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换届工作报告 时间:2023-07-21 12:20:2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509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观察感染率、病原菌的特点及耐药性,关注感染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的表达特点。结果 共10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2%。患者肺部感染89例,消化系感染15例,泌尿系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9株(占39.6%),革兰阴性菌90株(占60.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最多,分别为35、21株;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分别为49、3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9%和0。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和2.7%。患者院内感染后血清中IL-6、IL-1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院内感染时以肺部感染多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最多,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院内感染高发,感染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变化明显。临床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要进行分泌物的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胃肿瘤;化疗;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375.2R3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32

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经验性使用、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不断增多,并且在患者及医务人员间的传播,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且随着细菌耐药的变迁,经验用药不再适应疾病的发展,临床医生要不断结合细菌谱和耐药菌的变化,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达到经济、高效的治疗效果。胃癌临床常见,术后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是对中晚期胃癌患者。但是胃癌患者的抵抗力常常低下,加上化疗对患者免疫力等方面的影响,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增高。本研究观察509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特点,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我院509例胃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均符合WHO中的胃癌诊断标准,并均应用规范的化疗。其中男301例,女208例,年龄37-79岁,平均56.2岁。

1.2细菌培养 对于院内感染的患者留取分泌物送培养,全部病例均由经培训后的专业人员统一取痰,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经气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培养。

1.3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2(IL-12)的检测方法患者均抽取外周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IL-6和IL-12的检测。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应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共10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2%。其中肺部感染患者89例,消化系感染15例,泌尿系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

2.2病原菌构成 共培养出病原菌1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9株(占39.6%),革兰阴性菌90株(占60.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溶血葡萄球菌21株、链球菌3株;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49株、肺炎克雷伯菌37株、大肠埃希菌2株、不动杆菌2株。

2.3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9%和0。见表1。

2.4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 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和2.7%。见表2。

2.5有院内感染患者与无院内感染患者血清中IL-6和IL-12水平比较有院内感染的患者血清中IL-6和IL-12水平与无院内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化疗在胃癌术后辅助治疗中作用显著,能够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但是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自身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受损。IL-6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异源二聚体分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B淋巴细胞对细菌产物及细胞内寄生物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它作为早期的非特异性先天性免疫与后期抗原特异性的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在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IL-12能使中性粒细胞活化,产生大量溶菌酶,使溶菌酶的活性和吞噬作用增强,加速组织的变性和坏死。也有观点认为IL-12在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脂多糖因子的刺激下产生,但是中性粒细胞是最重要的。IL-12还可以对NK细胞有显著的生物作用,能促进NK细胞、CD4、CD8细胞的增殖,使Th0细胞向Thl细胞分化。

胃癌患者由于化疗的副作用,使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而部分较重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排痰功能障碍,痰液容易坠积于肺内,易合并肺部感染。而出现院内感染后,使疾病加重,部分患者常死于难以控制的院内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509例脑梗死患者出现108例院内感染,而且感染时以肺部感染最多见,其可能与患者卧床时间长及化疗的副作用有关,因此临床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注意预防病房中的交叉感染,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管理。其次由于胃癌老年人多见,老年人的反应能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基础状态差,且并发多种疾病,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本研究患者院内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主要是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而表现出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作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与较多种类的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常规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对多种常规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有观点显示耐药机制与药物应用过程中形成的糖被膜有关。而且还有观点显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可使菌群失调,容易产生细胞易位而出现院内感染。本研究也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提示对感染部位分泌物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早期掌握细菌的分布,而且可以检测出敏感的抗菌药物,使其在临床中可早期应用,效果更加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患者血清中IL-6和IL-12的表达升高,由于IL-6和IL-12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因此,二者的高表达对疾病的进展有重要作用,临床治疗中应关注患者血清中的因子,并从内环境角度对疾病进行有效地控制。

总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院内感染高发,感染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要进行分泌物的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本文编辑:崔沙沙)

推荐访问:病原菌 耐药性 胃癌 化疗 术后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