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应用型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内部体制建设研究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2-11 10:07:32

摘 要:当前“十三五”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特征,从文化氛围、综合机构、导师队伍、多方平台等方面提出应用型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内部体制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部体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38;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200-01

在我国“十三五”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应用型民办高校未来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应用型民办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办学体制的灵活优势,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为契机,利用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其发展内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点取得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

当前应用型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部体制不够完善。从创新研究和创业教育的认知理念来看,应用型民办高校依然是将创新创业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局限于理论教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创新创业实践流于形式。从创新研究能力和创业教育水平来看,应用型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学科范围狭窄、研究内容孤立等问题,以至于难以推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民办高校还存在行政管理权限与学术研究责任纠缠不清,校内研究缺乏长期规划,相似项目反复建设等问题。从创新研究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来看,应用型民办高校普遍缺少优良稳定的创新研究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多数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创新研究能力不足、创业经历缺失、侧重于理论说教而难以拓展到实践层面。从创新研究和创业教育的实践结果来看,2016年全国765万大学毕业生仅3.1%选择创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指导思维“天马行空”,教学计划“纸上谈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得不到切实保障,学生们大多只是参加几场技能竞赛而鲜有真正的校外实践机会。应用型民办高校由于资金和政策等条件限制,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缺少软硬件支撑,缺少稳定先进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缺少校企合作单位等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此,应用型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从内部体制建设入手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文化氛围

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是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集合体,包括与创新创业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等。应用型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配合以学校相对应的管理方式的转变,宣传营造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文化氛围。在办学定位上应当明确应用型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发展方向上的共同目标,鼓励和引导全体师生不断提高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层面,提升創新创业项目风险评估能力,引入“创新研究成果”、“创业教育成果”等新的价值标准作为衡量教师水平与学生能力的绩效制度,全面激发和提升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动力。

二、组建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机构

当前应用型民办高校由于其体制建设缺陷而普遍存在科研机构孤立,科研项目分散,研究学科狭窄,研究能力较弱等问题,单一专业和单独学科很难发挥自身知识技术优势完成知识资本化的过程。通过围绕创新研究项目和创业教育内容的要求重新整合校内各个专业的优势资源,以创新创业优势学科带动创新创业能力较弱的专业,努力形成较为统一的创新创业价值认识,以企业化运作模式组建和管理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机构,以市场化的相关量化指标指导其各个创新研究项目和创业教育内容,进而提升知识价值转化的效率。这种综合机构将有利于开发跨专业多领域的创新研究项目,探索跨行业多学科的创业教育内容;有利于促成学校与政府部门、社会企业与科研院所等创新创业相关机构的协同创新共同创业;有利于学校师生创新成果和创业成绩获取适度的市场盈利获得更广泛的外来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利于学校联合社会各界开展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活动,扩大社会私营机构对学校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

三、建设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统一的导师队伍

应用型民办高校提升创新研究能力与创业教育水平的关键在于抓好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并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因此教师队伍中也鲜有接受过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应用型民办高校普遍采用的做法是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教师研修班,内部培育“双师型”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同时加强外部引进企业创业型人才兼职学校创业导师,建设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统一的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四、搭建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多方平台

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其本质是将知识产品资本化和市场化的过程,应用型民办高校可以围绕创新创业项目聚集和整合大量的利益相关机构,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其他院校开展合作,共同搭建创新研究与创业教育相匹配的多方平台以促进各方信息知识、技术能力、资金资源及专业人才的有效流动,将这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重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有效资源共享,形成合理分工,积极推进创新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和商品化,努力促进和提升创业活动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伟伟,严宁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推荐访问:民办高校 体制 实施 创新 创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