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化工巨头巴斯夫:“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1-07-09 10:15:11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BASF)在不利的经济形势下仍然保持了其在化工行业的领导地位。

进入7月以来,巴斯夫的一系列动作更是耐人寻味:7月7日,巴斯夫宣布,关于扩建其与中国石化的合资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双方将共同投资约14亿美元扩建扬子石化一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7月8日,为了提升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信息透明度,巴斯夫首次在中国发布了《巴斯夫大中华区2008年度简报》;7月10日,巴斯夫宣布已确定整合今年4月收购汽巴(CIBA)的最终方案。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巴斯夫近期发布的2008年度简报,这是巴斯夫首次在大中华区发布经济、环境和社会表现报告。正如巴斯夫东亚地区总裁敖云峰博士(Dr.Tlman Kraucb)在7月8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所说:“针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出一份报告,这对我们来说确实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对我们的重要性。”敖云峰进一步表示,以后会对数据继续监控,每年都将报告大中华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

与中国结缘

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它的产品范围包括从原油、天然气、化学品、塑料、特性化学品、农用产品到精细化学品。截至2008年底,巴斯夫全球销售额超过620亿欧元,员工近97,000名。

巴斯夫与中国结缘于120多年前。早在1885年,巴斯夫便开始向当时的中国出售纺织染料。1913年一战前夕"中国已经占到巴斯夫全球销售额的14%。一战后,巴斯夫在中国的业务开始多元化发展,进入阴丹士林染料和化肥市场。随后,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国市场的业务,巴斯夫在中国设立了永久代表处。

巴斯夫首次正式在大中华区的投资源于1969年在台湾投资争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股权。1982年,巴斯夫决定亲自管理在华业务并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随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销售办事处。

巴斯夫将上世纪九十年代看作其在华深化发展的阶段。尤其是1994至1995年间,相继有数家巴斯夫的合资企业投入运营。1995年,巴斯夫在香港设立了东亚地区总部,次年,巴斯夫在北京成立了控股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以便对巴斯夫在中国大陆的各项业务进行整合。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巴斯夫仍然没有放缓其在大中华区的扩张计划。

2000年,巴斯夫签署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协议,巴斯夫与中石化共同在南京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扬子石化一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扬巴公司),总投资额达29亿美元,旨在建立一个一体化基地。

自20世纪90年代起,巴斯夫已累计在大中华区投资超过20亿欧元,其中主要投资项目自2005年起在南京和上海逐步投入运营。

就在今年7月初,扬巴公司的扩建项目也刚刚获得国家有关方面的正式批准,巴斯夫将和中石化再共同投资14亿美元。有关人士表示,扩建项目符合中国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提高扬子石化一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体化程度,拓宽南京生产基地下游产品的范围,满足华东地区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告诉记者。

全球首家设立“气候保护官”的化工公司

在7月8目的媒体見面会上,敖云峰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巴斯夫的四大战略支柱:经济发展目标、客户目标、团队建设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重要战略支柱之一。”敖云峰说。

化学工业是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由于它的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生产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高。因此,化学工业一直是备受诟病的“污染大户”。同时,化工产品在加工、贮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排放有毒物质而影响生态环境,危及hdf]的健康。

但实际上,跨国公司是世界化工新产品、新工艺的主要开发者,是化工产品的主要制造商,世界上70%以上的化工产品和化工科研成果出自大型跨国化工公司。如果他们能率先行动起来,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预防、污染治理和开发具有环保性能的新产品等方面就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

去年6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召开新闻发布会,批评巴斯夫执行环境信息公开“双重标准”,之后巴斯夫也予以澄清,并于今年7月发布了《巴斯夫大中华区 2008年度简报》。

该报告称,2008年,巴斯夫大中华区因生产制造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量为180万吨,比2007年下降了5.2‰在2002-2008年间,大中华区将能源效率(燃料、电力、蒸汽等)提升了50%;2008年的用水量为1290万立方米,比2007年1350万立方米的用量降低了4.4%;而废水排放总量为730万立方米,比2007年的1150万立方米的排放量降低了37%。

关志华告诉记者,巴斯夫首次在大中华区发布的这份经济、环境和社会表现报告,并没有来自中国政府、社区或公众的压力,“我们觉得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国,需要非常重视与我们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获益,而这也正是我们的初衷。”

