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走出校园B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3-20 10:25:41

摘 要:虽然说学生接受教育主要是在学校里,但是学习与社会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门课程本就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从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开始,指导学生向好的一面发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走出校园

思想品德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利用人类已有的间接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直接经验,将两者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提高适应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生活。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社会中生活,不应该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该带着学生走出校园。

一、教学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地给学生讲各种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动力与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课堂上需要把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及时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信息吸收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老师做的不仅仅是言传,更要身教,亲自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让学生亲自体验,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更多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品德与社会的老师可以从学生比较关注的一类社会问题出发,设立一些相关的社会课程,带领学生积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将教学内容学习到了,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实践社会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将课本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主动地通过各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知识。

三、化知识为行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教学为主要方法的课程教学,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品德发展与社会生活习惯有影响,所以,只有将教学带出校园,走进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才能让学生把知识变成行动,才能让学生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能力,如若不然,学生只能流于课堂形式的表面,而学不到有实质性的东西。

参考文献:

朱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浅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编辑 王团兰

推荐访问:品德 走出 小学 教学 社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