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析城乡一体化大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及实施建议

安全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06 10:11:02

摘 要: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一直是二元制结构体系,社会的发展首先带动的是城市的发展,经济、资源配置偏向于城市,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直至跟城市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城市和乡村差距的扩大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建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解决我国目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农村社区化建设模式,为推动农村城镇化、实现农村现代化、完善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就新农村社区化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建设

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更多的人口、资源向城市涌进,在不断扩充着城市的规模,城市的扩张也在不断压缩着农村的空间,一点一滴影响着农村。快速的城市化带来的一个不良影响就是拉大了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城乡关系逐渐趋于对立,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创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城乡如何缩小差距,城乡如何统一发展,城乡如何和谐共存,农村建设如何除旧创新,这些都是我们在规划农村建设中应当思考的问题。在国家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观点被提了出来,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支持下,新农村社区建设也必将开拓出新的局面。

1.农村社区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1有助于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

我国城乡发展的二元制结构存在已久,虽然经济进步带动了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是也造成了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的进步明显要优于农村,现代农村的基础设施差、就业难、就医难、教育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农村发展出现瓶颈。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旨在破除二元制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农村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城市为农村发展提供助力,拉近二者间距,协调二者关系,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

1.2有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

城市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经途径,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低,如何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脚步,探索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发掘适合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新农村社区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将农村划入城市的范围体系,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农村社区建设将城市先进的设施规划、管理办法、生活方式引入到农村建设中,在建设模式上更加贴近城市,让农民更加直观的体验现代化生活,近距离、无差别的发展也能够缓解城市饱和所带来的压力,将人口从新引导回农村,同时也可为农村建设献力。

1.3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立国之本。传统的农业多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用地无序、分散,生产规模很小,农业发展缓慢。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项原则就是集中用地,高效用地。通过科学规划农村用地功能,打破村庄界限,集中居住、种植、养殖、绿化等,分类分区进行相应规划,让有限的土地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发展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新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1.4有助于完善优化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农民的需求,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一一到位,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用地、用水、用电、消防、绿化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建设中得到良好的改善,这也是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第一步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二步就要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农民参与村庄管理,提高农村社区凝聚力,对农村物质生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进行优化,发展文明、民主、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实践探索

2.1项目区概况

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全乡现辖35个行政村,村庄大多沿乡域内主要交通廊道分布,人口主要集中在交通廊道两侧,从空间分布来看,紧邻道路的村庄有13个,其他村庄均距离主要道路大于1000米。

2.2项目区现存在的问题:乡域内的村庄居民点规模小数量多且布局较为分散,大部分沿道路两侧一字型布置,随处可见零散居民点,土地分割严重;村庄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庄居住环境依然“脏乱差”,亟需改变。

2.3项目区规划原则

满足农村长期发展需要,并与现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有利于农村城镇化建设;

有利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种类、数量和质量;

有利于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有利于社会和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有利于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和投资建设总成本;

按照兼顾农业生产及交通便利的要求;

有利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

便于实施操作。

2.4项目区规划实施

在乡域现状35个村庄的基础上,以中心集镇为核心、乡域内各个村庄为依托、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根据各村位置及发展状况,建设7个各具特色的农村社区(集镇社区、第一至第六社区)。

规划布局:节约用地,集中布局,紧凑发展;因地制宜,体现村庄特色;布局要满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有利生产,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保留村庄传统的组织结构,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改善村庄人情风貌。

居住建筑:建筑符合抗震安全标准要求,厨房、卫生间、用电、用水等功能齐全,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道路:根据当地特点因地制宜选取材料和路面硬化,保证道路车行入户,合理设置停车场。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商业公共设施、行政管理设施、文体科技设施、教育机构、医疗卫生等相关配套设置。

基础设施:给排水、用电、供热、通讯、广播电视、燃气、垃圾处理等。

绿化:根据各社区规划特点,结合本地建筑风格特色,设置绿地景观,使绿色环绕社区、点缀社区、遍布社区,改善生态环境。

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建议

3.1开源节流,拓展资金,保证农村社区化建设顺利实施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资金短缺,就直接影响到农村建设的步伐,影响区域整体规划。在全国援疆的大环境下,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都加大了扶持力度,也有相应的政策性倾斜,但是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单薄,我们除了依靠国家之外,更应该着眼于社会力量,比如可以拿出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某些项目投入市场,招商引资,加大社会资金的比重;还可运用融资平台筹措资金,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盘活农村现有资产,加大资金周转力度。

3.2挖掘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潜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目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产业,虽然农村社区化建设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根据当地特色发掘经济潜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这才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留住人才建设农村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开发二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次出台农村建设利好政策,各级各部门为实现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第三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给予生产技术支持,学以致用,提高生产效率。

3.3完善农村社区内部组织建设,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素质

社区组织是为社区服务而存在的,负责社区内各种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任务,以党支部为核心,完善内部组织建设,寻求村委或者社委在行政职能与自治之间的适当的结合点,这样不仅能够满足自治的需求,又可以兼顾开展社区其他工作,社区组织应当面向社区,放低门槛招揽人才,让社区中的人来管理社区,能够有效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力,提高管理者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另外作为社区管理者,也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管理技能,才能更好的为社区服务,为人民服务。

推荐访问:新农村 浅析 城乡 社区建设 意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