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发展中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3-26 10:13:09

摘 要: 二战以后,广大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从殖民和内乱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迫切的发展问题成为各个国家政策和行为的宗旨,但是发展的渴望带来的却是动荡的政治秩序和混乱的国内政局,如何化解这种矛盾,亨廷顿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政治发展理论——通过对比发展与稳定之间失衡与平衡之间的差异,研究利用政治制度化、改革等举措维护政治稳定,从而推进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化。亨廷顿的观点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平稳实现国家发展提供了某种参照,但是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研究倾向,亨廷顿的理论认知存在明显不足,我们需要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 塞缪尔·亨廷顿 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 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其在研究美国政府、国际政治、政治秩序、政治发展、政治现代化等众多方面成就显著,代表作有《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政治发展与政治衰朽》、《第三波》等,而且其研究多关注现实问题,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对政治和局势的忧患和关心。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政治发展理论进行论述,分别为相关研究综述、理论形成和理论主要内容。

一、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先后展开了对亨廷顿相关理论的研究,先后涌现出如马克·克赛尔曼(Mark Kesselman)、亚历山大·格劳斯(Alexander J.Groth)、科林·莱斯、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等学者除肯定其理论贡献和历史影响外也针对某些观点作出了批判性评价。一方面,诸如马克·克赛尔曼充分肯定了亨廷顿的贡献,将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与莱昂纳德·宾德的《政治发展中的危机与序列》作了比较,并将二者看作政治发展理论的里程碑之作,亚历山大·格劳斯对亨廷顿的政治理论作了全面的研究,他认为“在最近二十年的政治发展和比较政治研究领域中,很少学者的影响力能够超越塞缪尔·亨廷顿”,这些学者充分肯定了亨廷顿对政治研究领域的成就。另一方面,很多学者基于亨廷顿相关研究的历史局限性做了批判,例如科林·莱斯(1993)在著作《塞缪尔·亨廷顿与“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终结》中提出亨廷顿理论存在很多含糊、繁琐论证和混乱之处,他对论据的使用有很多漏洞,并且过多地采用了唯科学主义的方法,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方面割断了“现代化”理论先前与美国多元论之间的联系,还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搬用了一些重要术语,又阉割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著名的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作为亨廷顿的学生,认为亨廷顿在描述文明影响政治发展的时候低估了人们对生活在具有责任政府的现代自由社会的普遍渴望。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模块——早期的港澳台研究和后期的内地研究。我国港台的学者对亨廷顿政治理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1982年台湾地区就出版了关于亨廷顿的系统著作,对其理论作了较为细致的讲述;大陆学者更多地将亨廷顿的理论作为理解和解释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一种政治工具,重点关注亨廷顿对政治参与、社会稳定等相关要素对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总体上对其政治发展理论持肯定意见。张星久提出了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四个层面——现代化、政治制度化、革新能力、费边式与闪电式战略;李淑艳通过考察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相关变化发展脉络,总结认为亨廷顿为发展中国家确定了明确的三个政治目标——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和政治改革;张桂林认为,亨廷顿强调政治稳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平稳是民主的前提条件;宋鑫华关注的除了关于亨廷顿政治发展的提出以外,将政治不稳定的因素和解决途径纳入政治发展的环节之中,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刘小年和吴晓明专门分析了亨廷顿理论中存在的稳定与自由、发达与发展、形式与内容、循环与进化等一系列的内部矛盾,而且他认为亨廷顿过于关注稳定和权威,具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和独裁主义倾向”。

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形成

1.关于政治发展的涵义

在亨廷顿之前,政治学界围绕“政治发展”这一概念,形成三个独具特色的思想流派:社会过程派、结构功能派、比较历史派。亨廷顿吸收这些流派的思想精华,结合特殊的时代特点,对“政治发展”作了释义。事实上,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的认识是随着其研究不断深化的。1965年的《政治发展和政治衰朽》中将政治发展定义为“政治组织和制度的程序化”;1968年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则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并引入之前的“政治制度化”概念推进秩序的实现;进入90年代以后,亨廷顿将“政治发展”延伸为“民主”二字,在《第三波》中鼓吹民主化的必然性。在一系列的概念发展中,亨廷顿对“政治发展”没有作固定的解释,他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政治研究的工具,而是看中其体现某种合法化解释的作用。在亨廷顿的一系列行文脉络中,《政治发展》中给出的解释似乎更能体现亨廷顿的认识——“政治发展是指现代化的政治后果”。在这个结论中,国家为了稳定和前进所产生的各种政治产品和成果都是政治发展的表现,其中就包括亨廷顿非常重视的政治稳定和民主化,这也是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形成的两个阶段的关键所在。

