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构筑21世纪新材料产业的新格局

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1-07-21 10:09:25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都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纷纷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新材料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怎样充分发挥当地优势资源、怎样以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进入21世纪,材料科学和材料工业被公认为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新材料技术对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新材料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构成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产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2000年全球新材料销售额达4000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突破5350亿美元,年均增长6%。

上海历来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九五”期间,新材料被列为上海市优先发展的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已初步形成了北有宝钢精品钢基地、南有上海化工区基地;新型有机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建材等全面启动的发展格局。

一、发展概述

2001年,上海新材料销售额达32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额的4.5%。从业人员19.06万人,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7.6%。整个产业发展突出体现以下几大特点:

1、坚持体制创新,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近年来,上海新材料行业注意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股份制、民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00年全市生产新材料产品的企业70l家,其中中外合资合作经济178家,占总数的25.4%;集体经济169家,占24.l%;其他经济160家,占22.8%;股份制经济127家,占18.1%;国有经济67家,占9.6%。新材料产业的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这不仅解决了发展新材料的资金紧缺问题,而且改善了相关企业的股权结构,增加了企业的活力,为新材料企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据统计,上海2000年度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1061家,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113家,占总数的11%。销售收入前500家工业企业中,新材料企业114家,占总数的23%。

2、坚持观念创新,瞄准世界一流水平

上海市新材料行业的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观念创新,认真领会中央和市委领导关于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指示精神。特别是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宝钢“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的精神,不断更新观念,从而确定了战略目标,使上海新材料企业始终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不断前进。

例如,总投资1500亿元的上海化学工业区的逐步启动,将会联动和带动整个上海化学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促进和推动化工新材料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上海化工区将成为当代亚洲最大、最集中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基地。上海石化四期工程即将建成,这将使上海石化产业向具有千万吨级原油加工能力和百万吨级乙烯、聚烯烃、合纤原料生产能力的世界级石化企业目标迈出关键的一步。

3、坚持管理创新,把重大项目作为重要抓手

上海市领导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中,非常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改善领导方法。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定要贯彻江总书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集中力量,抓好若干重大项目,并以此作为推进新材料产业化的抓手。他们在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等大企业中筛选了一批大项目,取得很好效果。据统计,2000年度上海市工业重大骨干项目25项,新材料相关项目为18项,占总数的72%。上海市重点技术改造竣工项目36项。新材料相关项目为13项,占总数的36%。实践证明,这种软硬结合的管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它对于上海新材料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4、树立全球“意识”,努力发展外向型企业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上海市领导顺应形势,教育广大职工努力树立全球意识,发展外向型企业、加大外向型经济的力度,并把它作为推动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从而为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据统计,2000年度上海市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自营出口企业57家,新材料企业为14家,占总数的25%。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78项,新材料项目为22项,占总数的28%。如果按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上海新材料产业一定会脱颖而出。

5、坚持技术创新,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在上海,建有一大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集中了一支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队伍。注重原创技术的开发,是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目前,上海新材料领域有博士后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2个;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5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17个;有科学院所22家,相关的高等院校6所。有如此实力雄厚的技术开发力量的支撑,使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充满活力。据统计,200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1项,与新材料相关的奖项8项,占总数的26%。2001年度上海市新产品一等奖9项,与新材料相关的有4项,占总数的44%。

二、发展格局

1、金属材料基地

经国务院批准,以宝钢为主,吸收上钢和梅山钢铁公司,于1998年11月组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公司成立后,加快了老冶金企业改造的步伐,确立了建设我国钢铁精品生产的主要基地和我国钢铁行业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研究开发基地的总体目标。2001年,集团全年完成新产品、新材料鉴定33项,列入2002年新材料发展计划43项;全年产钢1913.52万吨、商品钢材1752.39万吨;全年合并销售收入715.4亿元,创汇5.55亿美元。以汽车钢板,造船钢板、管线钢板和集装箱钢板,不锈钢板、电工用钢、石油管和高压锅炉管用钢,高等级建设用钢为代表的国内最大的精品钢材基地,已在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初步形成。上海地区钢铁工业从此迈入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

上海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产品的生产、经营、科研和出口企业。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硅材料、稀土材料、锆钛稀贵金属材料、铜加工和铜冶炼材料、粉末冶金材料、铁合金材料和耐火材料等,产品质量一直居于国内同行前列。近几年来,研究成功的“绿色照明”灯用荧光粉、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屏用PDP粉、汽车尾气净化用稀土材料及多孔陶瓷、金属钒钛黑磁砖、无汞电池用锌粉、全热解碳人造心脏瓣膜等新材料都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2002年,有色公司将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起加快上海有色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并加大新型稀土深加工产品等新材料的产业化力度,进一步夯实基础,打造上海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

2、上海化学工业园区

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位于杭州湾北岸,距市中心60公里,规划面积23.4平方公里,向西与上海石化连接,将形成面积近60平方公里的气势恢宏的石油化工产业带。

其开发建设引入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一体化”先进理念,通过对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实施,做到专业集成、投资集中、效益集约。主要工程项目有:年产90万吨的乙烯工程;由德国拜尔公司和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1亿美元建设的一体化化工项目;上海联合异氰酸酯项目。

