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关于我国医疗机构价格规范的分析

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1-08-02 10:10:43

摘 要:文章对我国国内医疗机构价格的扭曲进行了剖析,本着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平等的宗旨,我国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服务一直进行着宏观上的调控,并且从财政上一直补贴着公立医院。通过对比选出的医疗机构服务的规范化价格和它们的平均单位成本,发现平均的成本回收率仅为50%,它们比平均的单位成本要小。为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对价格扭曲的纠正策略。

关键词:医疗机构 价格规范 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38-02

一、价格与医疗服务成本

1.医院的成本核算,是为了进行科学的管理,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不同范围,计算出医疗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根据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消耗,分配医疗服务费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而避免因仪器的闲置而导致卫生资源的浪费,并且是制定医疗价格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的要求。国家和政府给予医院经济补贴。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13亿人口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价值是决定价格的依据,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不仅受到商品价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货币价值的影响。首先,我国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医院花销来自于住院和非住院的医疗护理,并且超出一半的医疗花销是用在了药物上,这样一来,低收入患者和农民都没有能力去承受。近几年来,医院花销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这一趋势表明了消费者的负担也在增加。其次,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是由国家价格委员会制定的,价格政策的核心内容由政府发表的报告书中的价格表给出,列以千计的医疗、服务和诊断测试的详细价格表单。其中的价格本意是要控制足够高的价格,以保障发展医疗服务,同时也是控制国民收入在各个方面的失调。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责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医疗服务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通过药物、器械、卫生材料、人才技术、设备场所综合利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上世纪60~70年代,政府曾通过降低门诊费用和住院天数,由政府制定了非盈利性的政策。医院享受国家一定的财政补助,让低收入家庭及农民负担得起看病。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的通货膨胀,许多省份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一般低于医疗服务价值。由价格造成的困难可以清楚地在医疗服务中看到,许多医院出现了赤字。医院虽然可以收到来自政府的补助,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根据政府的财政能力,对每家医院设置了一个固定的预算。同时,医院有自治管理权,医院开始实行自负盈亏,大多数的医疗服务价格依然压得很低。但高科技服务价格却高于其成本,各个医疗服务机构由此来补偿其他医疗服务上的损失。另外,药品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药品消耗占医院全部物资消耗的比重最大,而药品零售价被国家药品局所控制,最高只能到15%。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医疗定价中价格和价值的分离已成为很普通的现象。在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许多医院的广大职工苦练内功,挖掘潜能,积极开发自己的产品,取得了最大化的边际收益。

二、医疗服务价格的作用

我国处于过渡经济的阶段,人们可能认为在规范化价格下会使很多医院难以维持而关门,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受财政压力所迫,一方面是许多医院为了生存,想出很多方法来进行维持,采用高额的医疗服务收费,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价格调控。他们往往利用政策的漏洞,巧立名目,造成医疗服务价格与其价值脱节,对患者增加医疗服务项目的提供、收红包等问题也随之产生,而且屡禁不止,对患者的治疗收费也超过了成本。单由额外的收费带来的服务收益就可以覆盖掉医院成本和规范化费用的差距。因此,医疗服务价格收费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一直排在前列。医疗机构经常与多收费、乱收费联系在一起。不但损害了卫生行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形象,更使人民群众轻易不敢踏进医院大门,从而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质量。另一方面,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又很有限,因此,不但造成某些医务人员为了多拿提成,给患者多做检查、多开药,通过药品、检查多提回扣等形式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卫生技术人才流失现象也很严重。因此,应在当前国家经济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利用医疗服务价格的杠杆作用,减轻广大卫生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势,确保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三、价格结构与刺激

前文讨论的是现有我国医疗领域的价格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刺激导致某些服务供应不足或者供应过多。按照前面的描述,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项目都要价过低,存在着两方面的要价极端,大多数服务相对于实际成本而言都要价过低,而同时诊断测试和药物的高利润边际又刺激了这些领域的过度供应。那么,这种价格激励结构,又如何转变为最后行为呢?

1.高科技含量的医疗服务。我国医药事业现代化的推动力量,新引进的诊疗手段,如:X光、CT和核磁共振,它们的价格被设置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帮助它们被快速地广泛采纳和普及,CT扫描的成本和费用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带来的高额利润,并且利用不合理的价格结构,使医院管理者大力发展和提倡使用利润高的医疗机械来补偿其他方面的低价费用。现今,很多医疗服务单位看到这些利益,都积极组织去购买各种设备,以期用来争取更大的收益。

2.药物处方。我国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有一个双重角色,医师对患者作出诊断、提供治疗和让患者购买他们所开的处方药。大多数医院都拥有并且运作药品,药品的价格对于医院产生利润而言是最重要的方式。据全国的统计数据显示,60%的医院收入是通过购买药品获得的,同時新闻也报道称,大约30%~40%的药物使用是不合理的,从而造成很大的浪费。

3.医疗管理存在的必然问题。我国公立医院的医师通常在医院实行轮换倒班,给患者提供住院和门诊的医疗服务,而医院的医师都是带薪员工,为了达成医院的财政目标和鼓励医师们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处方更多的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医师们就有了加班费、奖金,到后来又变成所谓的绩效奖金,就是将医师的奖金和他们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和处方开药获得的收入挂钩,最为常用的形式是医院的每一个部门都设置一个经济收入目标。如果超过了目标,就会按收益的多少来提取绩效奖金,收入越高提的越多。这些规定的刺激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我国的医疗管理,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

四、相应的医疗价格改革策略

1.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医疗领域改革被描述成为管理经营责任的分散化,通过对消费者费用的成本回收的日益强调,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预算逐渐减少了,费用水平依然被严格地控制在低于成本的水平。政府的用意是希望消费者免于额外的医疗消费。近几年来,各个医院在医院住院人数和非住院人数依然在快速增长,医院的成本也在逐年增長,医院服务项目的实际收费要比规范化价格高,这充分说明了价格并没有协调和控制好。

2.药物改革的策略。政府如果想解决药物的过度使用和误用,政府应该考虑和采取的手段,是将开处方的利润废除掉,为减少对非住院方药物处方的额外要求,要实行处方监控,并且给医生提供反馈,这样就能解决部分价格扭曲的问题。通过实施的改革,从而控制成本改进效率。

3.政府的公共补助。政府的公共补助应该被更好地定位,鉴于价格规范化政策,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充分让弱势人群能够享受到医疗服务。政府应该考虑医院补助重新定位,来补助弱势人群以及低收入人员,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有利的项目上,如:母亲和儿童的健康项目或者是单个贫困家庭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能够享受特定医院的医疗服务。

笔者目前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物资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的收入状况、收入结构以及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的构成比较熟悉。由于我国国情限制,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补贴呈逐年减少,导致了医疗机构想要进一步发展,就不得不走上以药养医,以检查手段来养医的道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和调整难度很大。由于医疗机构的收费项目多,收费环节多,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地执行法律措施的机制迫在眉睫,如果没有这个机制作为前提,想要降低居民医疗费用,推进医疗改革,保障人民健康,将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李佳春,王晓钟.医院成本核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2] 许克敏.对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改革的思考.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

[3] 程晓明.卫生经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 李凤芝(导师:杜纲;林立军).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11

[5] 吴蓉蓉(导师:金鑫).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的分析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9.4

(作者单位:山西省儿童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9)

(责编:若佳)

推荐访问:医疗机构 规范 我国 分析 价格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