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联系社会问题,促进中学数学教育

年终述职报告 时间:2022-03-20 10:27:39

摘 要: 社会问题教育是高中数学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该注意的课题。社会问题教育的提出和兴起,既是教育发展的结果,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问题在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方面有着习题无法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 社会问题 中学数学教育 习题

近年来,社会问题教育越来越引起高中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视,这既是教育发展的结果,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学数学社会问题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某些方面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理论上数学解决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一方面是因为以习题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仍束缚着中学数学社会问题教育的实践。因此,笔者认为,促进中学数学社会问题教育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将社会问题大量引入数学教育中,从而达到提高中学数学社会问题教育效能的目的。

一、社会问题与习题的比较。

大家常说的社会问题,一般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反映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科学现象和事实。而我们所做的习题就是由这些概念和规律加工出来的。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往往迷失在推导与演算中,对于习题掩盖的实际问题学生充耳不闻。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做题得心应手,快而准,但是当遇到此类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违背了数学教育的初衷——数学的根源是数学现象,限制了对学生的数学社会问题教育。

数学现象就是由习题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但它只提供了极其完美数据,根本上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因此学生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像做习题那样得心应手了。社会问题则是把每个数学量掩藏在真实而复杂的数学现象中,而不是赤裸裸地给出来的,需要学生随机应变,根据当前面临的情境,通过有目的的假想、估计等手段获自己所需的数学量,再构建出自己理想的数学模型,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推敲,最终得出与事实相符的结论,这样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社会问题化落到实处。因此,我认为有效促进中学生数学社会问题发展的教育方式应是把习题教学与社会问题教学相结合,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与数学现象紧密结合起来。

二、运用社会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科学品质。

数学思想是人类在创立和发展数学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认识。它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潜在意识导向作用。它所具有的思维创造性、内容科学性和观念指导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向导作用。

社会学思想是社会数学问题的指导。社会数学问题把數学知识描绘成数学现象并以社会问题的形式呈现,主张把原来习题的严格性转化为自然、真实的数学环境,并在其中揭示数学教育活动的因果关系。学生通过社会数学问题的训练,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某种数学思想在其头脑中建立。这一数学思想可能使得他们受益终生,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数学科学品质是数学学科中所蕴含的人文社会问题因素,它与数学学内容和人们的数学认识活动相联系。数学科学品质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道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社会数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学生在解决这种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批判、大胆创新,鼓励学生为了追求真理而勇于进取,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中学生的心智没有发展成熟,心理波动激烈,在尽力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会认为某种现象是理所当然的,凭借主观臆想,而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告诉他们一些数学学家的科学活动,让学生树立起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着重强调解决任何问题都要遵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宗旨。无论是谁,违背了这一真理,必然会走向失败。

三、运用社会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可以传授给学生“活”的数学知识。

在提倡社会问题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活”的数学知识。所谓“活”的数学知识就是要将数学知识与数学现象密切联系,要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社会问题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到一些知识,学会解题,而是形成自己的品味,即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自己的鉴赏、欣赏、体验、品位乃至审美,对数学的意义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赏,知道数学学中哪些东西是重要的,哪些东西是美妙的,哪些东西是值得跟人辩论得面红耳赤而不放手的,从而把中学数学社会问题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科学现象与事实都是社会数学问题的背景,都是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以“社会数学问题”为载体进行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等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然是开放性的。在这种学习情景中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好处和妙处所在,感受到学以致用是多么的有成就感。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而在以往习题式教学中,学生学会的都是理论知识,在做练习时显得得心应手,但是遇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时,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最典型的例子:学生在做物理练习是很顺利,但是如果家里电路有了问题,灯泡不亮了,让其找出原因时就不知所措了。

四、运用社会问题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学方法教育。

要实现数学社会问题教育的目标,中学数学教学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学方法教育。因为它是我们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主要途径。所谓社会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社会学方法在本质上与科学知识是统一的。但严格说来,两者又有不同的特点。社会学方法所涉及的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物质世界本身。社会学方法有它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不直接由学科的知识内容来表达,而是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社会学方法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社会学方法既不易学习,又不易掌握。因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社会学方法教育,必须结合社会数学问题。这是由于,社会学方法的真正掌握,必须在探索和发现之中实现。而社会数学问题恰好为社会学方法教育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社会数学问题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所以,在社会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社会学方法将社会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习题,然后用假设、类比、等效模型、近似等社会学方法去进一步解决问题。

五、运用社会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社会学方法外,还需要训练学生的技能。而训练技能的有效方法就是引入社会数学问题。因为,社会数学问题给学生的感觉它就是我们身边所发生的现象,具有原社会的特点。学生一旦遇到这种社会实际问题,就会觉得“活”才是数学的根本,是与现实生活相通的,并非就是书本上死板的知识。于是他们便有了亲身实践的冲动,就会想办法在生活中使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哪怕是一点点也会欣喜若狂的。

综上所述,社会数学问题在促进中学数学社会问题教育上有着习题无法代替的作用。当然,习题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也有自身的很多优点可取。我们希望通过对社会数学问题的探讨,深化对社会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改变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充分认识数学社会问题教育“以习题演练为基础,以社会问题解决为升华”的意义,从而将数学社会问题教育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丁尔陞.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审查说明[J].学科教育,1992(05).

[2]曹才翰.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几个问题[J].宁夏教育,1989(Z1).

[3]曹才翰.论数学教育及其研究[J].数学通报,1987(09).

[4]余元庆,吕学礼,徐松,鲍珑.新编初中《数学》第三册简介[J].江苏教育,1979(Z1).

[5]纪思.介绍新编中小学数学课本[J].人民教育,1963(03).

推荐访问:社会问题 中学数学 教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