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地下水源高锰、高氨氮污染风险分析与应急处理技术

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1-07-19 10:43:27

zoޛ)j馓ky介绍,展开了对高锰、高氨氮污染风险分析,以M城市地下水源水厂现有工艺为基础,提出建设以高锰酸钾氧化+砂滤为核心的高锰、高氨氮应急处理系统。

关键词:高锰酸钾氧化+砂滤;高锰、高氨氮应急处理;去除效果

我国很多城市地下水源水厂采用单一的消毒处理工艺,该工艺对细菌类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氨氮、有机物等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对铁、锰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低,不能满足高氨氮、高铁锰条件下净水的需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城市尚未制定完善的地下水源地管井水质监测制度,缺乏完整的管井水质监测资料,对管井水质的污染特征、污染强度的调查研究较少,无法为地下水污染的控制、管理提供足够的依据。

1某市水质基本特征

2006年、2011年分别对M市的E厂、F厂水源地管井水质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取样数超过可利用管井总数的80%,检测指标包括铁、锰、浊度等21项主要水质指标,结果显示,两厂水源地管井水质状况具有较强的相似性。

两厂管井不同水质指标含量差别较大。根据水质指标的超标率、超标倍数以及对水厂工艺的影响,可将主要水质指标分为超标因子、临界因子和微量因子三类。其中,超标因子主要包括锰、铁、氨氮、亚硝氮,尤其以锰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在60%以上;临界因子主要包括浊度、pH值、色度、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超标倍数较小;微量因子包括氰化物、六价铬、锌、汞等,此类因子含量低,且多数处于未检出水平,常规状况下不存在安全隐患。

2高锰、高氨氮污染风险分析

从对2006-2011年E,F厂进厂原水水质监测结果的统计来看,锰、亚硝酸盐是水厂原水主要超标因子,但超标率低(低于10%),超标倍数小(低于国家标准2倍),水厂现行工艺可基本满足出水安全的需要;但从E 厂和F厂地下水源地管井水质检测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地下水源地管井存在严重的锰、铁、氨氮超标的现象,水厂采用的管井优化取用方案使得水厂原水水质得到“改善”,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进一步查明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的污染特征,确定地下水源水厂原水风险特征,对两厂水源地管井中氨氮、亚硝氮、铁、锰及有机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括号内为管井全开时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预测,由可利用管井产水能力及污染因子最大检测值推算所得。

表1 E 厂、F 厂地下水源地管井主要污染指标统计(mg/L)

井类型 指标

氨氮

CODMn

亚硝氮

E厂

潜水井

0.01-8.80

0.024-1.160

0.038-1.080

0.74-2.36

0.003-0.050

混采井

0.0l-1.51

0.061-0.621

0.019-2.765

0.74-2.06

0.0005-0.058

承压井

0.01-0.71

0.024-0.816

0.019-1.406

1.20-1.86

0.0005-0.052

总计

0.01-8.80

0.024-1.160

0.019-2.765

0.74-2.36

0.0005-0.058

F厂

潜水井

0.01-3.62

0.024-0.828

0.019-0.377

0.49-1.96

0.003-0.633

混采井

0.01-3.49

0.024-1.069

0.019-0.553

0.49-3.51

0.006-0.130

承压井

0.01-5.32

0.024-1.000

0.019-0.778

0.41-2.78

0.005-0.116

总计

0.01-5.32

0.024-1.069

0.019-0.778

0.41-3.51

0.003-0.633

综上所述,由于水厂采取了优化管井组合的取水方式,使得进厂原水水质安全性有所提高;但是,从对地下水源地管井主要超标污染物的检测、分析结果来看,地下水源地管井水质存在锰、氨氮及铁、亚硝氮超标现象,尤其以锰、氨氮污染最为严重,地下水源水厂原水存在高锰、高氨氮污染风险,出水安全隐患较高。

3 高锰、高氨氮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

3.1 试验系统设计

根据M城市地下水低浊度的的水质特点,试验系统省去沉淀单元,高锰酸钾与原水混合后,经管式反应器微絮凝后直接进入滤池,系统主要包括配水管路、加药系统、管式反应器、滤柱和反冲洗系。试验原水由管井和集水干管出水配置,以 Mn2+为控制指标,在进水锰平均浓度为 0.4mg/L 和 0.7mg/L 条件下,研究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3.2 试验效果分析

(1)进水 Mn=0.4mg/L 条件下的试验

在进水 Mn=0.4mg/L 的条件下,考察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对铁、锰、氨氮、有机物的综合去除能力,主要污染物出水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 1所示。

图 1 Mn=0.4mg/L 时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净水效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对铁、锰、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有限。

(2)进水 Mn=0.7mg/L 条件下的试验

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可满足低污染负荷下净水安全的需要,这里进一步提高进水负荷,重点考察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对铁、锰和氨氮的去除能力。主要污染物出水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 2所示。

图 2 Mn=0.7mg/L 时出水效果

结果显示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对铁的去除效果较好,在高锰酸钾投加量充足的条件下,出水铁浓度低于 0.05mg/L,且变化稳定;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可应对最高进水锰负荷为 0.7mg/L,当负荷继续增大时,出水安全风险也随之升高;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对氨氮去除能力有限,约为 0.5-0.6mg/L,当进水负荷大于 1.1mg/L,存在出水安全隐患。

(3)工艺处理能力分析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可应对的锰、氨氮最大负荷分别为 0.7mg/L 和 1.1mg/L,且该工艺投资小、启动快、运行简单、管理维护方便,满足应急处理对快速响应的要求,可作为M城市地下水源水厂应对高锰、高氨氮风险的应急处理技术。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案例城市地下水源水厂原水存在的高锰、高氨氮污染风险和消毒工艺对污染物去除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高锰酸钾氧化+砂滤的应急处理工艺,考察了工艺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文中提出的高锰酸钾氧化+砂滤工艺启动快,运行、维护方便,满足现阶段案例城市地下水高锰、高氨氮风险应急处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丁桑岚.环境评价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祚永,丁晶,彭荔红.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闫英战,杨勇,陈爱斌. 可拓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0,41(15):27-30.

推荐访问:水源 应急处理 污染 地下 风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