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与改革

自我介绍 时间:2021-08-22 11:13:54

摘 要 为适应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要求,着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从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學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机械类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与重构。

关键词 机械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54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mand for talent, combining the need for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al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he mechanic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will be integrated and reconstructed based on curriculum,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reform and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raining。

Keywords mechanical;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0概述

机械工程是一个传统的工科学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渗透到设计、工艺、制造、检测、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1]现如今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生产模式,因而,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不同于传统机械制造业。2015年6月17日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把装备制造确立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这就足以说明机械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及国防科技方面的重要性。如今,我国机械工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发展。为适应国家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及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我校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着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有必要对现有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机械类课程体系现状

1.1 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知识划分过细

现如今很多大学的课程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按专业进行设置,有些专业口径狭窄,所学课程势必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面内,因而各门课程所学内容分割的很细。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会对许多重要内容进行删减,舍本逐末。而各个专业之间又泾渭分明,隔行如隔山,所学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学科之间也难以迁移。由于知识分割过细,[2]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考虑,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产生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漏洞;同时又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偏于单向、刻板、不全面,因而不利于培养他们多维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2 教材过时,部分课程内容陈旧

所使用教材更新过慢,有些课程很少涉及学科发展前沿的东西,对于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新内容也很少讲解。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新颖性,尚未将现代设计方法及先进制造技术融入到机械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及实践环节固守于传统教学模式,比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仍采用传统教材,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学的模式,缺少师生互动,缺少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实验实习还是以演示和观摩为主,缺少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并且尚未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到一起。

1.3 只注重理论学习,实践环节薄弱

许多课程只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践环节,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过程中,因顾虑各种因素而只要求学生参观,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只是片面讲解基本理论,使得很多课程听起来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导致学生虽然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1.4 学生科技竞赛作品可靠性较差

缺乏实践场地及所需计算机等硬件资源,学生进行的一些课外设计大赛活动往往是以指导教师为主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活跃性思维的发挥。学生活动经费不足,常常因为经费问题而限制了作品的完成和完善,限制了作品的精益求精;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功利心太强,所做作品可能只能勉强在赛场上比赛,从而夺得名次;有的作品赛前演示挺好,比赛时出问题,从而落选。究其原因,一方面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可靠性差;另一方面是只求比赛能过关,不注重设计质量和运行可靠性的问题。很多设计作品缺乏延续性,不注重设计技术和设计精华的提取、凝练和总结,使得各级学生之间缺乏设计思想和技术的延续运用,和创新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升华。

2机械类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内容

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造就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3]课程体系的设计及教学模式的制定应该有利于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我校专业特色鲜明,根据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对现有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拓宽专业,增强学生适应性,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删除与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关联性不大的课程,增设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对专业培养需求支撑度高的课程,将传统的三段式(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结构打破,构建由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两大系列加一个专题选修课群构成的新课程体系。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选学专业或方向,通过选学专题选修课拓宽个人知识面,适应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设置考虑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趋势,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任务确定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然后根据核心课程需要修学的先导课程层层推进,构架整个课程体系。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设置,根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及课程自身特点,确定课程实践学时,并设定相应的集中实践环节。根据培养目标增加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综合训练项目,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改革工程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機械制造技术基础等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补充、扩展,将先进的设计手段和制造技术融入其中。改变零部件的传统设计方法,尝试用优化设计方法及可靠性设计理论设计零部件,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优化。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倡导“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创新创业思想揉入到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设计能力,通过实践能力培育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

2.3 充实实践环节内容

充分利用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实习过程中加工设备的操作培训,实习过程中督促学生撰写实习日志、周志,记录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并动手加工制作实际产品。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将所学的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知识应用于实际产品的设计过程,打破原有产品设计模式,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产品、构建产品的三维模型、分析设计结果。用新的生产制造技术对产品零件进行结构设计、对传统结构工艺性的好与坏重新衡量,改变零件结构,提高零件性能,增强创新设计意识。

2.4 营造自由设计的环境

建立创新设计工作室或工作坊,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积极性,提高独立设计产品的能力。结合每年度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逐步完善创新设计工作室的建设,包括硬件资源的购置、设计题目的汇总、指导教师队伍的构建等,积极引进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参与创新产品设计的指导工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水平,同时将产品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到产品设计过程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老生带新生,互帮互助,齐心协力设计新产品的能力。

3结论

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充实及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与重构,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意识,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为社会输送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制造装备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1402-113)、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JG201514)

参考文献

[1] 付晓培.德美两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 ——以机械类专业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2] 董明晓,李瑞川,张明勤,张瑞军.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课程体系建设.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31-35.

[3] 罗卫平,李晓晖,王珺.高等院校机械类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的建设.价值工程,2012(11):186-187.

推荐访问:架构 课程体系 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 专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