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把爱献给民族教育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2-22 10:12:30

他性格温和,但做事坚韧。

他甘于平凡,但不甘平庸。

从教17年,他一直扎根农村,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农村的孩子,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镇江中小学校校长吴云军,一个为民族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从不言退的羌族汉子。

用知识点燃学生的梦想

松潘县镇江中小学校位于松潘县南部的镇江乡,距县城20公里,是一所集学前、小学、初中教育为一体的一贯制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全部是农村籍学生,由藏、羌、回、汉等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

1991年7月,吴云军第一次登上了讲坛,看着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位学生欢迎、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好老师。

从1991年至2000年,吴云军当了3年小学班主任,6年中学班主任。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他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刚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吴云军白天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晚上自己琢磨着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针对农村初级学校的实际,吴云军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据此制订他们的发展计划。

“让能走的学生走得更稳,让能跑的学生跑得更快,让能飞的学生飞得更高。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在实践中,吴云军逐渐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有这样一件事,吴云军至今印象深刻。

那时,吴云军任教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班上有位叫杨智的学生,成绩不是很好,对数学学习不太感兴趣。但他发现,杨智平时的表现很活跃,思维敏锐,头脑灵活。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之后,吴云军感觉到,杨智有学好数学的潜力,而要让他爱上数学,关键是要先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帮助他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于是,在平时作業的批改和面对面的谈话中,吴云军充分运用了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给予他充分的鼓励。在一次数学单元测验中,杨智考了全班第一名,吴云军及时给予了表扬。从那以后,杨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三年后,杨智顺利考上了初中,因学校工作调整,吴云军也调到了初中当初一(1)班的班主任,兼任初一年级的数学课。巧合的是,杨智又分到了他的班上,成了他教学生涯中“学龄最长”的学生。在吴云军一如既往的关心、帮助下,杨智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现在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教育教学中,吴云军不光强调课堂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还积极把学生引导到课堂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同时,他也不忘向学生介绍已经毕业了的优秀学生成长的事迹,鼓励学生确立成才的目标。

对于业务学习,吴云军一直没有懈怠。在上好每节课的同时,他还经常去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因为每个教师都有他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听课,可以学习他们的长处,通过交流,也可以指出他们的不足,正是在不间断的听课、评课中,我们共同收获了成长。”吴云军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吴云军对学习更加有了紧迫感。一有时间,他就在网上学习有关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相关知识。“为了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一直在努力,在奋斗。付出总会有收获,这么多年,我也有了很多收获。教学上,所带的班级多次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拿了一等奖。最让我高兴的是,很多以前我教过的学生,现在都在我任教的学校教书育人,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用真诚改变家长的观念

在农村学校,每学期开学都会有一些学生不能按时报到。

这是吴云军和其他老师最担心、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但却不可避免地每学期都在发生。

由于地处西部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当地群众接受过教育的人极少。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们普遍对教育不重视,造成学校的入学率很低。

“家长们一直有这样的一种想法,读书没什么用。只要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就让他们在家中劳动或者出去放牛、放羊。等年龄再大一点,就给孩子说一门亲事,为家庭传宗接代。”

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吴云军带领广大教职员工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对《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力度,向家长们反复宣传“普九”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家长、学校、学生、社会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作为校长,吴云军要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做好家访工作,并定期开好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不是简单地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成绩和他们的缺点,而是要赢得家长对老师教育理念的认同,让家长在认识上能与老师保持一致,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家长对孩子前程感到失望的问题以及转变家长在高期望值下的非理性观念。

通过家访和家长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校很多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比如说德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吴云军眼里,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本领,也没什么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愈大,为非作恶的能力愈大。”因此,在镇江中小学校,吴云军把德育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求学校的每位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智、体、美、劳的培养。

经过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学生在学校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教育知之甚少,不能接受学校教育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变化,导致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中大打折扣。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吴云军和学校老师通过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开办家长培训班等形式,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并传授给他们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千方百计让家长转变观念。

同时,还借助学生的力量去转变家长的观念。比如,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初二(3)班学生杨胜东,幼年丧父,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通过感恩教育,杨胜东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回家后亲自给母亲洗了次脚。看到孩子这么懂事,母亲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第二天,杨胜东的母亲专程来到学校,向学校反映了这一件事,并一定要感谢学校的老师。

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家长对学校、对老师、对教育的认识正在慢慢地发生转变。

在偏远地区,还有一个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那就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而造成的全地区整体性贫困。很多家庭连家里的生活费用都很难保证,更别说让孩子去上学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云军与同事们一道,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动员特困学生到学校上学,并利用社会资助,解决了45名学生的生活费(每学期300元)。吴云军还想办法通过网站,发了一些家庭特别贫困但是成绩很好的学生的资料,得到了一些热心网友的帮助。此外,他还联系了一些在外面做生意的朋友来帮忙,使几个面临辍学的学生得以继续留在学校学习,最后都考上了很好的学校。

