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纵横联系打造历史时空体系

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02 10:12:12

摘 要:2017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理念,其中历史时空观念是最基本的核心素养,但由于教材编写体系和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不足等原因,导致高中学生普遍时空观混乱,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尤为重要。为此我在高三教学中采用“纵横对比、构建框架;问题探究、理清脉络;训练深化、学以致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关键词:高三复习 历史时空观 横纵对比 问题探究 学以致用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即将全面推开,在2017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學科核心素养成为今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历史是随着时间演进和流逝的,历史过程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中外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制度、现象等内容的生成都有着特定的时间、空间范围。现行高中教材是按照政治文明、经济成长、文化发展三个专题编写的,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通史基础。但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历史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满足高中学习的需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难学,时空观混乱。我有幸参与了我校张秀红老师组织的历史研究课题《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注重知识体系的横纵中外古今对比,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时空观。下面我以高三二轮复习中“风云变幻的19世纪60年代”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一、横纵对比构建框架

19世纪60年代中外历史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但在以专题模块编写的岳麓版教材中,这些重大事件是分散的,对于高三二轮系统复习,教师要利用时间轴对此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

二、问题探究理清脉络

当学生对历史时空有所掌握以后,就必须及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全面的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之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和联系。

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处理措施及各自影响

(提示: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处理措施,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但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之后的辛酉政变慈禧垂帘听政,实际掌握清廷大权47年,从此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出现短暂的和好局面,对内重用汉族势力镇压太平天国,导致汉族地方势力的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为之后的东南互保、军阀割据埋下伏笔;对外屈膝求和,签了一系列屈辱条约。虽然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但与同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相比,单纯的学技术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被挨打的局面,民族危机严重加深,清王朝的覆灭不可避免)

问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世界各国参与程度不同,之后各国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同时和中国签《北京条约》的除了英法,还有俄、美,只不过俄国还是封建社会,对国外市场需求不大,但其大国沙文主义严重,所以乘机以侵占中国领土为主;美国国内市场尚未统一,所以借利益均沾,乘火打劫。而之后几年美、德、俄、日相继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并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崛起,造成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问题三,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两半社会,各自进行了一场图强运动,分析中国失败,日本成功的原因

(提示:结合当时各国国情,引导学生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国际环境以及目的对比,为甲午战败,中国地位一落千丈做铺垫)

问题四,中国和世界不同的变化使双方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

(提示:30多年后,甲午一战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帝国主义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争相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陷入了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

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利用书本知识以及课外书籍对时空框架进行深度剖析,挖掘事件的相互关联性和交叉影响性,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唯有变法图强,才有民族振兴。

三、训练深化学以致用

经过前面两步,学生对本课所列时空体系已经有所掌握,而且学会寻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或者外在的联系,把事件放在世界时空体系的高度去考虑问题,但作为高三二轮复习一定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应对近年来高考文科的命题走向,为此我挑选了几道有针对性的题让学生当堂训练。

通过针对训练深化本课主题,让学生对1860年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进而完成通过纵横联系,打造历史时空体系的教学任务。

之所以选择此课作为教学案例,是因为虽然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有所掌握,但对于1860到1894年之间所发生的中外事件缺乏整体考虑性,再次学到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世界狂潮、德国强占山东等民族危机加深时候容易造成历史知识的断层,而课本对此内容介绍分散,导致学生理解困难。韩愈在《师说》中曾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作为一名历史老师,面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历史时空观的欠缺,我们应该从宏观上首先为学生构建框架,让他们先了解史实的来龙去脉,其次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自主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最后老师在来点拨,弥补学生思考的欠缺性,讲清出其中的前因后果,帮助学生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高考题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于晓华著.英国对华外交始末[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推荐访问:纵横 体系 时空 打造 历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