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2-02-18 10:07:33

摘 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描述了网络环境教学的特点及其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络与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传统教育方法理论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就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类层次和教学现状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计算机公共基础——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基础和硬件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掌握计算机知识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掌握新技术、学习新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单纯课堂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以下教学现状:

1.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感觉比较枯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概念和知识,学生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理解和掌握,整体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计算机本身具有高科技的特征,有它自己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要理解它、掌握它,若采用传统的方法来教授这样最新的现代科技,必然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实践性强。课程实践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过程。但是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来自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同时高校扩招也带来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大班教学方式,班级规模普遍达到60人以上,即使在实验课上也不能对所有学生进行有针对的一对一指导。迫切需要解决传统教学不可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3.由于少学时带来的传统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导致教学活动的单向性、封闭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造成教学滞后的社会现象。课堂互动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检测点,但在大班教学模式中存在教学无法全面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交际教学难于实施,很难组织起创造型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加之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高等工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进一步被压缩,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该学科的新知识、内容反而在不断增加,迫使教师将授课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快,没有时间对重点知识和难点进行反复讲解,教师无暇顾及与学生互动,学生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印象,但容易忘记,总体还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搞好少学时的教学,保证或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形势下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正是基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如上特点,教学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概念定义的讲解,强调理论体系的完善,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学生对于关键动脑和自我学习能力。教育部适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并非是用于替代课堂教学,课外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是共存与互补的关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活动空间,网络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作用在于构建一种多样性的学习环境,以先前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针对不同个体的学习特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自由的课外学习,并引入互动讨论、分组协作机制,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网络教学的基本特点如下:

1.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及时性、可重复性及全天候性。网络上课程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讲义放在网上可供学生随时参考,并可以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可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且更新速度快。另外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合作、协商、求助,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学懂或听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反复学习直至掌握。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

2.学生的主体化。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认识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上下载相应的讲义,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多向互动性。网络具有三种交互性: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机器的交互是通过课件来完成学习过程。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网络,可以协同学习,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老师的交互表现在,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经初步的引导无效时,由教师亲自辅导。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习间的交流,不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性精神的培养。

4.教师的角色由“教”变为“导”。教师不但需要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进程及协作情况的规划和指导。由于师生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将会产生挫折感,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适时控制,如对网络内容进行分层次分级划分,还可体现在只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来源,不必提供给学生现成的素材,只需教会学生在网络上收集所需学习信息的方法,达到“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的效果。教师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监控者,实现了教师职能的转变。

虽然网络教学具有不少的优越性,但由于网络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计算机—网络资源—学生构成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存在着:自主学习的信息太多、电脑游戏、小说、网络图片等非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太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等弊端。因而需要制作高水平的网络课件,并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习惯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

注释:

①牟连佳,梁皎,李丕显,孙文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5,(1) 94-98.

②王成端,顾玉林.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97-100.

③唐小燕,吴斌,鲁大林.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6,(10) 63-65.

推荐访问:相结合 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 计算机 基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