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思考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2-22 10:05:53

摘要: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思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师生间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它既包括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訓练等等,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一门公共课程。它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为宗旨,课程教学中既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其基本特征是教学对象的全体性、教学方法的自主性、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和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按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的属性和国家的相关文件要求,学院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分别在大一学年开设14(60)学时的课程,分别计1(2)学分,其中三年制大专大一上学期开设4学时、大一下学期开设10学时,五年制大专在大一学年每周开设2学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大学生人格教育、自我意识、大学生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恋爱与性心理、压力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专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归口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心育中心的老师负责课程的相应事宜,包括课程标准建设、教材的选择、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安排、教学考核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队伍主要由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专职老师和兼职老师构成,均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相应学科背景和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课程教学主要采取合班授课的形式进行,学生人数在100-150之间。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占50%,主要以考查的方式进行,三年制大专学生大一上学期一般要求撰写自我分析报告或论文,下学期以试卷或案例分析进行考核;五年制大专学生一般用试卷进行考查,学生最终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侧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单一

在心理健康课程授课中,侧重理论教授,更多地以“讲授-接受”被动模式为主,而高职学生相对来说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单纯的理论讲授很快会让他们失去耐心,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课时有限,只有14学时,而授课内容又多,老师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更多地采取理论讲授的方法;另一方面因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师资力量以及多媒体教室排课等原因,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类型的公共必修课大都以合班大课的形式进行,这就导致了老师在上课时不能有效地采取更多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2.师生互动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师生互动中老师掌握主动权,支配和引导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和进行配合。因课堂教学的计划性,老师更重视知识教授的完成,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不多,而且老师无法对每个学生予以照顾,互动中更倾向那些思维活跃,积极大胆的学生,对课堂上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关注度不足。再加上课程授课以大课形式进行,班级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上,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被忽视,不愿意或极少与老师进行互动,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尊重。

3.课程评价有待完善,教学效果不凸显

每一门课程的建设与完善都离不开课程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亦是如此。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学生的网络评教,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目标是学生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采取通用的课程评价方式并不能有效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目标。且在有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归口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教务处组织的网上评教结果老师不得而知,对教学效果更多只能依靠期末成绩来进行分析和评判。

四、对今后课程教学的思考

1.把握三条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任课老师要把握好三条基本原则:活动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要以活动为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在活动中成长。尝试建设完善团体辅导教室,开展游戏、角色扮演、问题讨论、问卷调查、辩论会、心理情景剧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课堂接受度,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受欢迎,也更有成效。

2.教学内容”三贴近”,增强共情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任课老师要综合考虑和分析学生心理特点,高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有着不愉快的学习体验,老师在理论讲授中应尽量减少心理学专业名词和专业理论的陈述,多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心理体验、电影赏析等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扰,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3.创新PPT制作,提高学生兴趣

在目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班教学模式较难改变,多媒体教学仍然是大多数老师的理想选择。如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创新PPT制作也是提高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PPT制作实现视觉化、简单化、结构化,不追求华丽,简洁明了,既吸引学生眼球,又让学生过目不忘。同时要注意重点明确,内容实用,排版上统一模板,主题呼应,色彩协调,色调统一,配图内容相关,突出重点,文字字体清晰,重点突出。这样的PPT,在大班教学中自然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4.加强课程质量管控,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课程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前管理、课中管理和课后管理。课前通过集中备课、课堂试讲等方式稳定提升任课教师授课水平;课中通过听课、看课、公开课等方式发现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进行改进;课后通过评课、课后反思等不断促进任课老师的学习成长。与此同同时,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课堂评价,一方面针对授课对象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办法,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另一方面侧重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引导任课老师探索适用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最后要注意突出实施过程评价,着眼于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内在心理成长和外在行为变化的效果,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思想品质、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欣赏、融入他们,才能因势利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只有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能匠心独运,才能一起共创心理健康教育之美。

参考文献:

[1]毛智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 (22):97

[2]龚小红 罗春晖 刘应君.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 (07):43

[3]杨立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版).2012 (01):173-174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学 思考 高职院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