2.关于政治发展的目标

由“政治发展”涵义的深化过程可以看出,早期强调权威和政治稳定、后期强调民主和政治参与构成了亨廷顿整个政治发展理论的两个显性部分,即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亨氏强调强大政党和政府引导国家发展进步的政治稳定,《第三波》中强调民主化集中智慧推动政治发展的政治民主,这种思路在整体的理论框架中缺一不可,并最终演化为政治发展的双重目标。在亨廷顿看来,虽然对国家实际状况而言,存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政局稳定等多重要求同时出现而往往顾此失彼的状况,但是从长远看,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是可以相容实现的——政治稳定是实现经济发展、有序进行民主活动必要的前提和基础,稳定的制度、政權、法律法规、政府运作、社会运转必然营造一个稳定的民主秩序;政治民主集结民智民力,是促进社会持久稳定的推动剂,民主是疏通统治血管、化解国内矛盾、畅通阶级沟通渠道的重要环节,有利于防止国家陷于政治动荡。

三、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中国家发展与稳定的失衡

在统治层面,一方面新兴国家盲目效仿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经验,积极进行经济建设,试图以经济发展带动政治发展,但是,通过军事暴力和传统君主的新时代统治,面临的是政府权威不足、统治力不够和国内矛盾激化、阶级隔阂加深等问题,使得各国内部冲突和斗争加剧,出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中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的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明倒退的“政治衰败”现象。另一方面部分国家过度强调稳定,进行严酷的权威统治,阻碍着国家的快速健康发展。在民主层面上,政治参与模式的选择难以确定,要不是过于激进的完全西化,或者是对传统“专制”模式难以割舍,如此状况造成传统纽带被强制打破的社会矛盾加剧和名不副实的民主,无法形成稳定的有序发展。总之,无论是全盘西化的全民民主还是一如既往的“表面”民主,其后果都表明发展中国家经历着发展与稳定的失衡考验。

2.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平稳发展

在关于如何推进发展中国在稳定中发展的问题上,是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重点,针对战后普遍存在的“失衡现象”,亨廷顿强调了几个关键点,分别是:政治制度化、政治改革、政党统治等,其中政治制度化是重中之重。对发展中国家政府这一新组织来说,制度化是指“政治活动和程序取得社会认可并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过程”,是脱离旧纽带建立新纽带的必然选择,亨廷顿用适应性、复杂性、独立性、凝聚性这四个维度衡量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这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制度能否在国家整体运作中发挥有效作用。在亨廷顿看来,一方面,政治制度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和维护。社会不可避免存在过分的个人和集体欲望膨胀,政治制度此时的作用就是抑制这些过分的欲望,维护更重要的公共利益。另一方面,政治制度有利于平衡和维护适度的政治参与,用制度规范复杂多元力量参与政治的方式和行动,形成固定的、有序的、受拥护的民主参与模式。只有在高效的政治制度化保障和控制下,社会精英才能在有序的民主进程中推进政治体系的动态稳定,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稳步发展。

四、结语

亨廷顿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政治发展理论经过研究深化逐渐完善,成为政治研究中的重要一环,虽然出于学科限制等多种原因其理论存在不足之处,但他关于国家内部运作、秩序维护的论述以独特的视角、动态的论证给予了我们积极的思考和借鉴,尤其是亨廷顿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方向,体现了亨廷顿作为一个学者对政治现实的关心,其理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參考文献:

[1]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

[2]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王丽萍.民意的形成与政治社会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02).

[4]赵振军.浅析亨廷顿政治发展与稳定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5]李照雨.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关联[J].人民论坛,2010(17).

推荐访问:发展中国家 稳定 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