敖云峰进一步解释说:“这份报告和巴斯夫集团一直以来的风格是一致的。我们在大中华区简报里涉及到的内容都来自我们的数据库,而且和我们巴斯夫集团所有的国家发布的报告都是一致的。所以我想在数据的标准和统一性上都遵循全球一致的标准。”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保护问题,巴斯夫成为全球首家设立“气候保护官”的化工公司,负责统筹巴斯夫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相关事务及课题,包括产品生产和废弃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企业在气候保护领域的长远定位。同时,巴斯夫还制定了更为远大的环境目标,即与2002年相比,到2020年将特定温室气体排放降低25%,生产中的能源效率提高25%。“这是我们全球统一的目标,中国也不例外。”敖云峰说。

据敖云峰介绍,如果把巴斯夫生产产品的排放量,与客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后节省的排放量相比,比例大约是1:3。“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每排放一个单位的二氧化碳,我们产品就可以为客户减少三个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管是在中国,美国还是欧洲,使用我们产品的效果都是一样的。这些数据都经过第三方的认定。”

而在7月7日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公布的全球化工行业报告里,目前全球化工行业二氧化碳的减排比例为2.1:1到2.6:1。这与巴斯夫的数字相比,还是略显逊色。

关志杰也向记者透漏,巴斯夫2008年的研发资金为13.55亿欧元,其中1/3研发资金都是投入在与环保

相关的方面,每年的比例都是如此。

危机中更应关注过去忽略的问题

面对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危机,巴斯夫并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去年9月,巴斯夫决定收购另一化工巨头汽巴公司,并于今年四月获得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中国商务部和欧盟等国家或机构的批准,7N 10日,汽巴整合的最终方案出台。此外,巴斯夫宣布,关于扩建其与中国石化的合资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双方将共同投资约14亿美元扩建位于南京的扬巴公司。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仍然将南京工厂扩建,这表明我们整个团队都在为市场做准备,我们需要不断培养我們本地的人才。这点确实是非常重要。我更希望看到,能够在这个阶段提高我们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关志华说。

他认为,中国目前形势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康的,但是仍能看到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冲击是巨大的。“中国政府制定的各种振兴方案,到目前来说在很大程度是有效的,我很荣幸作为巴斯夫公司一员,尤其是在大中华区,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对于中国的四万亿投资,以及从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轻工、石化产业调整规划,巴斯夫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规划)里边有针对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也提出方案,对我们来说非常正面。”关志华说。

在关志华看来,企业懂得这个市场的机制,振兴方案尤其重大投资,应尽可能交给企业来做。“我们不惧怕经济低迷的情况,因为我们只有走出来,竞争优势才能更强。这个时候应该对过去所忽略的问题更加关注,比如工厂开工不足,这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可以做提升的方案,把工厂技术水平提高。”

此外,关志华认为,还应该考虑到教育问题,“目前专业的教育相对来说水平不够,比如说我们在化工行业,针对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少的,应该更多地培养关心这些问题的大学生、研究生。这个时候应该是重新评估我们行业到底需要什么,过去没有时间,因为发展太快了。”

从中铝收购力拓失败,到四川腾中重工收购通用悍马引起质疑,中国内地企业的海外并购成为热门话题。在7月4日召开的全球智库峰会跨国公司分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积极走出去,到海外开拓市场,拓展业务,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跨国并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并购经验丰富的跨国企业巴斯夫认为,并购并不是简单把一个公司直接纳入自己的主体架构。“我们更重视它的竞争优势,以及关心竞争优势能够怎样整合,也就是我们更重视他能否继续发展。例如过去我们并购的建材企业,我们可以把化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带到建材行业,不断推动节能建筑,把这一理念带到新的建材产品。这样的整合不但提高了我们在建筑界的地位,同时也能够满足巴斯夫不断推动环保的理念。”

关志华介绍说:“过去十年,我们所剥离出去的业务,它的产值及销售额跟我们并购进来的差不多一样。并购之后,被并购的公司可以享受到我们公司竞争优势,包括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理念,这样的整合才能相对比较成功。同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也会吸收他们有竞争优势的方面。”

推荐访问:中国市场 巨头 信心 充满 巴斯夫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