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2020年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院心得体会理论文章调研报告意见建议(治未病健康工程)4

年度工作报告 时间:2020-08-26 07:48:53

 2020年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院心得体会理论文章调研报告意见建议(治未病健康工程)4

 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从2008年启动至今已逾十年。在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互联网的冲击和市场的剧变之后,治未病健康工程需要全面升级。相比于省级中医院的标杆定位和县级中医院的基层定位,地市级中医院处于两者之间,如何全面升级治未病健康工程,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进一步促进治未病中心的建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自身定位,固定基本服务内容

 省级中医院的治未病中心立足于行业发展的标杆和引领作用,其优质的医疗条件和专家资源为治未病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县级中医院的治未病中心则主要着眼于基层群众的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服务。

 地市级中医院医疗条件和专家资源不及省级医院雄厚,覆盖人群也不及县级中医院广泛,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固定基本服务内容是维持中医治未病中心持续运营的根基。地市级中医院的治未病中心对基层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其基本服务人群和内容却往往不足。

 与治未病中心密切关联的科室是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科)。目前,体检后干预和健康管理服务是地市级中医院面临的共性短板,也是诸多医疗机构和健康体检机构亟待转型的主要原因。以“生命全周期的中医健康管理”为服务内容,将健康管理中心与治未病中心的主要服务有效融合,既解决了体检后干预调理衔接不足的问题,又为中医治未病中心的基本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客群来源。因此,以体检后的中医干预调理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是地市级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稳定发展的基本定位。

 二、打通科室壁垒,立足全院养生服务

 广义的中医治未病不仅仅局限于养生保健的服务,其“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内涵包含了不同健康状态的各个过程。在医疗机构中,“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属于治未病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已病防变”贯穿于各临床科室的诊疗服务中,而“瘥后防复”则主要是由康复科来承担。因此,在医院分诊台的服务中就将咨询就诊人群分别导向治未病中心、临床科室以及康复科室三个主要方向。在患者诊疗过程中,根据其病情的变化和实际需求也可以将其转至相应的科室。

 “治未病”的理念不仅局限于治未病中心,而应贯穿于医院的所有科室中。因此,治未病中心的相关产品、仪器、服务项目应该向全院的患者服务;每一位临床医师都是“治未病”理念的实践者和宣传者,每一位专家都是治未病中心的建设者和支持者。治未病中心的新技术、新产品需要各临床科室的专家根据工作经验和患者的实际需求,共同参与开发和推广使用。中医治未病不仅仅局限于治未病中心,而将广义的“治未病”理念灌输到全院的各科室,立足全院的养生服务。

 三、吸收最新科技,丰富养生服务内容

 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治未病的服务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技术。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催生了许多较为成熟的诊疗评估手段,这对中医治未病中心的长远发展也必不可少,如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中医体质的辨识与疗效评估,心肺耦合技术应用于睡眠质量的评估与子午流注的客观化应用,手指脉波应用于整体健康状态的评估等等。

 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于治未病服务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但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统一的治未病理论框架和服务规范下不同技术之间无法形成相互融合的整体。不同检测结果之间往往无法相互印证,甚至自相矛盾。因此,在筛选新的技术和设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新技术的应用要符合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第二,新技术要有充分的现代科学方法论证基础。第三,新技术的选用要符合治未病服务体系的整体框架,各技术之间形成多维度的综合干预评估体系,而非堆砌式的简单组合。

 四、借力企业资源,借助PPP模式拓展服务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中医治未病中心的服务属于医疗增值类开发性资源,是允许公立医院与社会优质资本合作共同开发建设的。社会资本方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非医疗类开发资源以及医疗增值服务经营,可拓展中医治未病中心的整体服务范围,提升患者体验,增加社会资本的回报,同时也减轻财政支付压力。

 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开辟了健康产业板块,利用品牌优势开发了中药颗粒剂、药食同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中医院 心得体会 意见建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