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救护车院内感染管理控制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1-08-04 10:24:07

【摘 要】救护车是院内感染的源头之一,认真制定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消毒感染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每个层次医务人员的作用,从不同环节加强和落实救护车消毒隔离的管理与控制,可有效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救护车;院内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9-01

由于急救的特殊性,救护车成为院内感染的源头之一。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救护车抢救器材及车内环境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与控制,可有效避免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1 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制度,做好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

做好救护车的消毒管理,是控制各类急危重病人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1],消毒管理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护理人员对救护车使用后的消毒情况是否科学有效,是影响救护车院内感染管理控制效果的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在科内设专职院感监控员一名,定期对救护车使用后的污染情况,消毒情况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价,定期空气培养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对消毒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院感监控员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薄弱环节,风险易发时段、易发人员,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做好救护车消毒隔离工作的持续质量管理监控与跟进,救护车的环节质量监控和终末质量控制,形成当班护士-专职消毒员-护士长多层次的消毒管理监控,可有效降低救护车院内感染的发生。

1.1 急救设备坚持执行定期消毒、使用后即时消毒和传染病专项消毒三结合消毒制度

救护车上的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吸痰器等急救设备坚持固定每周一次彻底消毒。急救仪器使用后,按分类进行即时消毒,如止血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开口器、舌钳清洁后环氧乙烷灭菌等。接触传染病病人后则按传染病物品消毒管理要求进行物品的消毒处理与更换。

1.2救护车急救内环境固定专班每天一次常规消毒

救护车是抢救病人的临时场所,救护车内环境坚持固定专班每天一次定时消毒管理。包括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拖扫地面,紫外线车内空气照射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座位及各类仪器表面等。

1.3急救搬运工具坚持护士-清洁工双环节消毒管理监控

消毒班每周对救护车上的搬运工具进行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搬运病人后,出诊护士要督促科内清洁员对担架用含氯消毒剂抹布擦拭消毒,被血污染处应先在血渍处洒上消毒剂,经预处理后再按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清洁员执行完消毒处理后,在《救护车消毒登记》上登记记录,当班护士检查确认后在记录本上签字。

1.4根据物品性质使用频律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

对于使用频律较低的物品,如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等备用器械,采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常规高压蒸汽灭菌有效期时间较短,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可有效减少物品的消毒周期,避免因对物品灭菌有效期的忽视,成为医源性感染的源头。

1.5一次性物品无论过期与否每周更换

救护车内的一次性物品,如果放置时间过长,表面易粘染灰尘,固定消毒班每周对救护车上的输液管、注射器、吸氧管等一次性急救物品进行更换,无论过期与否,可保证一次性物品的表面清洁与绝对效期,提高和保证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安全性。

2 授权科内院感监控员对本科室消毒隔离工作检查、督导和处罚权限。

护士长在科室的消毒安全管理中应学会授权于科内院感监控员,让监控员负责指导、监督本科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救护车各项消毒管理制度:如定期消毒制度、即时消毒管理制度、救护车持续质量管理等各项消毒管理制度。按照“五常管理法”[3]对救护车消毒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监控。通过授权形成多层级的消毒管理,加大救护车抢救器材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的力度,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3 讨论:

在救护车的消毒管理中,通过实行护士长-科内院感监控员-护士多层级的管理方式,急救设备坚持执行定期消毒、使用后即时消毒和传染病专项消毒三结合消毒制度,使得各项消毒管理制度的落实得到了一定的保障,通过急救搬运工具坚持护士-清洁工双环节消毒管理监控,救护车急救物品根据物品性质和使用频律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等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消毒管理方式,使得救护车的消毒隔离工作得到较好地落实,有效降低了救护车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宪梅 1 2 0救护车污染因素分析及消毒管理对策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0 7年第 4卷第 3期 69页

[2] 方秀莲 胡利霞 护理安全员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 护理学杂志 2012年1月第27卷第2期 23-24

[3] 张环英 张翠雁 用五常法规范急诊救护车的管理[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0 8 年 第 1 4卷 第 1 0期 115-117

推荐访问:院内 救护车 感染 控制 管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