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出发点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3-07-25 09:00:44

摘要: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出发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

关键词:“三个代表”;哲学;唯物史观;出发点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8)05-0123-03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观点为出发点,又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历史和现实的真实例证,既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实践要求,赋予这些基本原理、重要思想以新的内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成为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从事一切活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谱写了“三个代表”的光辉篇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社会存在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的是人们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意识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诸如道德、宗教、政治思想、哲学及科学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们认识和解决所有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是一切有关社会历史的学说、理论的基石,其中社会存在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第一位的决定性要素,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这种独特的社会存在,铸就了一座光芒四射、伟大而不朽的历史丰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江泽民同志适时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现实机遇,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出发点,用党的历史和现实在这座历史丰碑上谱写出了“三个代表”的光辉篇章。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战祸离乱,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长期压迫着中国社会,严重束缚着中国社会生产力和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遭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无数思想先进的中国人为改变这一社会状况所进行的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团结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顺应中国现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之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新型经济、政治和文化,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屈辱、贫困和落后,走上了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党在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此,江泽民同志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给予了高度准确的概括和总结,得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它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人民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一切事业,甚至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立足中国共产党的今天和未来,“三个代表”又是时代精神升华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克服困难、战胜强敌、夺取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践了“三个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率先举起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使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我们党的队伍发展壮大的最为重要的时期。抗战结束后,在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党首先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在全面内战爆发后,党又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及时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策,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实际上面临着社会主义事业向何处去的问题。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地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正处于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而且还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也进入到一个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机遇和挑战并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正面临着空前的新的考验。我们党只有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需求,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新的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立足于我党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得出的必然结论。

二、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的唯物史观认为,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的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每一种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一定生产力的状况而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又具有或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它揭示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决定生产关系,而且最终决定上层建筑,决定全部社会生活的变革。要推动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毛泽东早就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太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在我国,工人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资格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是以与先进生

产力相联系的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而产生的,而且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奋斗不止。历史和现实充分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能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里的“发展要求”指的是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要求。要成为这一“代表”,我们党必须做到: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的最根本的任务;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解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始终坚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教兴国;要始终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科学准确地把握了当今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而且以丰富、生动的历史和现实的例证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规律的客观存在。从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己任,去赢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三、从思想上层建筑中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出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结构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观念结构又被称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或思想的上层建筑,文化是此部分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内容。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精神生产的产物。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社会生活中主要具有知识传承和教化两个方面的功能。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整个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作用,并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毛泽东同志精辟地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因而具有正面的、积极的传承和教化作用。一方面,它受制于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为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相反。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脚踏实地、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又登高望远、放眼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未来,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和先进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它是在先进文化的孕育下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没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作为基础,没有代表着先进文化最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握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同它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密不可分。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文化是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具有指引全国人民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和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前进方向”指的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相一致,能够成为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的那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党必须做到: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始终坚持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始终坚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把它们熔铸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努力实现文化的创新和超越,创造出更加绚烂多彩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体现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但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作用,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同人的能动活动过程是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因而也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离不开人民群众,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创造社会的精神文明,靠的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作用在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概括群众的经验,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有效地创造历史,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了,任何政权和政党,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这里所谓“顺民心”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本目的就在于此,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从多方面强调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利益”是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始终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和各级干部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要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坚决抵制损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切行为和现象;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既要加强党内监督,也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使我们党在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 韩成军

推荐访问:重要思想 出发点 哲学 代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