通过吴云军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很多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在国家实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之后,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更是有了空前的提高,学校几乎全部学生都受益于国家的这些教育政策。有家长感慨地说:“孩子们食宿在校,不用交学杂费,还有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我们很放心。”

而这些话,也正是吴云军这个农村中小学校长期盼多年最想听到的话。

用爱赢得学生的信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真谛。在17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吴云军是这么理解教育的,也是这样去实践的。当学生生病时,他亲自送学生看病就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主动关心并帮助解决。他用爱温暖着每一个学生。

2007年夏天,倾盆大雨屡屡光顾这个寂寞的小乡镇。连续几天下雨,引发了山地泥石流。而镇江中小学校正好位于一个山坡下,情况十分危急。

吴云军马上拨通了其他几名老师的电话,让他们火速赶到学校疏散学生。打完电话,吴云军立即冲入大雨中,组织学生有序地撤离。

在其他老师的协助下,所有的学生都被疏散到了安全地带,避免了一起灾难的发生。“学生的安全是天大的事儿,容不得半点闪失。家长们把学生送到学校,学校就要对学生的安全负好责。”回忆那件事,吴云军感慨万分。

在吴云军的记忆中,半夜被学生叫醒也是常有的事。去年的一个夜晚,吴云军还在睡梦中,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他急忙起床,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初三(2)班一位名叫兰松艳的学生半夜突然发病,病情很严重。吴云军急忙把她送进了学校旁边的区医院。经过检查,区医院说他们没办法治疗,着急万分的吴云军赶紧打电话包了辆车,把她送到了县医院。由于送得及时,兰松艳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慢慢地好转。这样的事情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时常发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吴云军真是操了不少心。

在镇江中小学校,还有不少学生失去了双亲,由爷爷奶奶抚养。但很多时候,由于年事已高,爷爷奶奶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别说照顾孙子孙女了。这些学生,也就成了吴云军特别关注的对象。他时常拿出自己的工资、衣服等资助这些学生,并经常到学生家里向他们的爷爷奶奶问好,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并鼓励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

爱就是力量。在吴云军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学生在学习和做人方面表现都很优秀。而他,也以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农村校长一定要会精打细算”

吴云军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

但是这样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教育资金短缺,社会重视不够,农村办教育太难了。”吴云军不免感叹。

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方政府资金短缺,导致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经费有限,除去教师工资,教学费用所剩无几。面对如此的困境,吴云军却从未退缩。

“从我当上校长的那天起,我就一心要把这个学校办下去,而且还要办好。”吴云军的语气很坚定。

而他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开源节流。

“到了‘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校的师生做好各项比赛活动,而且要做得有声有色。我再设法邀请社会上一些特别支持教育的人士来观看。为了教育的发展,他们一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另外,通过一些朋友的介绍,学校还得到了希望工程的援助。”

好不容易得來的一点钱,怎么用?这对农村学校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经费紧张,容不得大手大脚,因此,吴云军懂得应该精打细算地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当一个“好管家”。

2005年,为了完成全县“普九”的任务,吴云军开始着手解决学校的硬件建设问题。

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先改善什么,怎么改善,花多少钱,吴云军心里想得很明白。在他的笔记本上,每一笔账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投资1万余元完成了学校电线、路灯、教室照明的改造;用1万余元解决了学校操场的排水问题,新建篮球场一个,新修围墙140余米;新增校园面积789平方米(包括教育局出资4.6万元、学校出资2万元购买民房);争取资金18万元解决了寄宿制学生生活用水问题,新修寄宿制学生厨房286.3平方米,新增餐桌20套;永和小学新建了旗杆、乒乓球台,粉刷了教室,一共4000元;为五里学校修了围墙,粉刷了教室、窗户,增加了护栏,共1万余元;通过网络,得到成都金麒麟公司捐赠电脑10台(价值3万余元),得到上海贝塔斯曼公司给阿坝州捐赠的书籍3万余册(价值几十万元)。新增课桌凳430套,电脑桌32套,实验柜20个,实验桌26套,教学仪器装备共计46余万元。

这一组组数字,一笔笔清晰的账目,凝聚着吴云军对学校、对教育的一片赤诚。

通过开源节流,学校的硬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镇江中小学校,已经顺利地发展成了州级示范性学校。

在17年的教育生涯中,吴云军有过心酸,有过困惑,有过艰辛,也有过坎坷,但他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收获最多的还是做一名教师的快乐,最满足的是做一名教师的成就感。他说,工作虽然辛苦,却过得十分充实。每当元旦、春节或教师节前夕,收到昔日学生的信件或贺卡,或者接到他们的电话时,一句热忱的问候,一声美好的祝福,都让他欣慰不已,也使他更加坚定信心,要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耕耘一辈子。

推荐访问:献给 民族 教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