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作报告网!

我院2009~2013年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3-07-19 14:20:06

摘要: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抗肿瘤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88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的性病、年龄、肿瘤病名、给药途径、抗肿瘤药类别和不良反应表现情况以及涉及到的器官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不良反应与年龄、肿瘤类型、抗肿瘤药种类均有关系。而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损害,其中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而表现最多的是恶心、呕吐。结论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多而重,在抗肿瘤药物中应注意监测。

关键词: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分布

抗肿瘤药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通过对本院2009年~2013年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以分析出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现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88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

1.2方法 对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的性病、年龄、肿瘤病名、给药途径、抗肿瘤药类别和不良反应表现情况以及涉及到的器官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报告涉及到188例患者,男102例,女86例,年龄(58.12±20.38)岁,其中(50~60)有86例(45.74%)。

2.2涉及到肿瘤种类 涉及到10余种恶性肿瘤,分别为大肠癌35例(18.61%)、胃癌28例(14.89%)、食道癌12例(6.38%)、肝癌24例(12.77%)、卵巢癌11例(5.85%)、宫颈癌6例(3.19%)、乳腺癌28例(14.89%)、肺癌27例(14.37%)、鼻咽癌6例(3.19%)、其他11例(5.85%)。

2.3涉及的抗肿瘤药物 所涉及的药物有20余种,其中涉及到抗代谢药如甲氨蝶呤、佛尿嘧啶、阿糖胞苷等47例(25.00%)、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如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碱、依托泊苷、喜树碱等45(23.94%),抗肿瘤抗生素如表柔比星、去甲氧柔红霉素等6例(3.19%),中成药如消癌平、康莱特等25例(14.89%),其他抗肿瘤药物及辅助药物如铂类、环磷酰胺、托烷司琼等65例。

2.4给药途径 采用静脉给药的150例(79.79%),口服的12例(6.38%),其他如腱鞘、腹腔给药的26例(13.83%)。

2.5不良反应表现及涉及的到的器官组织或系统 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损害,其中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而表现最多的是恶心、呕吐。见表1。

3 讨论

3.1性别与年龄分布 本次统计结果表明,性别之间无差异性,这与部分文献有所不同[1]。年龄主要发生在50~60岁,占近50%。其他文献报道表明多集中于41~60岁的中年人,这个年龄段也是肿瘤的高发阶段,中位年龄在54岁[2]。所以临床医师在给中老年患者选用抗肿瘤药时,要考虑到中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对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功能减低,尤其是对化疗药的耐受程度降低要注意个性化给药,包括药物剂量能否适当减少。

3.2给药途径 抗抗肿瘤药由于其生物利用度等原因,注射剂型的品种多于口服剂型,因而临床上肿瘤化疗较多采取静脉给药方式;静脉给药途径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无首过效应,药物作用迅速,但对人体的刺激也增强; 除药物本身的pH 值、微粒、内毒素外,注射剂为保持稳定性还添加有缓冲剂、防腐剂、增溶剂、赋形剂等,这些物质也都有可能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

3.3不良反应与肿瘤类型的关联 主要是消化道肿瘤、生殖器相关肿瘤、呼系系统肿瘤,其中大肠癌、肺癌、肝癌、胃癌涉及的例数较多。究其原因①与这几类肿瘤的发病率高,②所用抗肿瘤药多是需要静脉注射给药、且刺激性较高[5-7]。

3.4不良反应的分布 从本次研究来看,不良反应最严重的当属消化道系统的表现,以恶心呕吐最甚。其可能因素为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易于发现和诊断,患者能够直接感觉到,而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多数抗肿瘤药易造成胃肠道私膜损伤,从而引起消化道反应[8]。但是其他器官或系统造成的损害可能较为隐匿,医患双方都不易察觉与判断,只有在表现显著时才能引起注意,但是往往造成的危害都很严重。因此,对患者出现的生理异常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应引起临床重视,加强对不易觉察到的反应如隐蔽的、潜在的、慢性的监测工作,尽早发现,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9]。

抗肿瘤药与其他药物相比,治疗指数小而毒副作用大。不良反应要以预防为主,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造血功能、心肝肾功能等,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规范化和个体化使用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锦,闫鹏,张凯.回顾性研究422例抗肿瘤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557-1561.

[2]章娟,吴洪斌,翟青.222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0):937-940.

[3]孙维红,徐保宁,马泽通,等.抗肿瘤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91-94.

[4]徐飞群,张璐,葛巍玲.我院136例不良反应分析报告[J].安徽医药,2008,12( 3):286-287.

[5]郑冬雁,翟淑越,崔冉,等.4120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5):291-294.

[6]钱崇付,任东平,汪荣华,等.96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4):460-461.

[7]韩一萱,张士勇.我院250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115-117.

[8]刘伟明,张天镇,王刚,等.人体各系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因素考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4):11854-11857.

[9]周爱萍,王奇璐.抗肿瘤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实用肿瘤杂志,2002,17(2):79-81.

编辑/哈涛

推荐访问:分析报告 我院 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

热门文章