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区域文化特色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换届工作报告 时间:2023-07-04 15:30:33

现在的美术教育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已作为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至课外、校外,范围是越来越广泛。

“扩展计划”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部分,指为学生提供机会来学习除参考书或教科书所容纳的基本知识以外的知识,它的资源几乎是取之不尽。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地方性”教材,它的内容有本地区的宗教信仰、历史地理、工艺美术、地方语言和文化、地方法规和习俗以及发生在本地区的重大社会事件或科学事实等。

环顾本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文化、工艺美术等,确实有很多内容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它们具体表现为:

1、民间故事和歌谣

民间故事和歌谣是以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教学时主要以人物访谈手段来收集资料来进行乡土美术文化教学。本地区地名为“沥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神话般的传说。

[吕洞宾下凡来卖油,卖的油比实际的要多两倍,可是没有人来奉还多余的油,只有一个男孩还了多余的油。于是吕洞宾给他一双草鞋,并告诉他石狮子吐血了,就穿上这双鞋背着娘逃命吧。屠夫知道了这一事情觉得好笑,就用猪血涂到了石狮子上。男孩看到后不知情,马上穿上鞋背着娘逃命了。这时他身后出现了海水,不一会儿村庄淹没在汪洋大海里。没多久,男孩跑不动了就立下来,这时海水也不动了,后人就把这里称为“立海”,改之为“沥海”。不信的话,你站在塘堤上向北望去,可以依稀看到那个村庄。]

故事生动,带有神秘色彩,学生听了如痴如迷,从而激发他们想象和创作的欲望:向北望去,那个村庄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怎样来表现呢?……同时听了这个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这使我们的美术教育达到美中育德的效果。

说到家乡歌谣,这里的小孩、大人个个知道、个个喜欢,就像黄酒一样糯滋滋,随便挑选两首与您共享:

[①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我叫外婆好姥姥。②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搭荞麦,切嘞快,快嘞切……剪刀、包袱、石头——噌!]

这两首歌谣脍炙人口,带有浓浓的童趣。把歌谣请进美术课堂里,通过方言念——音乐伴唱——情境性游戏——想象画,使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升至更深一层体会歌谣的特色和含义:它与我们的地方生活、文化紧密相连,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中堂画

中堂画是以国画的形式表现,挂在房屋正堂前,左右还配有对联的一种图画形式。居住在老式房子的人家差不多都有中堂画,学生通过回家观察,都可以搜集到信息。中堂画的内容常以猛虎松鹤、寿星献桃、龙凤呈祥等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懂得:它是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代表降妖驱魔、福如东海、子孙满堂等意念。同时,中堂画里的对联串联着书法、文学知识等。

教师出示现代居室里的装饰画,让学生与中堂画相比较,体会两种画的不同情趣和风格,得出:中堂画也能装饰居室环境,但更能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采访本地区的农民画家陈大玉,因为他最擅长于画中堂画(曾经上虞日报记者采访过他),让学生问问画家的创作灵感,观看画家作画过程,加深体会。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把感情融入于笔墨之中。

3、木雕花窗

在我们地区还保存着大量的老房子,瓦黛粉墙、台门木窗,仿佛演绎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木雕花窗”是老房子特征的最明显标志,学生对它的了解非常陌生,只知道这些图案特别古老。通过教师引导、老人的介绍,了解了“木雕花窗”中的瓦当纹、方顺纹、冰竹纹等图案寓意着富贵吉祥、清风高节。学生对“木雕花窗”有了真正的理解之后,作业表现中的花窗更加生动,别具一格,有泥塑形式、剪纸形式、木刻形式等。不管怎样表现,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既探究到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使审美能力得到和谐发展。最后,学生对老房子中的八仙桌、大木椅、橱柜、老床的花纹和图案有了全新的认识,深刻体验到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牵引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

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点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棉花根艺(体验根雕艺术),石夫的劳动号子(体验民间音乐),人死后的祭奠道场(体验地方风俗),护城桥和母亲河(体验石雕艺术、寓环保教育),……这些都将成为我们进行乡土文化教学的内容。正如《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挖掘区域文化特色,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强化学生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识,加强对多元民间艺术文化的交流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学生同样也受到西方和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对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了解甚少,甚至有一部分人对民族艺术文化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识。就像报纸上刊登的一则真实笑话:一位父亲从美国旅游回来,给儿子买来一份美国“特产”礼物,儿子打开一看,急忙对父亲说“这是皮影戏,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文化”。读到这里,我们真为那位父亲感到悲哀,可幸的是这个孩子能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确实,有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将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因而我思考:美术这门学科,它是一种语言,除了直观性和持久性外,更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在美术课堂上,要有意识渗透地域文化,来逐步引导学生的理念,扩展他们知识领域,提升审美情趣,领悟到“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这样一个真理。

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的歌谣、木雕花窗、中堂画等自然环境资源,作为乡土美术文化教学,让学生从民族文化上认识到: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从美术角度看:引起学生无限联想――过去、现在、未来的变迁。让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关注人类自身发展与生存的根源。让学生正确认识当地有形和无形文化,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多元民间艺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2、突出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提高学生人文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学习决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该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我们的乡土美术教学,恰恰能充分体现出这一要求。它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上达天文下至地理,左连历史右接政治,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联系。例如,小学四年级《餐具造型》一课,学生在运用泥巴塑造餐具的乐趣中牵引出上虞瓷器文化:历史——上虞瓷器从东汉开始,小仙坛瓷窑出产的青瓷是全国青瓷发源之地。科学技术——利用火和制作工具,把泥土、瓷土等材料用搓、捏、压、揉等技法分别烧制出陶器与瓷器。生活——瓷器上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历史故事、戏剧人物、名山大川、动物花卉、古代建筑、佛教信仰等人们身边的内容,反映了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情感。这一课不仅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陶器及餐具的造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文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形成了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扩展课程范围,丰富学生美术体验

在实施课本内容过程中,教师会按当地乡土文化、民风民俗来扩展课程内容。比如,浙江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课本中有《家乡的桥》一课,我就带领学生参观本镇的护城桥和母亲河,通过实地观察、资料搜集,学生了解到护城桥和母亲河的由来和发展历史,以及它们的作用;领略石板桥栏的雕刻艺术和河坝纹理的自然美。不管学生是写生画,还是用泥塑表现,他们的技能技巧得到发挥,而且体验到更多的文化情趣,满足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

4、教师的独创性得到发挥

在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时,教师是具有得天独厚条件:教师最了解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最了解自己的学生,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特点来开发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减少了外界的控制,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了显示自己才干的舞台。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逐渐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那么教师的创新精神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乡土美术文化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一朵奇葩,愿我们的辛勤汗水,焕发出它更灿烂的光辉!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浙江绍兴)

推荐访问:区域 特色 课程 开发 文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