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毕业生违纪的道德浅析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3-21 10:12:11

学生在毕业前夕,总要或多或少地违犯校纪,部分学生甚至还故意为之,以此来表现一下,这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有没有规律呢?为此,我们特地开展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使我们认识到,环境对学生道德的形成是有诱导作用的。

调查的数据显示,经过三年的学校教育,学生成熟多了。临近毕业,未来社会角色的诱导更使这种成熟速度加快,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独立处事能力都增强了。77%的学生都觉得自己成熟了,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75%的学生表示“处理自己的事务,诸如升学、就业、当兵这样的事情,都希望独立做主”。在人生的道路上,中学毕业是一个里程碑。毕业前学生会以怎样的行为在此打下烙印呢?78.5%的学生都认为要做“一些惊人之举”,但是其中75%的人认为,“这些惊人之举都应该引起好影响”,只有3.5%的学生认为“举’只要惊人而不必问好坏”。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吗?据调查,8.5%的学生是为了“惊”学校或老师,17%的学生是为了“惊”异性。可见,他们把自己在师生心中的印象看得格外重要。这些数据也直接告诉我们,加强职业学校毕业班的思想政治工作刻不容缓,改革目前的学校德育迫在眉睫。

一般而言,一个人留给他人的印象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4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临毕业时偶尔犯一点小错误也不坏,相反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显然,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已经提前把自己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考虑。33.5%的学生认为这样不好,其理由是“对自己、对班级都不好”。由于我们的调查是不记名的,我们无法知道这33.5%的人是什么样的学生。由于“举”要惊人,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要犯错误,而大家对犯错误的学生怎么看待呢?85.5%的人不欣赏,甚至非常厌恶;抱“无所谓”态度的人占12%;真正“非常佩服”的人只有2.5%。可见,干坏事并没有“市场”。

正确的德育取向对于引导毕业生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学校德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但又不能仅仅立足于学校生活,而是要接触学生的未来生活。我们发现,来自不同的中学,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其社会化烙印各不相同。城区中学生和农村中学生关注的热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学校的德育特色决定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方向。96%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在学校里开展德育,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特色。

学校德育特色的重要内涵,就是选择德育主题时不能避开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只有接触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但是,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承认班主任选择的德育内容合适或比较合适的人只占81.0%。当学生在接触到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时,反映老师经常告诉自己怎样去辨别真、善、美的学生只占25.5%,认为老师偶尔给自己说说的,也只有37.0%。这很遗憾,两项之和才有62.5%。

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还是在所难免地会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教师不去引导学生,总有人去引导他们,不从正面引导就会从侧面或反面引导,这是社会生活的必然。在调查里,反映老师的德育引导与家长的引导不相矛盾的只有39%。10%的学生说,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家庭的道德教育“完全矛盾”,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10%的比例不算小,假如这10%的学生都走向了学校引导的反面,那将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10%的学生家长选择的德育方向和德育内容,我们有没有必要去研究一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确立德育主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93%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把政治道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选择命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自我教育。这对于学生毕业前的道德取向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学生在毕业前有点违纪行为很正常,但是我们仍要多加关注。在关注时,把握德育引导方向、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最重要的。

推荐访问:违纪 浅析 毕业生 道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