上海化工区的建成将会带动整个上海化学工业的调整与发展,为今后化学工业进一步参与全球竞争,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3、未来的高分子材料示范基地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根据国际高科技发展趋势,以上海高分子学科基础研究和实验装备的优势,围绕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目标和市场需求,开展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重点研发通用高分子高性能化基础研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自润滑耐磨材料;有机硅、有机氟新材料;功能化学建材。承担国家和地方有关重大科研项目,提升我国高分子材料工业的竞争力。最终将建成一个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国家级新材料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4、新型建材领域

经过改革调整,上海建材集团中一批新材料企业均出现了生产经营同比上升的良好势头:以上海耀华皮尔金顿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发展板块,对集团的整体经济效益起到了主导作用;新材料公司积极拓展市场,玻璃钢缠绕管、超细碳酸钙等新材料产销量取得了新的突破;阿姆斯壮公司、美标公司等一批合资企业出现了减亏增盈的良好态势。

2001年围绕集团发展战略,重点对玻璃钢复合材料、纳米碳酸钙材料、塑钢型材等新材料进行了专题研究;2002年集团技术改造和对外收购总投资拟安排9亿元,以增强发展后劲,做强玻璃龙头企业,提高耀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住宅产业化相关新材料发展,加快新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以适应市场要求和施工要求;进一步加强技术中心的管理和建设,依托玻璃钢研究所建设集团技术中心,重点开发复合材料产品;加强重点研发项目攻关,完成2001年结转的重点科研项目。

5、纳米材料基地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一个新兴的科技领域。上海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不少先进成果,在人才、知识积累和产业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为技术依托的两个市级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制定了以研究和产业为纽带,完善并激活人才培养的机制,建立纳米科技信息和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上海纳米科技人才和信息服务平台,使之真正形成培育和推进纳米科技产业化的基地。

6、技术后盾——科研院所

任何产业要发展都要有科技做后盾,上海新材料产业更是有一大批深具实力的科研院所作为强大的技术支持。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人工晶体、多晶陶瓷、涂层、非晶材料等,研制的材料广泛应用在高能物理、核科学、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以及机械和化工各个方面。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该所自筹部分资金,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园区改造工程已从2001年底正式开工,完成后将使科研和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上海高校的材料科学和工程历来是新材料人才培养和研究、开发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经过20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高校院系结构调整和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和建设,新材料研究、开发得到进一步加强,涵盖了新材料所有学科,在新材料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上海材料研究所是以工程新材料及制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和实现制品化为主,并从事材料性能和质量权威性评价的科技型企业。多年来该所完成了大量的国家和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和基础及公益性研究项目,为重大工程建设解决了一批关键材料技术,向众多的工矿企业提供了先进、适用的材料技术质量监控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的提高。

7、新材料协会

上海市新材料协会依托新材料龙头企业和高科技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制定新材料产业规划,以行业管理来规范、指导新材料项目的投入、引进、布点。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沟通政府与企业的联系,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组织全市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在推进上海新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构筑上海工业新高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

三、近期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将进行全面调整。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结构类金属材料向高强高韧性化、复合化、功能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有些还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超低温、强腐蚀、抗辐射等性能;功能类金属材料则向多功能、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表面经特殊物理或化学处理的以及低维的金属材料发展迅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按预定性能,在微观、介观和宏观的不同层次上设计,使制取新材料的方法日趋成熟,最终达到新一代材料具有多功能、少污染、低能耗、低成本和长寿命的要求。根据这一发展趋势,上海新材料产业近期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是:

1、发展思路

跟踪国际新材料发展的最新动态,紧紧围绕上海工业建设新高地战略,围绕《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进一步发挥上海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一手抓大型重点项目,一手抓科技型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上海的科技、信息等资源,逐步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培养一支新材料产业化的队伍;培育新材料产业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与传统工业改造的结合。

2、发展战略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创新、强调跨越的宗旨,优先支持有产业化前景、技术水平高、应用技术成熟、有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项目。

3、战略目标

用高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问题。明显提高我国新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使上海新材料工业成为带动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工业。使上海逐步成为我国新材料人才集聚高地,新材料工业生产基地,新材料产品出口基地和新材料创新基地。到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上,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250亿元。

4、发展重点

从新材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市场与社会需求及我国国情等因素出发,围绕《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提出的34项发展重点,十五期间,上海市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特种钢材、特种金属材料、稀土深加工材料、粉末冶金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的优化及其合金材料、工程塑料及合金、有机氟、有机硅、精细化工;高技术玻璃、人工晶体、现代陶瓷、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超细粉末、仿生材料、交通用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学建材等。

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将是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坚信,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海新材料产业的同仁共同努力下,上海一定会建成当代亚洲最大、最集中的中国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基地;建成世界一流的新材料精品基地。并在这个过程中会涌现出世界著名的新材料企业和企业家,以及新材料领域世界著名的研究院所和科学家。

推荐访问:新材料 构筑 新格局 产业 世纪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