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其解决对策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4-06 10:20:32

【摘要】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民问题是阻碍中国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农民问题的形成和演变是在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进行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村与城市长期分离;二元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减缓了农村城市化步伐;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造成城市化失衡发展.要改变或者削弱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应采取如下政策措施: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构建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二元结构;对策

一、城市化进程与二元结构现状与问题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发展战略互为因果的三大重要支撑,然而这三大战略的地位并不平衡,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经济二元结构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轨迹。建国之初,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化战略和赶超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向工业和城镇大规模转移,农业资源大量流向非农业部门,以实现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和有限资源向工业化的配置和整合。这一现象造成了极不平衡的城乡与工农发展态势,其结果就表现为传统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远低于现代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城市化速度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并由此演变成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二、二元社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新型城市化已成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获得新增长动力的关键,与其他国家城市化发展路径不同的是,新型城市化更是中国实现深层改革、破解二元结构失衡的突破口。

(一)新型城市化加速“城市群”凸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从目前来看,大城市面临着日益沉重的人口压力、交通压力、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而小城镇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伴随着新型城市化的进程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未来可以带动这些地区的产业和经济,有助于缩短地区差距,平衡地区间的发展,进一步解决房地产市场日益紧张的供求矛盾。“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新型城市化规划之后,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实施”城市群“战略也是势在必然”。

(二)“双轨制”解决城市化后顾之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虽然政府在会议中极力强调住房保障,淡化对于房价的调控,但是,调控的基调还是存在。

(三)调控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更多地强调了对于房地产调控可能将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而住房的功能也更加偏向社会、民生。

三、城市化二元结构原因分析

世界城市化历史表明,城市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化率处于30%70%之间是城市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二元结构不仅是中国内部失衡的最大症结所在,也锁闭了中国经济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内需增长,具体表现在产业体系上,实行农村单一发展农业、城市发展工业的城乡二元产业政策,把农业产业链中的产供销、贸工农也分割开来,呈现出“产业二元性”;在要素配置上,实行城乡差别性的二元政策,人为割裂城乡之间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现为“市场二元性”;在国民福利上,由于实行城乡隔离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导致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服务以及劳动就业的非均衡发展,表现为“福利二元性”,极大地制约了市场容量的扩大和增长潜力的释放。

四、削弱二元社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政策措施

经济二元结构发展失衡的低成本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需要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思路。

新型城市化要求“工业反哺农业”,提升经济产业结构。恩格尔定律决定了从长期看纯农业收入大体上是一个常数,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收入所占份额会越来越小,集约经营或引进新技术也难以使农业总收入显著增加。因此,只有通过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用技术与产业扩散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和农业产业资本形成,用教育和技能培训来提升农村劳动力,才可能实现劳动力数量增加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转换,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新型城市化要求“城市反哺农村”,建立真正的一体化市场体系。新型城市化的本质在于打破分割的城乡二元市场体系,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目前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于城市,因而拥有更多具有较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城乡之间在信息、资本、人才密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一旦闸门打开,就会形成“瀑布效应”。从而,城市生产力就能在农村地区创造新的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和高级化,进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使城市效应外溢,城市内部的富裕能力逐步向农村反哺。

新型城市化也是最大限度扩大内需的根本所在,包括城市本身的建设、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以后消费成倍的增长。今后我们还要引导城市化健康的发展。最重要的对于我们实现城市化来说,就是要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仅要看它的速度、规模,更要看它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说:一是搞好城市布局。大中小城市都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要适当的控制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大力地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是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三是在城市群的布局上要和资源、环境能够相适应。四是我们现在已经转移的农村人口要逐步的让他能够融入到城市生活,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逐步地提高他们能够享受到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敏,曹萍.农民增收:从实证分析到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200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牛若峰.“三农”问题与二元结构政策[J].农业经济导刊,2003(10)

[4]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城市化 浅析 对策 难题 进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