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中学历史课堂提问的切入点

换届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10 10:05:00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找准课堂提问的切入点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将自已的经验和心得加以总结,在此抛砖引玉。

一、对需要把历史知识综合归纳、条理分类的内容进行提问

实践证明,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个别到一般。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可将同类型、同性质的历史研究知识纵横勾联,贯穿在一起,便于把分散在各处的相关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可依据新授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就其有关部分恰当设疑,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升华。如:讲中国现代史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一节时,可以提问: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分别实行过哪些土地政策?有何作用?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总结。

二、需要在重点、难点的关键处提问,突破认知矛盾的焦点

在历史教学中,设疑不要过滥,但要设在点子上,要从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于此设疑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一章时,在讲完独立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之后,为了让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特点和意义等教学重点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革命的对象是谁?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这次革命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异同点?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国处于怎样的地位?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怎样?这样简明、集中、富有启发性地提出问题,问题顺序又反映着文章的结构安排,相互之间有着有机联系,很自然地为课堂讲解分析提供了逻辑层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节教材的重要内容。

三、对教材中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深化,并提出问题

在教材中,有很多表示事物有前因后果联系或内在逻辑联系的词句。对这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深化、理解,并适当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探讨出事物的内在本质。如:“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试想,事物成为“开端”,它必然存在继承和发展的问题,那么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联系是什么?开端之后,事物朝什么方向发展?产生的结果如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便把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然联系起来了。通过“开端”这个词及该句话,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我们也找出了教材知识内在的因果联系,使知识相互串联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读史水平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四、抓住文章的主线,进行提问

历史教材中,有些章节的主线不太明显,含而不露。在经过教师提炼分析后,抓住文章、教材的主线进行提问,能起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节,知识容量大而且知识点多,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整体要求出发去设计教学,并体现这节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可以围绕“统一”这一条主线展开,设计问题:①战国七雄争霸,最后由哪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为什么?②秦是怎样完成统一大业的?③秦统一有何历史意义?④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那些措施?(提示: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思考)⑤秦是怎样的一个封建国家?这五个历史问题把这节教材的基本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切入点远不止以上四处,但并非意味着每堂课中的所有环节都要提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和学情而定,力求找准、找好切入点,设计好提问的各个环节,力求达到少而精、准而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和效果。

推荐访问:切入点 提问 课堂 中学历史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