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孔子的资料介绍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0-10-26 05:47:55

  人物概述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推荐访问:孔子 介绍 资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