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延安十三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自我介绍 时间:2023-07-13 10:00:43

摘要:延安精神是我党在战争时期培育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在这一时期就自身建设问题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着重从思想建设党”、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的干部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的奋斗目标。继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经验,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延安精神;党的建设;基本经验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思想路线向来是党的一条生命线。在到达延安前,党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遭受的挫折和损失,从根本上说,就是思想路线错误,简单地将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僵化地一切从本本出发而无视中国的具体情况。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始终坚持将解放思想寓于当时着重强调的实事求是之中,体现在破除教条主义禁锢的整风运动之中,体现在党的全部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摆脱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与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束缚,一切从中国的社会实际和当时的斗争实际出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找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全新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的思想路线最突出表现于立足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成功解决了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和夺取革命胜利的一系列问题。马克思主义是“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不可能在他们的著作中告诉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延安,党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中国化创新,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到达延安前,我党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一直不懂得或者不完全懂得这个道理,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险些葬送了革命事业。在延安的十三年,党中央始终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即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界,又对自己的国情进行透彻分析,从而正确地解决了怎样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这个根本问题。

新时期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是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重要保证,对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干部路线,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党的建设的正确道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共运中盛行着党的建设上的“唯成分论”,那些“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农村环境中,工人成分占极少数的中国共产党只能成为一个“农民党”,而不可能建设成工人阶级先锋队。在延安,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是否同意党的纲领政策和是否愿意为党的主张而奋斗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标准,按照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加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运用整风方法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在延安期间,党从“干部问题是一个有决定作用的问题”的认识高度,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拔和使用干部,竭尽心力培养和造就“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的“最好的干部”。毛泽东同志曾向全党提出“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1]在延安的十三年,由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创办各类干部学校30余所,朱德、董必武等很多中央领导都在这些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大批青年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党员干部,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最重要的组织基础。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一切奋斗和牺牲,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党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形成并得到落实;党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进行的一切奋斗,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胜利。坚持群众路线,相信人民群众是思想基础,依靠人民群众为实现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根本目的,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基本途径。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不仅从理论上深刻论述了群众路线,而且把群众路线溶化在了党的全部活动中。在延安,党时刻生存在人民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组织群众的力量,集中群众的智慧,为群众排忧解难,为革命艰苦奋斗,开创了党群关系的最好时期,使革命斗争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党和人民群众的这种血肉联系,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之本,是“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奥秘所在。党在延安的十三年,形成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使革命斗争有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继承和发扬党在延安时期提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有利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源源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脚踏实地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一条定律。但是,如果不能制定和坚定不移地执行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还是不能解救中国。到达延安前,党在领导过程中出现的无视中国社会实际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左”、右倾错误,几乎断送了革命事业。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牢牢把握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变化,确定了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坚定不移地走新民主主义道路,这个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历史必由之路”。毛泽东同志尖锐地指出,一切共产党人必须首先为现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决不能离开现实任务而空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现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扭曲和分化丝毫没有停止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成功掌控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确保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促进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杜红艳]

推荐访问:延安 党的建设 十三年 经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