活,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创作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生产和革命斗争的好作品,如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新歌剧《白毛女》等,大大丰富了边区人民的文化生活.

(四)在廉洁政治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任务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了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通过建章立制,惩治腐败。当时产生了一些执法如山的典型案例,黄克功案、肖玉壁案就是其中的代表。肖玉壁是1933年参加红军的战斗英雄,是身上有90多处伤疤的老红军。为给其治病,毛泽东在供给上给他以特别关照,把自己的牛奶特供证给他,保证其营养。他出院之后,被组织安排到张家畔税务所当主任。但他上任后,居功自傲,无视法纪,再加上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心里不平衡,革命意志开始衰退。公然贪污3050多元,甚至和国军做私人生意,导致边区重要物资流出。案发后,毛泽东执法如山,严令枪决。同时,党的领袖们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将边区的各级政府建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廉洁政府,从而保证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五)在工作作风上,党员干部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形象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不是挂在嘴上,而是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帮助老百姓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农村妇女生孩子的问题、农村青年娶媳妇的问题,读书上學的问题、生疮害病的问题”等。有一年,延安久旱无雨,经毛泽东提议,中央书记处的人员和附近的机关干部、学生同群众一起很快修了一条长达6公里,可以灌溉1200亩土地的水渠。枣园人民为纪念党的关怀,高兴地把水渠称为“幸福渠”,还特意做一面题写“为民谋利”的锦旗献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同志。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清廉还是作风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形成了水乳交融的血肉关系。

三、延安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历史意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能在满目荒凉的黄土高原,在山脊水贫的延安立足、扎根,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并最终走向全中国。这与延安时期骨肉相连的党群干群关系分不开的。对于我们这种党群一体、军民一家的特点,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为之折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曾经感慨道,国民党力大,而共产党的势大。这个势就是我们党一心为民所赢得的千千万万的民众大军,就是民心所归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历史证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政权,一个政党,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人心向背。事实上,不仅仅是延安时期的历史,古今中外的历史多次反复地证明:任何执政党其执政地位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包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的事实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能不能长久执政,并不取决于党员的数量,执政时间的长短,经济建设的成就,关键取决于人心向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四、延安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意义

反观当今,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局部地区、个别单位的党群干群关系也不尽人意,伤害了老百姓利益和感情,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引起各级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

那么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呢?

(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增进同老百姓的感情

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老百姓的疾苦,用实际行动化民愁解民怨,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断增强同群众真感情,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真正让百姓体会到党的温暖,才能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解决好发展的问题,使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保障与发展为连接纽带。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背景下,必须紧扣这一矛盾,制定为民之策、谋求为民之法、推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好。

(三)保持清正廉洁,防止腐败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最大的威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执政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毛泽东当年和黄炎培的“窑洞对”中提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设想,还有很多文章来做。为什么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就是公共权力没有在阳光下运行,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实的还不够,权力过于集中和人民监督的缺位。这是今后需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以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参考文献:

[1]贺海轮.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M].西安: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2015.

[2]陈燕楠.精神的力量[M].西安:陕西新华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张养宝(1975—),男,汉族,陕西志丹人,本科,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

推荐访问:延安 干群 水乳交融 党群 启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