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启示

入党申请书 时间:2022-04-13 10:12:44

摘 要:随着韩国“一五计划”的实施,韩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韩国政府开始实行“新村运动”,对韩国的落后的农村经济实施反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韩国的新村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建设新农村成功的典范。试图对韩国新村运动发展过程的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与剖析,阐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新村运动;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2-0282-02

引言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以前,一直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小国。随着韩国“一五计划”的实施,韩国的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总统朴正熙将农村现代化列入了新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因此具有韩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的展开。

一、新村运动的概念

“新村运动”的英文翻译是“Saemaul Undong”、“New Village Movement”或“New Community Movement”,但是随着韩国国民逐渐觉醒,后来一般直接使用固有名词“Saemaul Undong”[1]。它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地区社会居民的自主合作活动实现增加收入、改革生产设备、改善居住环境、激发地区社会组织的活力改革居民意识、改善生活品质的地区社会开发运动。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直都需要政府的援助,但发展中国家的开发在经济上能够自理之前一般都需要政府等一些外部因素的支持。”[2]

二、韩国新村运动发起的背景

(一)新村运动的自然背景

韩国是一个山地国家,耕地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韩国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韩国的经济发展。然而,韩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要想使韩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力资源。除此之外,韩国的农业连年受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农村、农业的发展后继无人,濒临崩溃。

(二)新村运动的社会背景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开始,韩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十分迅猛,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小国一跃成为世纪上中等发达国家。然而在这样快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导致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为严峻的是在韩国农户中小农户(土地面积1公顷以下)的比例高达67%,而这些农户的户均收入还不到城市家庭的一半[3],社会矛盾开始日渐尖锐。

(三)新村运动的文化背景

韩国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确实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韩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韩国在日本殖民统治和国内长期政治动乱的情况下使国民善良、勤俭的风气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韩国国民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伦理道德,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此外,韩国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的国家之一,儒家“封闭”的思想,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三、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阶段

(一)基础建设阶段

1971—1973年为新村运动的基础建设阶段。这一阶段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主要目标。由于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政府通过村民投票的方法选出了优先建设的16个项目,如拓宽公路、修葺围墙、改善引用水井、改善屋顶、加速农村电气化、美化环境等。政府通过有差别的援助方式,向村庄无偿提供水泥、钢筋等物资,用于满足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对农民进行积极的引导,成功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农民勤勉、自助和协同精神。

(二)扩散阶段

1974—1976年为新村运动的扩散阶段。随着新村运动初期新村运动的快速发展,新村运动开始不仅仅局限于农村,迅速的向城镇扩散,向各个领域扩散,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开始转变了增加农民收入上。这一时期是新村运动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不同领域的新村运动,比如,公司新村运动、街道新村运动、学校新村运动等等。在这一阶段,政府开始对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的新村教育,派遣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和普及科技知识。在这一阶段,农民的收入得到迅速提高。

(三)充实和提高阶段

1977—1980年为新村运动的充实和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韩国政府开始用各种优惠政策和发放贷款的方式支持韩国特色农业、农牧业以及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农民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一阶段韩国政府不仅致力于发展农村的经济,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农民的精神启蒙。新村运动不仅使韩国的农村和农业得到发展,也使农民的生活伦理得到提高。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勤劳、自立、合作”的精神也逐渐深入人心,使国民建立了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

四、中韩两国农村建设的相似之处

(一)东方民族文化、理念相似

中韩两国同为东亚国家,位置毗邻,尽管有着不同的国家制度,但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极为相似。自古以来,东方民族就十分注重礼仪和社会秩序,尊重学者和领导,在政府的感召下,能够迅速地集结力量,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新农村的建设运动。政府在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下,可以很好地连接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对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协调和扶持。

中韩两国均是世界上受儒家思想影响较为深刻的国家。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韩两国人民都具备着谦逊的品格,善于学习和总结。同样,两国的领导人都十分了解这种东方民族文化和思想,运用得当将十分利于集合社会各界力量来进行新农村的建设活动,推动农村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二)差距扩大的基本矛盾相似

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韩国五年计划的实施,韩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韩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与城市发展模式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并且这种差距在随着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大,随之而来的便是这种城乡差距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愈加突出。农民的生活困难,生活环境恶劣,学生运动不断,社会处于持续的不安状态。大量的农村居民开始涌入城市,冲击着城市原有的社会秩序。同样,当前的中国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多地区依然存在教育缺失、交通不畅、经济基础薄弱的一系列的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差距日渐增大。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严重失衡。

(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基本相似

中韩两国都是人多地少的农业国家,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小,农民的比重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高,农业科技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此外,由于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相对落后,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镇居民。农民缺乏自信,厌恶逃离农业,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状态。

五、新村运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

(一)政府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一场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同时,政府也在突出强调对农民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韩国的新村运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韩国政府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向韩国学习。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居民的愿望,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着手,不搞强制性的推行,从思维方式上给予农民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在整个新村运动进行的过程中,前期,政府充分发挥着主导作用,对新村运动进行宣传鼓动,帮助农民建立自信心,使新村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新村运动后期,政府在新村运动中发挥的职能逐渐淡化,各种类型的民间组织开始发挥着独立的职能,实现了农民的自治,这样的成果均来自于之前政府对农民自我意识的培养。因此,我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培养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创造性,只有让农民从思想上得到洗礼,才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协调城乡之间的差距,快速有效地推进农村的现代化。

(二)加强调查研究

韩国的新村运动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由于韩国新村运动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韩国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因此,我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理论研究,抽调专家与学者成立新农村建设研究会,进行实地深入的考察,对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学者们帮助各级政府官员摆脱脱离农村实际情况的办公方式,做到可以真正地为农民做实事。

(三)做好科学长期的规划和制度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它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建设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的制度可以使农村的发展建设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并不会伴随领导更替而产生任何变化。我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一定要制订好发展计划,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万不可急功近利,做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党中央制定的国策,我们必须善始善终,不可半途而废。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所以,在进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既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又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世界接轨,与文明接轨。

我们要不断的吸收、总结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教训,适时的对不合时宜的政策和措施做出及时的调整,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使我国可以迅速的向现代化国家迈进。与此同时,这将十分有助于我们建立和谐、诚信、文明的和谐社会,为国家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牛林杰,刘宝全.中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56.

[2] 马晓河.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韩国的新村运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77.

[3] 周民良,赵敏鉴.韩国的新村运动与农村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70):38-44.

[责任编辑 王玉妹]

推荐访问:韩国 新村 启示 运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