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加强地方科技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基层公众科学素质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1-07-18 10:23:14

摘 要 临沂市科学技术协会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统领,加强领导、扩大宣传,不断完善科学素质工作运行机制;加快场馆建设,提升品牌,推动基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志愿服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造科普活动品牌,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搭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平台,不断加强地方科技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 科学素质;阵地;基层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0-0165-02

2006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制定的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公民特别是基层群众科学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科普工作任务。笔者以山东省临沂市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基层如何通过科普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科学文化素养。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著名的沂蒙革命老区,现辖9县3区和3个开发区,总面积1.72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083万。面积和人口各占山东省的九分之一。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以“四大人群”和“四大工程”为载体,探索建立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 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完善科学素质工作运行机制

调整充实以市委分管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实施意见,建立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市政府与各县区签署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共建协议分解落实任务目标,确定每年为科学素质工作做若干件实事。把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县区科学发展考核指标,制定《临沂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规范》。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对科学素质工作进行专题视察,提出意见建议。每年初召开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4年召开4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调度会,全市各县区也相继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建立 “临沂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专门网站,在市政府网站、《临沂日报》开辟提升科学素质专栏,在临沂电视台开设专题节目。

2 场馆建设,提升品牌,推动科普资源共建

共享

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场馆等科普设施建设,把科普场馆建设纳入创建全国文明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市委、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十件实事,建立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合力推进科普资源建设。

2.1 深入实施科技馆提升工程

为提高我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临沂市科技馆2010年开馆,目前,在布局上分为“一综合两专题”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各具特色,相辅相成。一综合,即临沂市科技馆主题馆;两专题,即临沂市科技馆经济技术开发区分馆和中心城区分馆。

主题馆以“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沂蒙、促进和谐”为理念,建筑面积达近3万平方米,展品展项320件, 2014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设有常设展厅、儿童科学乐园等7个展区,拥有4D影院、球幕影院、动感环幕影院等7个特效科普影院,配有梦幻剧场、激光剧场等两个互动表演剧场,配有青少年科普体验培训区、学术交流中心、科普文化传媒制作中心等功能区。集展教、影视、培训、学术报告、观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自开馆以来,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科普教育活动,打造出“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万名沂蒙学子“科普之旅”等活动品牌。平均每年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110场次,参与人数40多万人次。

临沂市科技馆经济开发区分馆在临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国家示范项目中,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包括常设展厅、“做中学”工作室两个部分,2014年7月建成开馆。临沂市科技馆中心城区分馆面积1360平方米,将于2015年进行布展建设,并投入使用。

2.2 加强县区科技馆及社会科技馆建设

抓住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时机,积极协调有关县区党委、政府建设和设立科技馆。目前,郯城、沂水、罗庄等7个县区已建成科技馆, 费县科技馆已竣工,临沭县科技馆正在建设,平邑县科技馆已完成规划设计。莒南、蒙阴、河东等县区建成了科普活动中心。发挥市科协作为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实验室、展览室等设施资源,组建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市气象科普馆、金锣健康科技馆等5个专业科普展馆。积极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建成47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9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3推动山东数字科普工程分控中心和科普动漫工作室建设

在罗庄区、河东区、郯城县、沂南县、沂水县等12个县区安装320台数字科普终端,全市共有数字科普终端620台,率先实现了全市15县区全覆盖。为更好的管理运行数字科普终端,建立了市分控中心,建设了高标准动漫工作室、多媒体工作室,配置了专用网络服务器、高端印制设备等18件(套)设备,配备专业维护人员4名。依托市分控中心,建立科普文化传媒中心,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数字科普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全市科普工作效率和水平。

2.4推进社区科普活动场所建设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实施以“站、校、网”和“组、会、员”工程(即社区科普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和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协会、科普员)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科普阵地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了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建成403个校园数字科技馆, 552个科普活动中心、科普学校、科普讲堂,3613个科普活动站,356个高标准社区科普画廊。河东区龙车辇社区建成临沂市第一家社区科技馆,沂水县在高桥镇小翁山社区建立科普馆。

2.5资源共享,建立市、县、乡镇三级科普宣传教育网络

依托市级科技馆科普教育阵地,结合社会热点、群众关心话题,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活动。争取中国科技馆的支持和帮助,先后举办了《心理与健康》、《童话科学》、《运动科学》、《玩具中的科学》等11个主题展览;联合市地震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等市直部门举办了《防灾减灾科普展》、《环保科普知识展》等专题展览10个;自行策划举办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立体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展》等特色展览11个。临时展览常换常新,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参与,多次掀起观众参观热潮。

中国流动科技馆、山东省县域流动科技馆走进县区级场馆,为县区科技馆注入了活力。在沂水、沂南、罗庄等12个县区站点进行巡展,受益观众约50万人次,为提升沂蒙老区公众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流动科技馆的到来,使沂蒙革命老区的县城的科技馆,真正成了公众感受科学魅力、参与科学实践的活动场所。

2006年中国科协为我市配备了Ⅱ型科普大篷车,并多次更新配套展品,科普大篷车工作队共深入到三区九县的277所基层中小学进行了巡展, 受益学生人数达55万人次。2012年,科普大篷车深入基层农村学校,开展“科普百校行”活动,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连续多年精选了100余部优秀科普影片和爱国主义影片,开展 “科普电影进校园、进农村活动”,先后放映300多场次,观众达25万余人。

3 志愿服务,共同参与,引领科普品牌活动

通过搭建社会化科普平台,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科普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1组建各极科技志愿服务队伍

建立科普大篷车工作队,深入社区、乡镇、学校开展科普巡展活动,每年开展服务活动20多场次;县、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科协组织,现拥有市、县级学会62个,会员2100余人;企业科协112个,会员8600余人,高校科协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4300余个,会员 60余万人;老科协组织实现市、县(区)、镇(乡)全覆盖,村级老科协试点达到32个。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协组织体系。

3.2 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电视竞赛活动

为推动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完成全市到2015年底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5%-6.5%的考核指标,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联合教育部门与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数字科技馆青少年科学知识竞赛”等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竞赛形式分常规和网络两种形式。竞赛场内容涉及环保、公共安全避险、节约能源资源等,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检验公众对基本科学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参加竞赛的人员为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体人员及市内中小学老师、学生等约1万人。在全市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良好氛围,促进了全市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科学素质的提升。

3.3 围绕科学素质工作主题,组织开展社会化科普活动

各级组织部门和党校把科技知识作为干部培训、选拔的重要内容。举办《沂蒙干部大讲堂》80余期,培训的各级各类干部1万余人,继续教育培训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我市各类中小学普遍开设科技课,设立了科技辅导员;连续十多年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开展“大手拉小手科学家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阳光校园科技馆大讲堂等活动形成常态化。

4 结论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经过各地、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公众科普文化素质明显提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科普基础设施还不健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长远、意义重大,要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搭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平台,动员政府、高校、企业等一切社会力量,才能不断加强地方科技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2]2003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

推荐访问:阵地 基层 公众 素质 提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